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健康

張學友梅尼爾氏症發作跌坐舞台!醫生教你避做3件事遠離復發

陳亮宇、張益豪(耳鼻喉專科醫師)王瑞玲(醫藥記者)
2023-08-14 11:00:00
685,025
收藏
分享
編按:歌神張學友日前開唱巡迴演唱會,十分注重自我管理的他,年過60仍維持健壯的身材與好體力,但就在昨(13)日於馬來西亞登台時,張學友不慎在舞台上踉蹌,最後更直接跌坐在地板上,雖然下一秒就立刻站起來,看上去並無大礙,還是讓現場歌迷驚嚇不斷,而張學友也解釋,會有跌倒的突發狀況,其實是因為自己罹患梅尼爾氏症所致。

張學友表示,自己從小就有耳水不平衡的問題,也就是所謂的梅尼爾氏症,現在幾乎每年都會發作一次,沒想到這次在馬來西亞場開演前半小時就出現暈眩,原本想說得取消場次,但看見觀眾都已經入座支持,張學友坦言:「不可能讓大家又回去」,並下定決心照常演出,最後更開玩笑說:「自己可以坐著唱,練習70歲以後的表演模式。」敬業態度讓歌迷們既心疼又感動。

其實梅尼爾氏症並不算罕見,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的資料指出,梅尼爾氏症佔耳鼻喉科眩暈門診的10%左右,患者常有天旋地轉、頭重腳輕、噁心想吐、走路不穩等症狀,容易對生活造成極大的困擾。到底梅尼爾氏症的發病原因是什麼?有什麼治療或預防梅尼爾氏症的辦法嗎?

請勿設定超過兩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三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五組超連結

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有需求書沒有需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超級連結!!!!!!!!!!!!!!!!!!!!!!!!!!!

測試資料請你複製URLhttps://media-sit.h2u.io/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早安健康/陳亮宇、張益豪(耳鼻喉專科醫師)王瑞玲(醫藥記者)】天旋地轉、重聽、耳鳴,就是梅尼爾氏症嗎?

40歲的林太太眉頭深鎖、走路搖搖晃晃,被先生攙扶著走進診間,詢問之下說出,她時不時的會突然感到天旋地轉、耳鳴、聽不清楚,嚴重時還會出現噁心、全身冒冷汗,有時症狀一發作就是幾個小時,家人懷疑她是不是得了梅尼爾氏症?

梅尼爾氏症本身是一種複雜且漸進式的疾病,因內耳失調,導致頭昏眩暈反覆發作,與聽力減低丶耳內高壓力及耳鳴有所關聯。在歐美地區,將近有兩百六十萬人患有此病。過去認為眩暈是腦部所引起的,後來在法國,由梅尼爾醫師發現致病的原因不在腦部,而是耳朵疾病所引起的眩暈,這個疾病就以他的名字來命名。


梅尼爾氏症─ 症狀



究竟什麼是梅尼爾氏症?一般來說,梅尼爾氏症具有四大特徵:

1. 波動性的感音性聽障



感音性聽障是指,聽覺器官因為內耳淋巴液水腫而造成功能下降,聽力因 此而變差。早期會在低頻的部分出現聽力障礙,隨著時間及疾病的進展,聽力 會慢慢惡化,到後期高頻率的部分也可能會受到影響。

大部份的人是因為「老化」所造成,包括細胞老化、聽覺神經退化。有些患者則是因中耳炎導致的耳膜破損,造成聽覺神經不可逆的損傷,而無法恢復正常的聽力。此外,若聽覺神經受到病毒感染、藥物中毒、長期暴露在噪音的環境當中,例如機器的運轉、大眾運輸的噪音、長期戴耳機…等等,也會造成聽力上的損傷。

2. 持續或間斷性的耳鳴



耳鳴是低頻、中頻、高頻,甚至可能都摻雜在一起的聲音。有些民眾會形容那聲音很像是火車鳴聲、金屬摩擦音、蟬鳴、嗡嗡的蜜蜂拍翅聲音、水流聲、或是砰砰的心跳聲,每個人的耳鳴表現都可能有所不同,並不是特定的聲音種類才叫做耳鳴。

發生的時間不一定,有些人可能一整天持續著,也有可能只在某個特定的時間、或做某個動作時才會發生。安靜的環境下耳鳴會比較明顯,這其實是很常且合理的,因為安靜環境中,耳朵少了一些外在的音源刺激,當然就更容易感受到耳鳴本身的聲響刺激。


3. 耳朵有悶塞感



患者常會抱怨耳朵有悶塞感,耳朵在聽聲音時,好像被耳塞塞住,也好像是在水中被壓迫的感覺,耳朵脹脹的卻不會有疼痛感。聽到的聲音有距離且斷斷續續,不是很清楚,伴隨耳鳴、強烈的迴音。

4. 眩暈



發作間隔不固定,不見得會天天發生,每一次眩暈的時間,不會像「前庭神經炎」會長達數日之久。發作時間也不像「良性陣發性頭位眩暈症」,只有短短幾秒鐘。梅尼爾氏症患者的眩暈情況,從數分鐘到數小時都有,通常為5分鐘到24小時。

為什麼會引發梅尼爾氏症?下一頁看懂發作原因到底有那些


梅尼爾氏症─ 發病原因



引發梅尼爾氏症的原因目前尚無定論,醫界學者提出數個理論,但都仍未經證實。相關病因理論包括內淋巴囊或管道堵塞、前庭導水管發育不全、免疫機制、遺傳傾向、病毒感染與血管病因等。精神緊張、過度勞累也有可能誘發梅尼爾氏症,某些遺傳上的基因、免疫系統也可能與梅尼爾氏症有關。


大部份的患者約經歷3、4小時的眩暈後會逐漸緩解,但幾個禮拜後又再發作,特別是睡眠不足、或在有精神壓力的時候更是容易發作。有些人甚至會伴隨著噁心、嘔吐的症狀。

要確定是不是罹患梅尼爾氏症,必須在以上四項症狀都出現的情況下才能成立。早期可能只出現一、二個症狀,所以經常被忽略而錯過治療的最佳時期。

梅尼爾氏症─ 診斷



梅尼爾氏症平均開始年齡為20~40多歲,但也可能在各年齡層發生,小孩子也會,男女發生比例相同。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一種實驗室檢查可以確定診斷,所以詳細的病史和基本的醫學檢查就非常重要了。耳鼻喉科醫師需要詢問並收集病患詳細的病史,才能判斷患者的暈眩是否可能由梅尼爾氏症所引起。

所以其實沒有辦法在第一次看診的時候,就很直接地判斷患者就是梅尼爾氏症,患者需要多次的回診追蹤檢查後,確診的正確度才會比較高。

梅尼爾氏症─ 治療



梅尼爾氏症的藥物治療,在急性期會建議服用止暈藥,即前庭眩暈抑制劑(如 cephadol,Dramamine, meclizine)。也有部分學者會建議使用內耳循環促進劑治療,如 betahistine。另外有部分學者也會考慮使用利尿劑,主要是認為利尿劑可以降低內耳淋巴水腫的程度,但目前對於利尿劑的效果並無定論。通常在適當藥物的治療下,有九成的患者在症狀上是可以獲得緩解和控制。

醫師提醒:症狀發作時要這樣做!下一頁還會告訴你,如何降低梅尼爾氏症發生率的預防方法


如果藥物治療不理想且症狀嚴重者,是可以用侵犯性較小的治療方式,像是注射類固醇或抗生素,如鏈黴素(streptomycin)和慶大黴素(gentamicin),選擇性破壞前庭細胞,達到化學性內耳迷路切除的作用,來控制不適的症狀,降低眩暈的症狀發生。但此類型的治療方式有部分可能性會引起聽力衰退情況。因此這種治療方式不建議聽力正常的梅尼爾氏症患者使用。

對藥物無效的患者,才需要考慮用手術治療,手術方式包括內淋巴囊手術、前庭神經切除術與內耳迷路切除術。手術方式日新月異,在此僅提出部分手術。

  • 內淋巴囊手術:透過減壓、分流的方式,來減少內淋巴液腫脹的狀況,藉此來減輕眩暈症狀。

  • 前庭神經切除術:可能減輕90%到95%病人的眩暈,但有10~20%的風險會有感覺神經性聽力損失。而且前庭神經切除術需要全身麻醉與開顱手術和重症加護病房的隔夜監測,所以並非所有民眾都願意接受。

  • 內耳迷路切除術:破壞骨和膜性迷路,也就是去除全部患側耳朵神經上皮的手術,在幾乎所有的患者都可以減輕眩暈,但也容易導致不可逆的聽力損失。也因此這項手術大多只在患者聽力幾近喪失、或完全喪失時才能施行。

生活作息調整,可以降低發生率



當症狀發作時,儘量保持安靜、平躺。但最重要的還是平時就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不要熬夜、減輕壓力、避免長期處在有噪音的環境。


由於梅尼爾氏症反覆發作的機率很高,患者不要過於勞累、必須降低熬夜、壓力過大的情況。同時最好能養成定期運動的習慣,也要避免抽菸,飲食上也要減少攝取高鹽、咖啡因、酒精與巧克力刺激性等食物,也要定期到耳鼻喉科追蹤,切勿自行停藥,才能有效控制病情,不讓它惡化。

【降低梅尼爾氏症反覆發作,應避免3件事】


  • 避免熬夜、壓力過大
  • 不要身處在有噪音的地方
  • 飲食避刺激性食物

本文摘自《顧好耳鼻喉,不怕恐怖病毒找上你:40個你可能忽略卻容易引起重大疾病的耳鼻喉科問題》/陳亮宇、張益豪(耳鼻喉專科醫師)王瑞玲(醫藥記者)/橙實文化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感覺天旋地轉…是怎麼了?醫師教你用4大特徵判斷
收藏
分享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