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錄
- 中暑症狀與原因:頭痛、想吐都常見!一張表快速檢測自己中暑了嗎?
- 一張表檢測自己是否中暑
- 中暑嚴重併發症:小心肝腎衰竭、橫紋肌溶解,甚至休克死亡!
請勿設定超過兩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三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五組超連結
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有需求書沒有需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超級連結!!!!!!!!!!!!!!!!!!!!!!!!!!!
測試資料請你複製URLhttps://media-sit.h2u.io/
中暑症狀與原因:頭痛、想吐都常見!一張表快速檢測自己中暑了嗎?
天氣濕熱又出現頭痛、想吐、拉肚子等輕微的不適症狀時,許多人都會疑惑:自己是不是中暑了?這些熱傷害又是怎麼發生的呢?其實當出現頭痛、想吐、心跳變快、大量流汗這些異常狀況時,很有可能已經進入了中暑了前身─「熱衰竭」的階段,這時如果不趕快降溫,就會惡化成真正的中暑、需要送醫急救,因此不可不慎!
根據三軍總醫院中暑防治中心主任、腎臟科主治醫師朱柏齡的著作《32℃警戒:小心熱傷害、中暑》,當外界氣溫較高、正在運動產生熱量,或是人體代謝變化而讓體溫上升時,維持體溫恆定的機制就會透過增加血液循環與排汗,來幫助人體降溫。如果降溫機制失靈,就會引發俗稱「中暑」的熱傷害,而失控上升的體溫會造成人體各項機能的損傷,嚴重時甚至可能造成休克、死亡的後遺症!
由此可見,想要防止中暑熱傷害發生,「溫度」與「排汗」是最重要的因素,除了過度炎熱的環境以外,如果外界濕度過高,也會讓人體更不容易排汗,透過汗水降低體溫的機制也會跟著失靈。
熱傷害可以根據引發的成因、程度輕微或嚴重、出現的症狀,分為4個主要類型:
- 熱痙攣:高溫環境+運動→流失水分電解質,引起抽筋
在高溫、高濕的環境中進行運動或體力工作時,身體大量流汗而流失了水分與電解質,或是在補充水分的同時沒有補充足夠的電解質,造成體內電解質的不平衡,就會讓人體的肌肉不自主抽縮,產生抽筋、痙攣的症狀。通常發生在大腿、小腿、手臂、腹部肌肉等部位。
急診科醫師洪子堯在著作《1分鐘救命關鍵!你一定要知道的居家急救手冊》說明,為了讓身體順利排熱,血管會放鬆、擴張並往四肢分配血液。當血管中的空間變大,血液就容易往下滯留在下半身,如果是在炎熱環境下久站、或是坐久了要起身,這時大腦的血流不足,就容易發生暫時性的暈厥。
當人體為了有效散熱、排汗而流失大量水分,又沒有適時補足水分與電解質,就會使得身體血流不足、血壓降低,進而引起頭暈頭痛、噁心想吐、心跳呼吸急促、容易喘、全身無力、臉色發白等症狀。如果沒有及時降溫,就會惡化成真正的「中暑」!
當體溫調節機制進一步失能,就會演變成最嚴重的「熱中暑」,這時除了核心體溫已超過40℃,並可能發生皮膚無法流汗而乾燥發紅、神智行為混亂、甚至失去意識,需要緊急送醫治療!根據原因的不同,中暑還可分為兩種類型:
- 傳統型中暑:高熱環境+排汗能力不佳
好發於身體排熱能力較差的老人、嬰幼兒、慢性病患者、酗酒、心肺功能較差的族群,由於身體機能 - 勞動型中暑:高熱環境+劇烈活動
好發於在濕熱環境中劇烈運動的年輕人、運動員,或是需要長時間在炎熱環境工作的軍人、農夫、體力勞動者。
一張表檢測自己是否中暑
中暑會出現哪些症狀呢?可以先檢視自己或不舒服的人,當下身體狀況是否出現下表列出的7項中暑症狀;如果大多數都符合,就有可能是中暑了!這時就別再勉強活動,應趕快到陰涼通風的地方休息、補充水分與電解質,若有需要就向附近的人或店家求救、甚至撥打119急救,才能避免更嚴重的熱傷害發生喔。
症狀 | 有 | 沒有 |
頭昏?頭痛? | ||
虛弱?口乾? | ||
肌肉痛、肌肉痙攣? | ||
嘔吐?嘔吐2次以上? | ||
反應變慢,渾身虛弱不對勁? | ||
皮膚燙、體溫高? | ||
失去意識超過1分鐘? |
中暑嚴重併發症:小心肝腎衰竭、橫紋肌溶解,甚至休克死亡!
如果真的發生中暑會有什麼併發症呢?當人的體溫調節功能完全失能,就會對身體的各個器官組織陸續造成影響,出現肝腎衰竭、大腦神智功能受損、肺水腫、瀰漫性血管內凝血(DIC)、心肌損傷、橫紋肌溶解,甚至是休克與死亡等。國健署資料就提到,發生中暑的患者,死亡機率可達30~80%!
關鍵字: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