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安健康/路志正(中國國醫大師)】
夏季的時候,很多人會出現消瘦、身體發重懶得動、食欲缺乏、大便溏泄等症狀,其實這是濕邪入侵的一種表現,古人稱之為「苦夏」。這是因為夏季氣候炎熱,人體氣血趨向體表,形成陽氣在外、陰氣內伏的狀態,此時濕邪就易侵犯人體。
濕有黏滯向下的特性,所以會導致身重疲倦、食欲缺乏。緩解這些症狀,需要清熱、利濕、消暑。
薏米綠豆八寶粥,祛除身體濕氣
夏季的時候,很多人會出現消瘦、身體發重懶得動、食欲缺乏、大便溏泄等症狀,其實這是濕邪入侵的一種表現,古人稱之為「苦夏」。這是因為夏季氣候炎熱,人體氣血趨向體表,形成陽氣在外、陰氣內伏的狀態,此時濕邪就易侵犯人體。
濕有黏滯向下的特性,所以會導致身重疲倦、食欲缺乏。緩解這些症狀,需要清熱、利濕、消暑。
請勿設定超過兩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三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五組超連結
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有需求書沒有需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超級連結!!!!!!!!!!!!!!!!!!!!!!!!!!!
測試資料請你複製URLhttps://media-sit.h2u.io/
椰漿八寶薏米粥
原料:紅棗20克,綠豆40克,薏米50克,鵪鶉蛋4顆,西瓜、玉米粒、湯圓、芋頭、冰塊、紅糖、椰漿各適量。
做法:
這道粥在中國廣東、廣西、海南等地又被稱為「清補涼」,是當地人夏日解暑的必備粥品。中國西南氣候高溫濕熱,最適合食用這種消暑祛濕的粥品。
這款粥的主材為薏米,在中藥的分類中,大致可分為解表藥、清熱藥、芳香化濕藥、利水去濕藥等二十餘類,而薏米就是利水祛濕藥的代表,也是藥食同源的食材。
如《本草正》中記載:「薏仁,味甘淡,氣微涼,性微降而滲,故能去濕利水。」它就像疏通水道一樣,能把夏季積攢的濕氣排走。再配上消腫清熱的綠豆、西瓜等,很適合夏季消暑之用。
原料:紅棗20克,綠豆40克,薏米50克,鵪鶉蛋4顆,西瓜、玉米粒、湯圓、芋頭、冰塊、紅糖、椰漿各適量。
做法:
- 將各類食材洗淨,分開加水煮熟,儘量不要煮得太爛,撈出瀝乾。
- 準備好冰塊,若是老人或體質虛弱等不能吃冰的人,則準備涼開水。
- 將以上食材混合在一起,倒入椰漿中即成。
這道粥在中國廣東、廣西、海南等地又被稱為「清補涼」,是當地人夏日解暑的必備粥品。中國西南氣候高溫濕熱,最適合食用這種消暑祛濕的粥品。
這款粥的主材為薏米,在中藥的分類中,大致可分為解表藥、清熱藥、芳香化濕藥、利水去濕藥等二十餘類,而薏米就是利水祛濕藥的代表,也是藥食同源的食材。
如《本草正》中記載:「薏仁,味甘淡,氣微涼,性微降而滲,故能去濕利水。」它就像疏通水道一樣,能把夏季積攢的濕氣排走。再配上消腫清熱的綠豆、西瓜等,很適合夏季消暑之用。
貼心小叮嚀
薏米雖好,但是《本草綱目》中把它列為妊娠忌藥,《本草求真》中也記載:「薏米,苦,津枯、便秘、陰寒轉筋,及有孕婦女,不宜食用」。
有人覺得薏米性涼,怕傷脾胃,有兩個解決的辦法,第一是和溫熱的食物一起食用,消除它的涼性,所以我們在粥裡加入了紅棗。第二是炒制薏米以去寒涼,鍋燒熱,把生薏米放到鍋中,翻炒到黃色即可。
【延伸閱讀】
本文摘自《養生粥療》/路志正(中國國醫大師)/世茂出版
薏米雖好,但是《本草綱目》中把它列為妊娠忌藥,《本草求真》中也記載:「薏米,苦,津枯、便秘、陰寒轉筋,及有孕婦女,不宜食用」。
有人覺得薏米性涼,怕傷脾胃,有兩個解決的辦法,第一是和溫熱的食物一起食用,消除它的涼性,所以我們在粥裡加入了紅棗。第二是炒制薏米以去寒涼,鍋燒熱,把生薏米放到鍋中,翻炒到黃色即可。
【延伸閱讀】
- 代謝停滯,難怪濕氣排不出!中醫推薦3穴位養脾化濕
- 女中醫:溫水排濕氣最有效!還有4特效茶飲
- 體內濕氣90%是吃出來的!飲食3守則養好脾不生濕
- 食量一樣,下半身卻愈來愈腫?拍打腰臀腿,疏通氣血才好瘦
- 爬不起床、大不乾淨、長濕疹...!4警訊暴露體內濕氣過重
本文摘自《養生粥療》/路志正(中國國醫大師)/世茂出版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