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安健康/楊月娥(資深媒體人)】
二○一九年的五月一日勞動節,我為了給媽媽無障礙的空間,正忙著找房子,已經看過不下百間,這天晚上又約了仲介看房子。出門前打電話給妹妹,想交代她有關媽媽的事情,結果是妹婿接的電話,說妹妹已經睡了。我心裡覺得奇怪,才晚上七點,這也太早就寢了吧?妹婿說妹妹頭痛到吃不下,還吐了好幾回,所以吃了止痛藥就早早歇息了。
我直覺感到不對勁。今天午後傾盆大雨,氣溫驟降,我擔心是血壓高,就請妹婿還是讓妹妹接電話,催促她快去掛急診;她覺得以前也常頭痛,吃個止痛藥,睡一覺就好了。我因為正趕著出門看房子,只能在電話上好說歹說,勸她先去醫院急診看看,確認沒事再回來睡,萬一拖到半夜情況不對才送醫,拖累家人又折騰自己,何苦呢?
年過五十,誠實面對自己的身體
二○一九年的五月一日勞動節,我為了給媽媽無障礙的空間,正忙著找房子,已經看過不下百間,這天晚上又約了仲介看房子。出門前打電話給妹妹,想交代她有關媽媽的事情,結果是妹婿接的電話,說妹妹已經睡了。我心裡覺得奇怪,才晚上七點,這也太早就寢了吧?妹婿說妹妹頭痛到吃不下,還吐了好幾回,所以吃了止痛藥就早早歇息了。
我直覺感到不對勁。今天午後傾盆大雨,氣溫驟降,我擔心是血壓高,就請妹婿還是讓妹妹接電話,催促她快去掛急診;她覺得以前也常頭痛,吃個止痛藥,睡一覺就好了。我因為正趕著出門看房子,只能在電話上好說歹說,勸她先去醫院急診看看,確認沒事再回來睡,萬一拖到半夜情況不對才送醫,拖累家人又折騰自己,何苦呢?
請勿設定超過兩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三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五組超連結
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有需求書沒有需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超級連結!!!!!!!!!!!!!!!!!!!!!!!!!!!
測試資料請你複製URLhttps://media-sit.h2u.io/
我看完房子回家,打電話問妹妹還好嗎?剛陪同掛完急診的妹婿說,妹妹雖然意識清楚,但血壓一直沒有降下來,護理師說再觀察。我催促他要求醫生做進一步檢查,結果護理人員竟回答:「如果她意識模糊或陷入昏迷,就會做下一步處理。」我聽了急跳腳,等昏迷就來不及了,叫妹婿強烈要求醫院做檢查,院方這才給妹妹安排做電腦斷層。沒想到剛檢查完推回急診室,醫護人員就跑來說妹妹腦出血,中風了,拿著病危通知要妹婿簽名。
妹婿這下慌了,趕忙打電話來求救,不知道現在該怎麼辦?還要留在這裡等待治療嗎?這個醫院完全沒有警覺性,如此處理方式已經讓人失去信心,於是我趕快想辦法轉院,請託熟識的醫生幫忙,同步確認正在出血中的腦中風病患是否可以移動,以及兩個院方是否已協調好轉院細節。
一來一往的緊急聯繫,確定可以轉院後,救護車馬上出動,我也立刻趕到接手的教學醫院,等待妹妹的救護車抵達。看到妹妹她意識清楚,能與我對話,護理人員詢問她的體重和病史時也能清楚對答,到院還能自己挪動躺的位置,此景讓我稍稍安了心。該教學醫院又火速重新做了一次檢查,結果和前一個醫院一致,顱內確定正在出血,主治醫師認為需要馬上引流,便緊急協調開刀房,當晚立刻進行手術。
妹妹的手術順利成功,只是家屬在手術室外被醫護人員罵了一頓,因為妹妹竟然少報了十公斤體重,這可是會影響麻醉劑用量,稍有不慎會出事的。此時,妹妹躺在加護病床,我也無法追問她是以何種心態面對自己的健康?家族有糖尿病和高血壓病史,加上肥胖,妹妹已屬高危險群,卻未能誠實面對自己的狀況,老是抱持一種逃避現實的鴕鳥心態,覺得自己應該不會這麼倒楣。
過了五十歲之後,她學會的第一課就是誠實面對自己的身體,自欺欺人害人害己,這個教訓讓妹妹再也不敢拿自己的健康開玩笑。
在病床旁握著妹妹的手,是姊妹倆最親近的時光…下一頁看看楊月娥照料生病妹妹的陪病心得
在經歷媽媽及女兒罹病之後,進入加護病房探視病人對我來說已是駕輕就熟。每天我會定時來看妹妹,在短暫的時間內,一邊用熱毛巾和精油幫她暖腳、按摩身體,一邊跟她說話。初期探視時,我要妹妹握我的手都沒回應,幾天後她忽然睜開眼睛,開始會點頭、搖頭,回應我握著的手,有越來越明顯的進步。
她的手會動了,我便拿筆給她試試能否寫字?當她在白板上寫下「愛妳,謝謝妳」時,我忍不住淚流滿面,沒想到她又寫了一句:我是老大。哈哈!她想當老大耶!我大笑著回應:這恐怕有困難,這輩子妳永遠是我妹,永遠不會是老大。這是我一輩子難忘的時刻,在我們各自成家多年後,姊妹倆最親近的時光,就在加護病房中。
不過,這些終身難忘的畫面,竟是我自己一廂情願的記憶。在妹妹離開加護病房,脫離插管、鼻胃管,可以清楚對話聊天時,我問她記得這件事嗎?她居然說完全沒有印象,不記得謊報過體重,不記得我跟她說話,不記得寫白板跟我說謝謝,徹底斷片。在加護病房裡,她唯一記得的是味道,是我幫她抹精油的味道,這是她在半夢半醒間最清楚的記憶。
醫生說得對,在加護病房的日子,對病患而言比較像是記憶模糊的夢境。家屬常會為病患必須承受的治療感到心疼,其實病人當下的意識是不清楚的,而是在深層睡眠修護中─我們肉眼所見的痛苦,病患不一定感覺得到。
在妹妹住院期間,我因為希望她能把握黃金治療期快速康復,便要求醫院安排中醫會診,針灸與水煎藥並用,效果顯著;但妹妹也曾在用藥過程中皮膚過敏,手腳布滿疹子,紅腫難耐好似千萬隻螞蟻在爬,後來換藥就好了。任何用藥都有優點,跟醫生適時反應、討論用藥感受是很重要的,千萬不可病急亂投醫,誤信偏方亂服來路不明的草藥,甚至自己當醫生隨意停藥,這些都可能會導致身體再次陷入險境。
妹妹離開醫院後便轉入復健專科醫院,這是回家前的中繼站。治療室裡有許多病患,每個病人背後就是一個家庭,都有一些故事。
簡單的動作竟也難以做到!努力復健、吃健康便當…下一頁看楊月娥陪伴妹妹康復路上的所見所聞
在醫院遇見一位漂亮的高中小女生,因先天性疾病中風,必須長時間復健,父母沒空接送,只有姑姑每天陪她。有位帥氣的男孩因車禍傷到腦子,必須在看護和治療師的協助下伸展萎縮的肌肉,瘦弱的母親要開車接送,得先安置兒子和看護,再去停好車趕回診間,看到她時總是滿頭大汗地奔波。
還有同病房隔壁床的太太,因中風傷及語言中樞和肢體協調區,生活無法自理,話講不清楚,又生氣老公不聽她說話,常大吼大叫一大堆聽不懂的話,家人疑惑的表情讓她更生氣,摔碗摔杯發洩情緒,經常聽見老公輕聲細語地拜託她別生氣,小聲點會吵到別人。
走廊上的大哥更妙,看起來好好的,不知為何還要住院治療。他總是站在走廊上大聲唸著牆上的衛教宣導,拉著扶手練抬腿。他說自己已經中風三年了,還是無法重回職場,他喜歡來住院做復健,因為有人陪他聊天兼運動,保險還會每天給付三千元,住院賺得比上班還多,難怪他每天都能開開心心地到處遊走,與人分享住院經驗和鑽漏洞的怪招,例如住院可以請假出去逛街;申請不到看護可以問打掃阿姨,因為她們有獨家門路;僱用逃跑的外籍看護沒關係,因為她們很機敏不會被抓到;健保住院有時間限制不要怕,只要轉出去一下,或是回家住幾天,跟醫院關係好一點,很快又可以讓你住進來。哇!原來如何安穩住院也有許多眉角,真是令我大開眼界。
中風後必須把握黃金治療期,我帶著住院復健治療的妹妹照表操課,成效卓越。職能治療、物理治療、針灸治療等輪番上陣,有些看似不起眼的訓練,都是專業的復健課程,例如訓練手部的肌肉,職能治療就是拍球、疊積木、抓綠豆、排數字、找字卡。
這些看似簡單幼兒園玩樂的動作,初期妹妹做來竟覺得吃力,例如復健師叫她用雙手環抱大顆的彈力球,丟到地上反彈後再拍下去,她居然辦不到,抓握力的運用也不靈光,認水果圖卡也需要想一下,排字卡屢次漏掉同一張卡都不自知。不只她驚訝,連我也嚇到,怎麼會這樣?能恢復嗎?還能重回職場嗎?
還有物理治療的抬腿、伸手、上下樓梯等,都要照治療師安排的時間內完成,妹妹第一次做完累得滿身大汗,我在一旁當啦啦隊,肯定並鼓勵她。飲食習慣也有重大改變,我會幫她準備健康便當,少油、少鹽、少甜,飲食更健康。我陪著如新生兒般的妹妹學走路、學吃飯、學認知,等她慢慢恢復體力後,便牽著她出門散步,一開始到公園走一小段路就累了,接著每天訓練,練到不喘不累為止。
這段住院復健的日子,我一直陪在妹妹身邊,交出了漂亮的成績單,成為她重回職場的最大資產。
生病倒下,不只是一個人的事!下一頁看看楊月娥妹妹生病的更多啟示
妹妹生病的事情影響了所有人,包含臥病在床的老母。妹妹中風期間,我忙著跑醫院進進出出,母親總一臉疑惑看著我,可能是想問我,怎麼整日不見我的人。待妹妹稍稍穩定,離開加護病房轉到一般病房後,我決定告訴母親這件事。
她雖然身體不便,但頭腦很清楚,聽到消息後先是哭,然後緊緊抓著我的手,使勁想撐起身體,我猜她是想去看妹妹,我抱緊她柔聲安慰:「媽,您放心,最艱難的時刻已經過去,現在需要好運,需要時間,媽媽妳要幫妹妹加油祝福,母女連心,她會收到您祝福的力量。」這讓動彈不得的媽媽腦子裡有事情做,用念力祝福妹妹,並請託她一定要好好的,我也才能安心去醫院幫忙照顧妹妹,又一次把母親拉往同一陣線。
妹妹出院後第一次來探望母親,她一看到妹妹頭髮剃光的樣子就哭了,拉著妹妹的手摸了又摸,妹妹也很激動,還要安慰母親:「媽!對不起,我沒把自己照顧好,讓您擔心了。」母女倆緊握彼此的手,兩人哭成一團,我在一旁跟著掉淚。我當媽媽後,明白對孩子的心,是時時刻刻的牽掛,巴不得能代替孩子受苦。
媽媽倒下時我四十九歲,已屆中年,不至於驚慌失措;妹妹倒下時,她的子女都還在就學,她的女兒正在準備研究所的面試,兒子適逢大學期末考,突如其來的考驗逼得他們一夕長大,內心籠罩著害怕失去母親的恐懼。幸而妹妹把孩子教得極好,大小事都處理得妥妥當當,一家人同心挽救妹妹的生命。
然而屋漏偏逢連夜雨,妹妹剛脫離險境,還在醫院復健治療時,她身體一向硬朗的公公卻因意外驟然逝世─ 他在家門口的菜園裡除草時,不慎跌倒身亡。無常總是發生得如此突然,短短時間內便連續發生兩樁大事。妹妹夫家是大家族,傳統的喪葬儀式不少,身為長媳的妹妹因還在醫院復健,無力承擔,只得盡量化繁為簡,也在醫生的評估下,盡力在出殯當天列席,順利圓滿完成喪禮。
想來真是造化弄人,從未想過老人家就這樣走了,還記得他曾到家裡探視我的母親,安慰我們,沒想到竟然會比母親先走一步。母親臥病這些年熟識的好友及長輩走了好幾位,雖然明知出生注定就會死亡,但人生還是要好好活一回,畢竟生命不在長短,而在精采。
身為妹妹枕邊人的妹婿,生活也是因而大亂。妹妹剛倒下時,因為衝擊太大,妹婿好幾天都睡不著覺,白天昏昏沉沉地去上班,晚上還要到醫院照顧妹妹,身體差點吃不消。重大事件發生時,人常因為擔心而無法好好入睡,不僅讓體力下滑,也徒增許多負面思考與情緒,這樣不但無法好好照顧病人,還把自己的健康也賠了進去。在面對劇變時,一定要把自己先顧好,才能好好地照顧別人。
妹妹在醫療過程中任何自費所需,妹婿一概直接回答:「沒問題,都用最好的,多少錢都沒關係。」患難見真情,我替妹妹開心,這個男人真的很愛她。我曾好奇,自費一定是最好的選擇嗎?其實我不知道,但有個奇妙的現象,如果是選擇健保,好像就是不愛家人,難道健保的藥物或器材就比較差嗎?相信很多人也曾有過和我一樣的疑惑吧!自費醫療不只是金額多寡,彷彿也是表達愛的深淺,但這個告知要自費的溝通過程,若處理不當,不免會讓人誤解,是否是醫院趁病患家屬最脆弱的時刻抓住商機。
在醫院病房經常能看到一些探病者的身影,例如只會唉聲嘆氣的長輩,幫不上忙,還要耗費心神安慰,還有一些聞風而來的親友更妙,不斷推銷各類宣稱療效極佳的健康食品、健康器材,甚至是各類神效的民俗療法,雖說經驗分享是出於好意,但是時間點實在很難接受,還有一些不懂人情世故的二百五,自顧自地推銷,完全不理會病人和家屬需要靜養休息。醫院其實就是商場,充滿各種商機,什麼都能賣,什麼都不奇怪。
無用的探病真的是不必了。人體是移動式病毒,穿梭來去都有風險,新冠疫情之後,嚴格禁止探病,降低許多傳染機會,漸漸地大家習慣少探病,用視訊替代親訪,倒是挺好的,減少群聚,不但讓醫病更健康安全,也增加安靜休養的時間,畢竟醫院不是飯店也不是餐廳,等身體健康出院了,再相聚也會更安心。
是否漠視身體求救警訊,命運大不同!下一頁看看楊月娥妹妹與閨密案例的更多提醒:別等老天來幫你喊停!
有家族病史代表身上可能有危險因子,千萬不能無視。妹妹幸運重回職場,用親身經歷分享規勸許多身邊的人,不可鴕鳥心態輕忽健康,萬不可心存僥倖。
我有一位自幼一起長大的閨密,身體狀況和妹妹相似,卻不量血壓、不看醫生,自己服用成藥,或道聽塗說吃許多保健食品。我們一起聚餐慶賀妹妹重生時,聽著妹妹訴說鬼門關前走一遭的歷程,是多麼不容易才重回職場,但閨密居然沒有警醒,聽完後依然故我,一再輕忽血壓的警訊,手上的健康測量手錶都已閃著警示紅燈,還是不就醫吃藥,繼續加班漠視身體的抗議。
在一個溫度驟降的清晨,正是中風好發的時間點,閨密在睡夢中摔落床下失去意識,驚醒家人緊急送醫急救,結果和妹妹一樣是中風,卻沒有妹妹的運氣,現狀大不同。還記得最後一次聚餐時,提醒她要減重、要注意三高、不要避諱看醫生,如今正值壯年的她就這樣面無表情地靜靜躺著,長照之路遙遙無期,令人不勝唏噓。
閨密常說退休要去遊山玩水,我勸說不用等退休,安排時間就能到處走走,她總說工作太忙、事情太多、責任太重,連吃飯聚會也是來去匆匆。我心疼地握著她那雙原本能飛快敲打鍵盤的手,不禁問她:人生到底要追求什麼?什麼才是美好的生活?勞苦拚搏的一生,到底是為了什麼?妹妹殷鑑不遠,為何妳就不願意記取教訓,要拚到老天幫妳喊停呢?好吧!不罵妳了,累了就休息吧!
資訊發達的社會,許多有心的病友紛紛成立臉書社團,無私分享過去自身的生病經驗,教導面臨類似景況的朋友及家屬如何面對處理,妹妹也懷抱著相同的心,樂於分享這段罹病復健的歷程,並讓眾人一起見證她最後康復的成果。我非常感謝妹妹重生,沒讓臥病中的母親白髮人送黑髮人,更希望大家都能珍愛生命,愛惜自己。
能健康地活著,真好!
本文摘自《不逃跑的陪伴:在陪病相伴的路上,如何選擇面對、學會轉念、正像克服,讓自己好好喘息?》/楊月娥(資深媒體人)/采實文化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妹婿這下慌了,趕忙打電話來求救,不知道現在該怎麼辦?還要留在這裡等待治療嗎?這個醫院完全沒有警覺性,如此處理方式已經讓人失去信心,於是我趕快想辦法轉院,請託熟識的醫生幫忙,同步確認正在出血中的腦中風病患是否可以移動,以及兩個院方是否已協調好轉院細節。
一來一往的緊急聯繫,確定可以轉院後,救護車馬上出動,我也立刻趕到接手的教學醫院,等待妹妹的救護車抵達。看到妹妹她意識清楚,能與我對話,護理人員詢問她的體重和病史時也能清楚對答,到院還能自己挪動躺的位置,此景讓我稍稍安了心。該教學醫院又火速重新做了一次檢查,結果和前一個醫院一致,顱內確定正在出血,主治醫師認為需要馬上引流,便緊急協調開刀房,當晚立刻進行手術。
妹妹的手術順利成功,只是家屬在手術室外被醫護人員罵了一頓,因為妹妹竟然少報了十公斤體重,這可是會影響麻醉劑用量,稍有不慎會出事的。此時,妹妹躺在加護病床,我也無法追問她是以何種心態面對自己的健康?家族有糖尿病和高血壓病史,加上肥胖,妹妹已屬高危險群,卻未能誠實面對自己的狀況,老是抱持一種逃避現實的鴕鳥心態,覺得自己應該不會這麼倒楣。
過了五十歲之後,她學會的第一課就是誠實面對自己的身體,自欺欺人害人害己,這個教訓讓妹妹再也不敢拿自己的健康開玩笑。
在病床旁握著妹妹的手,是姊妹倆最親近的時光…下一頁看看楊月娥照料生病妹妹的陪病心得
姊妹倆最親近的時光
在經歷媽媽及女兒罹病之後,進入加護病房探視病人對我來說已是駕輕就熟。每天我會定時來看妹妹,在短暫的時間內,一邊用熱毛巾和精油幫她暖腳、按摩身體,一邊跟她說話。初期探視時,我要妹妹握我的手都沒回應,幾天後她忽然睜開眼睛,開始會點頭、搖頭,回應我握著的手,有越來越明顯的進步。
她的手會動了,我便拿筆給她試試能否寫字?當她在白板上寫下「愛妳,謝謝妳」時,我忍不住淚流滿面,沒想到她又寫了一句:我是老大。哈哈!她想當老大耶!我大笑著回應:這恐怕有困難,這輩子妳永遠是我妹,永遠不會是老大。這是我一輩子難忘的時刻,在我們各自成家多年後,姊妹倆最親近的時光,就在加護病房中。
不過,這些終身難忘的畫面,竟是我自己一廂情願的記憶。在妹妹離開加護病房,脫離插管、鼻胃管,可以清楚對話聊天時,我問她記得這件事嗎?她居然說完全沒有印象,不記得謊報過體重,不記得我跟她說話,不記得寫白板跟我說謝謝,徹底斷片。在加護病房裡,她唯一記得的是味道,是我幫她抹精油的味道,這是她在半夢半醒間最清楚的記憶。
醫生說得對,在加護病房的日子,對病患而言比較像是記憶模糊的夢境。家屬常會為病患必須承受的治療感到心疼,其實病人當下的意識是不清楚的,而是在深層睡眠修護中─我們肉眼所見的痛苦,病患不一定感覺得到。
在妹妹住院期間,我因為希望她能把握黃金治療期快速康復,便要求醫院安排中醫會診,針灸與水煎藥並用,效果顯著;但妹妹也曾在用藥過程中皮膚過敏,手腳布滿疹子,紅腫難耐好似千萬隻螞蟻在爬,後來換藥就好了。任何用藥都有優點,跟醫生適時反應、討論用藥感受是很重要的,千萬不可病急亂投醫,誤信偏方亂服來路不明的草藥,甚至自己當醫生隨意停藥,這些都可能會導致身體再次陷入險境。
妹妹離開醫院後便轉入復健專科醫院,這是回家前的中繼站。治療室裡有許多病患,每個病人背後就是一個家庭,都有一些故事。
簡單的動作竟也難以做到!努力復健、吃健康便當…下一頁看楊月娥陪伴妹妹康復路上的所見所聞
努力復健的日子
在醫院遇見一位漂亮的高中小女生,因先天性疾病中風,必須長時間復健,父母沒空接送,只有姑姑每天陪她。有位帥氣的男孩因車禍傷到腦子,必須在看護和治療師的協助下伸展萎縮的肌肉,瘦弱的母親要開車接送,得先安置兒子和看護,再去停好車趕回診間,看到她時總是滿頭大汗地奔波。
還有同病房隔壁床的太太,因中風傷及語言中樞和肢體協調區,生活無法自理,話講不清楚,又生氣老公不聽她說話,常大吼大叫一大堆聽不懂的話,家人疑惑的表情讓她更生氣,摔碗摔杯發洩情緒,經常聽見老公輕聲細語地拜託她別生氣,小聲點會吵到別人。
走廊上的大哥更妙,看起來好好的,不知為何還要住院治療。他總是站在走廊上大聲唸著牆上的衛教宣導,拉著扶手練抬腿。他說自己已經中風三年了,還是無法重回職場,他喜歡來住院做復健,因為有人陪他聊天兼運動,保險還會每天給付三千元,住院賺得比上班還多,難怪他每天都能開開心心地到處遊走,與人分享住院經驗和鑽漏洞的怪招,例如住院可以請假出去逛街;申請不到看護可以問打掃阿姨,因為她們有獨家門路;僱用逃跑的外籍看護沒關係,因為她們很機敏不會被抓到;健保住院有時間限制不要怕,只要轉出去一下,或是回家住幾天,跟醫院關係好一點,很快又可以讓你住進來。哇!原來如何安穩住院也有許多眉角,真是令我大開眼界。
中風後必須把握黃金治療期,我帶著住院復健治療的妹妹照表操課,成效卓越。職能治療、物理治療、針灸治療等輪番上陣,有些看似不起眼的訓練,都是專業的復健課程,例如訓練手部的肌肉,職能治療就是拍球、疊積木、抓綠豆、排數字、找字卡。
這些看似簡單幼兒園玩樂的動作,初期妹妹做來竟覺得吃力,例如復健師叫她用雙手環抱大顆的彈力球,丟到地上反彈後再拍下去,她居然辦不到,抓握力的運用也不靈光,認水果圖卡也需要想一下,排字卡屢次漏掉同一張卡都不自知。不只她驚訝,連我也嚇到,怎麼會這樣?能恢復嗎?還能重回職場嗎?
還有物理治療的抬腿、伸手、上下樓梯等,都要照治療師安排的時間內完成,妹妹第一次做完累得滿身大汗,我在一旁當啦啦隊,肯定並鼓勵她。飲食習慣也有重大改變,我會幫她準備健康便當,少油、少鹽、少甜,飲食更健康。我陪著如新生兒般的妹妹學走路、學吃飯、學認知,等她慢慢恢復體力後,便牽著她出門散步,一開始到公園走一小段路就累了,接著每天訓練,練到不喘不累為止。
這段住院復健的日子,我一直陪在妹妹身邊,交出了漂亮的成績單,成為她重回職場的最大資產。
生病倒下,不只是一個人的事!下一頁看看楊月娥妹妹生病的更多啟示
倒下,不是一個人的事
妹妹生病的事情影響了所有人,包含臥病在床的老母。妹妹中風期間,我忙著跑醫院進進出出,母親總一臉疑惑看著我,可能是想問我,怎麼整日不見我的人。待妹妹稍稍穩定,離開加護病房轉到一般病房後,我決定告訴母親這件事。
她雖然身體不便,但頭腦很清楚,聽到消息後先是哭,然後緊緊抓著我的手,使勁想撐起身體,我猜她是想去看妹妹,我抱緊她柔聲安慰:「媽,您放心,最艱難的時刻已經過去,現在需要好運,需要時間,媽媽妳要幫妹妹加油祝福,母女連心,她會收到您祝福的力量。」這讓動彈不得的媽媽腦子裡有事情做,用念力祝福妹妹,並請託她一定要好好的,我也才能安心去醫院幫忙照顧妹妹,又一次把母親拉往同一陣線。
妹妹出院後第一次來探望母親,她一看到妹妹頭髮剃光的樣子就哭了,拉著妹妹的手摸了又摸,妹妹也很激動,還要安慰母親:「媽!對不起,我沒把自己照顧好,讓您擔心了。」母女倆緊握彼此的手,兩人哭成一團,我在一旁跟著掉淚。我當媽媽後,明白對孩子的心,是時時刻刻的牽掛,巴不得能代替孩子受苦。
媽媽倒下時我四十九歲,已屆中年,不至於驚慌失措;妹妹倒下時,她的子女都還在就學,她的女兒正在準備研究所的面試,兒子適逢大學期末考,突如其來的考驗逼得他們一夕長大,內心籠罩著害怕失去母親的恐懼。幸而妹妹把孩子教得極好,大小事都處理得妥妥當當,一家人同心挽救妹妹的生命。
然而屋漏偏逢連夜雨,妹妹剛脫離險境,還在醫院復健治療時,她身體一向硬朗的公公卻因意外驟然逝世─ 他在家門口的菜園裡除草時,不慎跌倒身亡。無常總是發生得如此突然,短短時間內便連續發生兩樁大事。妹妹夫家是大家族,傳統的喪葬儀式不少,身為長媳的妹妹因還在醫院復健,無力承擔,只得盡量化繁為簡,也在醫生的評估下,盡力在出殯當天列席,順利圓滿完成喪禮。
想來真是造化弄人,從未想過老人家就這樣走了,還記得他曾到家裡探視我的母親,安慰我們,沒想到竟然會比母親先走一步。母親臥病這些年熟識的好友及長輩走了好幾位,雖然明知出生注定就會死亡,但人生還是要好好活一回,畢竟生命不在長短,而在精采。
身為妹妹枕邊人的妹婿,生活也是因而大亂。妹妹剛倒下時,因為衝擊太大,妹婿好幾天都睡不著覺,白天昏昏沉沉地去上班,晚上還要到醫院照顧妹妹,身體差點吃不消。重大事件發生時,人常因為擔心而無法好好入睡,不僅讓體力下滑,也徒增許多負面思考與情緒,這樣不但無法好好照顧病人,還把自己的健康也賠了進去。在面對劇變時,一定要把自己先顧好,才能好好地照顧別人。
妹妹在醫療過程中任何自費所需,妹婿一概直接回答:「沒問題,都用最好的,多少錢都沒關係。」患難見真情,我替妹妹開心,這個男人真的很愛她。我曾好奇,自費一定是最好的選擇嗎?其實我不知道,但有個奇妙的現象,如果是選擇健保,好像就是不愛家人,難道健保的藥物或器材就比較差嗎?相信很多人也曾有過和我一樣的疑惑吧!自費醫療不只是金額多寡,彷彿也是表達愛的深淺,但這個告知要自費的溝通過程,若處理不當,不免會讓人誤解,是否是醫院趁病患家屬最脆弱的時刻抓住商機。
在醫院病房經常能看到一些探病者的身影,例如只會唉聲嘆氣的長輩,幫不上忙,還要耗費心神安慰,還有一些聞風而來的親友更妙,不斷推銷各類宣稱療效極佳的健康食品、健康器材,甚至是各類神效的民俗療法,雖說經驗分享是出於好意,但是時間點實在很難接受,還有一些不懂人情世故的二百五,自顧自地推銷,完全不理會病人和家屬需要靜養休息。醫院其實就是商場,充滿各種商機,什麼都能賣,什麼都不奇怪。
無用的探病真的是不必了。人體是移動式病毒,穿梭來去都有風險,新冠疫情之後,嚴格禁止探病,降低許多傳染機會,漸漸地大家習慣少探病,用視訊替代親訪,倒是挺好的,減少群聚,不但讓醫病更健康安全,也增加安靜休養的時間,畢竟醫院不是飯店也不是餐廳,等身體健康出院了,再相聚也會更安心。
是否漠視身體求救警訊,命運大不同!下一頁看看楊月娥妹妹與閨密案例的更多提醒:別等老天來幫你喊停!
忙碌時,更要懂得關心自己
有家族病史代表身上可能有危險因子,千萬不能無視。妹妹幸運重回職場,用親身經歷分享規勸許多身邊的人,不可鴕鳥心態輕忽健康,萬不可心存僥倖。
我有一位自幼一起長大的閨密,身體狀況和妹妹相似,卻不量血壓、不看醫生,自己服用成藥,或道聽塗說吃許多保健食品。我們一起聚餐慶賀妹妹重生時,聽著妹妹訴說鬼門關前走一遭的歷程,是多麼不容易才重回職場,但閨密居然沒有警醒,聽完後依然故我,一再輕忽血壓的警訊,手上的健康測量手錶都已閃著警示紅燈,還是不就醫吃藥,繼續加班漠視身體的抗議。
在一個溫度驟降的清晨,正是中風好發的時間點,閨密在睡夢中摔落床下失去意識,驚醒家人緊急送醫急救,結果和妹妹一樣是中風,卻沒有妹妹的運氣,現狀大不同。還記得最後一次聚餐時,提醒她要減重、要注意三高、不要避諱看醫生,如今正值壯年的她就這樣面無表情地靜靜躺著,長照之路遙遙無期,令人不勝唏噓。
閨密常說退休要去遊山玩水,我勸說不用等退休,安排時間就能到處走走,她總說工作太忙、事情太多、責任太重,連吃飯聚會也是來去匆匆。我心疼地握著她那雙原本能飛快敲打鍵盤的手,不禁問她:人生到底要追求什麼?什麼才是美好的生活?勞苦拚搏的一生,到底是為了什麼?妹妹殷鑑不遠,為何妳就不願意記取教訓,要拚到老天幫妳喊停呢?好吧!不罵妳了,累了就休息吧!
資訊發達的社會,許多有心的病友紛紛成立臉書社團,無私分享過去自身的生病經驗,教導面臨類似景況的朋友及家屬如何面對處理,妹妹也懷抱著相同的心,樂於分享這段罹病復健的歷程,並讓眾人一起見證她最後康復的成果。我非常感謝妹妹重生,沒讓臥病中的母親白髮人送黑髮人,更希望大家都能珍愛生命,愛惜自己。
能健康地活著,真好!
本文摘自《不逃跑的陪伴:在陪病相伴的路上,如何選擇面對、學會轉念、正像克服,讓自己好好喘息?》/楊月娥(資深媒體人)/采實文化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