早安健康

糖友穿襪指南防足病變 觀察四徵兆不要拖

新聞中心藍若水
2022-03-17 00:00:00
16
收藏
分享
【早安健康/藍若水報導】糖尿病為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依衛福部2018年統計,糖尿病排名十大死因第五,每年近萬人因糖尿病死亡。國民健康署統計,台灣糖尿病患者每年以2萬5000名速度增加,對健康的影響與引發的併發症不可小覷。
一名本身有糖尿病的70歲老先生,因糖尿病的緣故,使得患者腳部感覺神經較不敏銳,加上先前天氣寒冷,開始穿厚襪子保暖,無意間碰撞出的傷口,若沒有稍加注意,很容易造成傷口感染、惡化。

就醫成本增加、生活品質下降 糖尿足部潰瘍問題應受重視



請勿設定超過兩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三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五組超連結

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有需求書沒有需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超級連結!!!!!!!!!!!!!!!!!!!!!!!!!!!

測試資料請你複製URLhttps://media-sit.h2u.io/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根據最新統計,指出台灣地區45歲以上人口,罹患糖尿病的盛行率為2%。也就是說,每8~9個45歲以上的人,即有1個罹患糖尿病。甚至糖尿病患者有10%的機率發生足部潰瘍,更有25%的糖尿病患者是因腳部問題安排院治療,導致糖尿病友生活品質下降。

北京協和醫院糖尿病中心主任、主任醫師向紅丁指出,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嚴重併發症之一,治療過程不容易,且可能需要去掉下肢、犧牲腳部,嚴重影響生活品質甚至壽命。因此,糖尿病患者應高度重視,注意預防。一旦發生,必須儘早治療。

糖友「腳」部易病變 變色、指甲異常等四徵兆不要拖



為什麼糖尿病患者容易引起腳部病變?根據外媒《Prevention》一篇有關腳部症狀的徵狀說明,以糖尿病患者來說,血糖控制不佳的後遺症之一為神經受損,感覺不靈敏會導致不容易察覺傷口,在癒合期拉長、感染風險提高的狀況,影響傷口處惡化、甚至需要截肢的機率也就上升。

於舊金山灣區執業的足科專科醫師方立心表示,糖尿病患者須慎重看待自己日常身體的變化,不能只靠「感覺」,當你自我評估或觀察身邊親友出現下述4點徵狀,請立刻求助醫師。

  • 腳部膚色改變:當腳部皮膚呈紅色時,可能是遭到感染;呈現黑色則可能代表一些組織已經換死;轉變藍色可能是在是暗示血液循環不佳。
  • 腳部流膿、滲出黃色組織液、流血,甚至產生異味,很可能是腳部已經被感染。
  • 腳趾甲變黑、剝落:則可能是受到黴菌感染。請當心指甲的病變,因為感染可能進一步擴大影 響周遭的皮膚。
  • 腳部溫度的改變:也要留意。覺得溫暖有可能是因為感染,覺得冷有可能是因為血液循環不佳。如 果有灼熱感,或是麻木感也不正常,可能是神經受到損害。


穿襪保暖沒問題 預防糖尿病足這樣挑



「萬病皆從足下尋」,奇美醫學中心護理部督導李穎俐表示,雙腳保養得當能保護身體的健康!為了預防糖尿病友發生足部潰瘍的情形,需要注意每天檢查腳部狀況,同時控制血糖,並選擇合腳的鞋子減低腳部受到傷害的機率;

此外,針對糖尿病足部的穿著保護,行健骨科診所院長、台灣足踝骨科醫學會常務理事朱家宏建議患者應穿著淺色、白色系的襪子,如此才可以隨時觀察到足部是否有因傷口導致流血、滲液的狀況,同時為了避免足部與鞋子摩擦,要跟鞋子相合,盡量選擇內裡無接縫或限頭的襪子,減低線頭摩擦肌膚的傷害。

而中華民國老人福祉協會秘書長王志元也建議,材質可挑選吸汗、透氣,此外,市售的五指襪因分開腳趾頭的設計,可以避免腳趾因長時間相互接觸、流汗,滋生細菌的機率。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收藏
分享
收藏
分享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