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安健康/余宗翰報導】曾擔任前高雄市長韓國瑜發言人的何庭歡,近日因為媽媽被診斷出子宮頸癌初期,受醫師警告可能有家族遺傳,因而做了人生第一次子宮頸抹片檢查,結果發現子宮頸發炎。何庭歡十分感恩這次檢查,認為如果沒有這次及時的發現,未來可能會發展為癌腫瘤!
透過抹片檢查往往會發現子宮頸炎這個常見的婦科問題,雖然大多是源自細菌、黴菌感染,沒有癌化風險,但若不幸受到人類乳突病毒(HIV)感染,可透過抹片檢查揪出,而這類病毒正是導致子宮頸癌的一大元凶。
透過抹片檢查往往會發現子宮頸炎這個常見的婦科問題,雖然大多是源自細菌、黴菌感染,沒有癌化風險,但若不幸受到人類乳突病毒(HIV)感染,可透過抹片檢查揪出,而這類病毒正是導致子宮頸癌的一大元凶。
母子宮頸抹片確診一期癌、自己檢出子宮頸發炎,籲定期檢查避免憾事
請勿設定超過兩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三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五組超連結
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有需求書沒有需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超級連結!!!!!!!!!!!!!!!!!!!!!!!!!!!
測試資料請你複製URLhttps://media-sit.h2u.io/
何庭歡25日在臉書向所有關心她的人報平安,表示因為何媽媽確診子宮頸癌第一期,醫師提醒她可能也有家族遺傳,所以做了人生第一次子宮頸抹片。何庭歡透露,她的媽媽今年63歲,卻從沒做過抹片檢查,推測可能是華人女性對內診或多或少感到排斥,但這個保守的觀念卻可能害自己錯失及早防治的先機,等到大出血時恐怕已經罹癌。
何庭歡說,很感恩上天讓她媽媽早在子宮頸癌第一期就確診,只需切除病灶,不必生死關頭走一遭;更感恩這次事件驅使她做抹片檢查,才能在還沒惡化之前,得以透過僅僅20分鐘的門診手術,把小範圍的發炎部位去除。上星期何庭歡回到醫院複診,確認完全沒有發炎狀況,子宮也完全沒有受到影響,確定已完全恢復健康。

圖片來源/何庭歡臉書
何庭歡分享,醫師告訴她,子宮頸受到人類乳突病毒侵襲的機會高達將近7成!但大家還停留在「是不是衛生習慣不好才會發炎,就算發炎了丟著不管它自己也會好」等錯誤觀念,她感嘆,「如果還抱持著舊觀念,不願去定期做抹片,等到發現時,是不是為時已晚,治療方式也會完全不一樣?說不定手術會更具侵入性、恢復時間也恐怕更長更久,影響生活層面也可能越大?」
根據全民健康基金會官網資訊,子宮頸位在子宮下方四分之一的位置,下方連接陰道,是子宮與陰道的必經途徑,擔負著防止陰道的細菌、病毒長驅直入的重任,以免造成子宮、輸卵管、卵巢的感染、發炎,正因為子宮頸位居第一線,容易受感染引起發炎或產生病變。
子宮頸發炎是常見的婦科毛病,通常源自陰道發炎而受到牽連;一般陰道或子宮頸的細菌/黴菌感染並不會造成癌症,即便子宮頸頻繁感染、增加良性息肉的發生機率,良性息肉也只需切除即可,不用擔心它會產生惡性病變。
抹片檢查也可檢查子宮頸癌,避免子宮頸病變還有哪些要點?下一頁繼續了解
那麼,子宮頸發炎等問題應該不是什麼大問題吧?
正生婦幼聯合診所的衛教資訊指出,雖然子宮頸炎不會對健康構成太大的威脅,但子宮頸炎往往會導致白帶增多、腰痛、下腹下墜腫脹等感覺,會影響情緒,還是值得重視。
除了對身心造成的影響,有時陰道或子宮頸的反覆感染、發炎,也可能與子宮頸癌有關。聯新國際醫院分享,曾有一名19歲少女因為反覆發生陰道炎、陰道分泌物變多的問題,由媽媽陪同到門診檢查,醫師建議進行子宮頸抹片檢查,果然發現子宮頸癌的癌前病變。
子宮頸癌是常見癌症,包括知名港星梅艷芳,以及被譽為「台灣第一配音員」的蔣篤慧都因為子宮頸癌而過世。若要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就要定期做子宮頸抹片篩檢來發現病灶,才能避免腫瘤進一步惡化。只要普及子宮頸抹片,早期發現早期子宮頸癌,甚至是原位癌,子宮頸癌並不可怕,因為原位癌和早期癌的治癒率幾近百分之百。
衛福部指出,子宮頸抹片檢查可以降低60~90%子宮頸癌發生率和死亡率,因此,國民健康署補助30歲以上婦女免費子宮頸抹片檢查,符合資格者只要攜帶健保卡和身份證,到健保特約醫院診所,就能做篩檢服務。提醒30歲以上婦女每3年接受一次子宮頸抹片檢查。
子宮頸癌的危險族群包括有性經驗的婦女,尤其是早婚、生育子女多、性伴侶較多的婦女,應特別注意,至少每3年要接受一次子宮頸抹片檢查!
除了定期檢查,還有其他防治重點:
※若發現異常出血、分泌物增多且有異味、生理期延長、下腹疼痛、血尿等情形都可能是癌症徵兆,要盡快就醫檢查。
參考資料: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何庭歡說,很感恩上天讓她媽媽早在子宮頸癌第一期就確診,只需切除病灶,不必生死關頭走一遭;更感恩這次事件驅使她做抹片檢查,才能在還沒惡化之前,得以透過僅僅20分鐘的門診手術,把小範圍的發炎部位去除。上星期何庭歡回到醫院複診,確認完全沒有發炎狀況,子宮也完全沒有受到影響,確定已完全恢復健康。

圖片來源/何庭歡臉書
何庭歡分享,醫師告訴她,子宮頸受到人類乳突病毒侵襲的機會高達將近7成!但大家還停留在「是不是衛生習慣不好才會發炎,就算發炎了丟著不管它自己也會好」等錯誤觀念,她感嘆,「如果還抱持著舊觀念,不願去定期做抹片,等到發現時,是不是為時已晚,治療方式也會完全不一樣?說不定手術會更具侵入性、恢復時間也恐怕更長更久,影響生活層面也可能越大?」
多數子宮頸感染、發炎不會變成癌症
根據全民健康基金會官網資訊,子宮頸位在子宮下方四分之一的位置,下方連接陰道,是子宮與陰道的必經途徑,擔負著防止陰道的細菌、病毒長驅直入的重任,以免造成子宮、輸卵管、卵巢的感染、發炎,正因為子宮頸位居第一線,容易受感染引起發炎或產生病變。
子宮頸發炎是常見的婦科毛病,通常源自陰道發炎而受到牽連;一般陰道或子宮頸的細菌/黴菌感染並不會造成癌症,即便子宮頸頻繁感染、增加良性息肉的發生機率,良性息肉也只需切除即可,不用擔心它會產生惡性病變。
抹片檢查也可檢查子宮頸癌,避免子宮頸病變還有哪些要點?下一頁繼續了解
那麼,子宮頸發炎等問題應該不是什麼大問題吧?
正生婦幼聯合診所的衛教資訊指出,雖然子宮頸炎不會對健康構成太大的威脅,但子宮頸炎往往會導致白帶增多、腰痛、下腹下墜腫脹等感覺,會影響情緒,還是值得重視。
子宮頸癌往往無前兆,抹片檢查可降低發生率/死亡率
除了對身心造成的影響,有時陰道或子宮頸的反覆感染、發炎,也可能與子宮頸癌有關。聯新國際醫院分享,曾有一名19歲少女因為反覆發生陰道炎、陰道分泌物變多的問題,由媽媽陪同到門診檢查,醫師建議進行子宮頸抹片檢查,果然發現子宮頸癌的癌前病變。
子宮頸癌是常見癌症,包括知名港星梅艷芳,以及被譽為「台灣第一配音員」的蔣篤慧都因為子宮頸癌而過世。若要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就要定期做子宮頸抹片篩檢來發現病灶,才能避免腫瘤進一步惡化。只要普及子宮頸抹片,早期發現早期子宮頸癌,甚至是原位癌,子宮頸癌並不可怕,因為原位癌和早期癌的治癒率幾近百分之百。
衛福部指出,子宮頸抹片檢查可以降低60~90%子宮頸癌發生率和死亡率,因此,國民健康署補助30歲以上婦女免費子宮頸抹片檢查,符合資格者只要攜帶健保卡和身份證,到健保特約醫院診所,就能做篩檢服務。提醒30歲以上婦女每3年接受一次子宮頸抹片檢查。
子宮頸癌的危險族群包括有性經驗的婦女,尤其是早婚、生育子女多、性伴侶較多的婦女,應特別注意,至少每3年要接受一次子宮頸抹片檢查!
除了定期檢查,還有其他防治重點:
- 子宮頸癌疫苗:預防性的疫苗,可施打於9~26歲的女性,最適合接種年齡為12~14 歲。
- 戒除吸菸習慣。
- 注意安全性行為、最好保持單一性伴侶。
※若發現異常出血、分泌物增多且有異味、生理期延長、下腹疼痛、血尿等情形都可能是癌症徵兆,要盡快就醫檢查。
參考資料:
- 全民健康基金會〈勇於檢查別害羞! 正視子宮頸異常病變〉
- http://www.drchenclinic.com.tw/a9.php
- https://www.edh.tw/article/22636
- https://www.edh.tw/article/18619
- https://www.edh.tw/article/18652
- 衛生福利部 〈子宮頸癌防治〉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