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健康

小孩無法睡過夜好崩潰,分房睡又有罪惡感⋯醫師給父母的佛系育兒提案

金真善(精神科醫師)
2023-01-03 18:00:00
11,769
收藏
分享
【早安健康/金真善(精神科醫師)】自從殷殷期盼的孩子誕生之後,作父母的就開始被恐懼圍繞。因為所謂的嬰兒,就是一種一天要吃八餐、屎尿不停歇的存在。會發生什麼狀況,是誰都無法預測的。最令人感到害怕的就是:在白天發生的所有過程,到了晚上還會一模一樣再發生一遍。

跟孩子「同睡」這件事,你是不是也發生過這麼血淋淋的狀況呢?小孩才剛睡著,結果半夜三四點又醒來了。雖然父母們很想對小孩大喊「真的夠了!」(反正他們也聽不懂),但最後又硬是忍了下來。然後為了要好好睡覺,開始去找睡眠教育相關的書籍來看。


「喔?原來還有什麼百日奇蹟喔!原來哄小孩睡覺的祕訣有這麼多種……歐耶!從今天起就是我不幸的終結日!我的幸福即將啟航啦~我們全家終於可以有個安穩的夜晚啦!」於是乎開始照著書上寫的祕訣一個一個去執行。

請勿設定超過兩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三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五組超連結

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有需求書沒有需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超級連結!!!!!!!!!!!!!!!!!!!!!!!!!!!

測試資料請你複製URLhttps://media-sit.h2u.io/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什麼在小孩耳朵邊發出咻咻的聲音啦,打開吹風機啦,還有讓他哭一會啦,各式各樣的選項通通都試過一輪,然後呢?現實情況讓人超級挫折。「為什麼這些方法在我家孩子身上都沒用啊?什麼百日奇蹟怎麼都沒有降臨到我們家?」

其實我也是這樣!每個夜晚都超級鬱卒而且辛苦的要死。孩子出生滿百日了,甚至到四個月大、五個月大時,什麼奇蹟都沒有發生。到底是要抱著他哄他睡覺還是不要,我真的不知道答案是什麼,我只知道我的腰快要斷掉,黑眼圈已經掉到我的下巴。直到最後,我依然找不到能好好跟孩子溝通的祕訣,就這樣忍著忍著……然後突然有一天,「咦?怎麼最近小孩似乎睡得滿好的?」

看到這裡是不是覺得自己之前瞎忙一場呢?但說真的,這也是沒辦法的。這就是現實啊!有人問說:「如果怎樣怎樣做,就真的能讓小孩好好睡覺嗎?」我也只能像這樣回答:「其實我不知道。反正到了某個時候,小孩就會好睡了。」有人可能想說我是精神科醫師,也算個專家,應該會懂比較多吧?懷抱著這樣期待的人可能要失望了。


但話說回來,身為一名治療失眠症的精神科醫師,我自己是很好奇所謂的睡眠教育是不是真的有效。父母要控管孩子的睡眠?但我看不少大人連自己的睡眠狀況都無法控管欸?

各位也是一樣吧!有時候睡覺睡到一半會醒過來三四次。有時候不知怎麼的,也可能連續好幾天都沒睡好。或許也有人曾經搜尋過類似「一夜好眠的十種方法」等資訊。那些資訊裡面說的,可能有睡前泡熱水澡,或喝一杯溫牛奶之類的方法。請問各位做了之後,有比較好睡嗎?

也沒有嘛!如果睡眠能像這樣隨心所欲地調整,那麼全世界的精神科醫師們就都準備吃土了啦!睡不好真的很折騰人,因為這樣而不得不前往醫院尋求幫忙的人真的是大有人在。

從人類的睡眠週期來看,隨著年紀增長,大部分的人的睡眠週期會固定下來。出生滿六個月之前都會很常醒過來,但到了青少年時期就常有爬不起來而遲到的狀況,然後過了五十歲之後,又會回到經常醒來的狀態了。腦部會從發達的狀態進入老化,這是人體自然的變化。

再說,腦部若變得成熟,就可以藉由調節來讓自己好好睡覺,這跟有沒有做睡眠教育無關。要到這樣的階段,一般來說會需要六個月左右的時間,大約有三分之二的嬰兒到了這個時期就可以睡得很沉了。

也就是說,滿百天左右的孩子大多無法進入父母們所期待的那種「沉睡」狀態。如果說真的有能睡得香甜的例子,那真的可以說是奇蹟了。奇蹟呢,只會叩被它選中的家門。就是因為發生奇蹟的機率相當稀少,所以才說那是奇蹟嘛!如果很常見,哪算是什麼奇蹟呢?

各位不要被所謂的「百日奇蹟」給迷惑,然後抱怨為什麼我家小孩的進度這麼慢,或者覺得自己被孩子折磨。在這個時期孩子本來就不好睡,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其實所謂的「百日奇蹟」,就是孩子的生理狀態到了這個時期,晚上自然而然會睡得比白天多一些,是這樣的含義。孩子晚上睡睡醒醒,這個狀態大家都是半斤八兩啦!孩子只要再大一點,就可以睡滿四個小時,各位只要期待這件事發生就行了。

因此,如同我剛才前面提過的,這個狀況根本不是什麼百日奇蹟,而是兩百日奇蹟才對吧!但也並非所有的小孩都百分之百符合這個狀況。有的孩子到了六個月大左右的時候,反而容易睡到一半中途醒來找爸媽,這也是近期比較常聽說的現象。有人說這算是一種分離焦慮。很扯吧?

好吧,既然如此,各位乾脆帶著「反正就苦這一年」的想法來面對吧!乾脆把孩子能好好睡覺的期待丟掉,這樣會比較好喔!連小孩醒著的時候都很難調整他的行為了,更何況是睡覺的時候,哪有那麼容易?「別人要苦一整年的事情,我家小孩十一個月不到就可以好好睡了!我運氣超好的啦!」希望各位能這樣想。跟其他孩子相比,「好睡」這件事再怎麼晚也不會超過六個月的。

很多父母都希望晚上能睡個好覺而搜尋了「睡眠教育」的方法,結果看到有人回饋說「我家小孩用了某個方法之後,不到四個月就成功了!」之後,就變得更加難過、氣餒,甚至一直跑出「都是孩子的錯」的想法。很好笑吧?孩子明明不是為了折磨父母而故意不睡覺,但自己就還是會這樣想。

請不要為了想要做睡眠教育,而當孩子哭泣的時候就只是放著他不管,然後自己在那邊硬撐忍耐。當孩子哭得翻天覆地到把父母吵醒的時候,請各位就起身順便仔細觀察看看吧!也可能是因為尿布濕掉了才一直哭的嘛!那時候就幫孩子換個尿布,這樣該有多清爽呢?這時看著小孩就會有種「天啊,這個世界真美好!」的感受不是嗎?

抱抱孩子或幫他餵個奶,這些都是可以的。只要這方法能讓孩子快點入睡,那麼就使用那個方法吧!只要孩子再大一點,就不會一直需要抱他,也不會睡到一半要起來餵奶了。

請不要太過執著於「必須讓孩子習慣!」這樣的想法。只要想著「我等到孩子能好好睡覺的那天!」這樣就好了。

有些人會擔心如果跟孩子分房睡,可能會衍生問題、甚至有罪惡感。究竟是孩子不安?還是你感到不安?下一頁看專家怎麼說


跟小孩分開睡也沒關係!

究竟是孩子不安?還是你感到不安?



我本身就是那種需要睡很多的人。人家都說一天睡滿八小時就很健康了對吧?我則是必須睡到十個小時,這樣白天才不會打瞌睡。在結婚之前,我一到週末就是非得睡到十一點才肯起床。

但是當孩子出生之後,哪有可能這樣?整天過得好像似醒非醒,根本就是行屍走肉。當我產假結束、回歸職場的第一天結束後,回到家裡我就哭了。我覺得我那天簡直就像個超級大笨蛋。明明有四件待辦事項,我卻硬生生把兩樣給忘記了。那天我躺在床上,好像在自言自語一樣跟先生說了這些狀況。

「欸我跟你說,我喔,好像沒有信心這樣活下去了。」(淚眼汪汪)
「……唉……我也是啦。」老公也這樣回答我。

已經流出來的眼淚瞬間倒退嚕嚕嚕回到我眼裡。「原來在這個家裡我還是得振作精神啊!」頓時我有了這樣的體悟。

因為這樣,我們家決定很早就開始讓小孩跟父母分房睡。在孩子滿週歲左右,我們就把他移到隔壁房去。

在我看來這一切都發生地這麼自然,可是打聽之後才發現,跟孩子分房睡的例子比我想的還要少。而且反而常常聽到別人問我說:「什麼?你跟小孩分房睡喔?這樣孩子不會很不安嗎?」甚至有人跟我說:「要跟小孩一起睡,感情才會親啊!媽媽白天就已經不在身邊了,晚上更應該要睡一起才對嘛!」

什麼嘛!原來只有我會這樣想喔?我好像真的是壞媽媽欸!可是即使這樣我還是要好好睡覺才可以啊!要是沒睡好,結果對孩子發脾氣該怎麼辦?各位當中有跟我一樣愛睡覺的嗎?有沒有人很想跟小孩分房睡,可是內心卻莫名很不安而無法付諸行動的呢?

各位今天真的看對文章了!我會痛快地為各位消除這個不安感,今天一定會讓各位馬上睡個好覺。首先,讓我們一起來打開心門說亮話。無法跟孩子分房睡的原因到底是什麼?我認為應該有以下這兩點。

  1. 擔心孩子會不會睡到一半發生什麼事。
  2. 怕孩子感到不安。

我就先從怕孩子睡到一半會出事這點開始說起好了。大家都很擔心「嬰兒猝死症候群」,這是指不到一歲的嬰兒半夜突然死亡的症狀,而且原因不詳。很多人都說這是因為嬰兒趴睡的關係,或睡覺的寢具太軟,因而導致死亡率的提升。

但看這些死亡的例子,大部分的嬰兒在死亡時,並沒有發出什麼噪音,身軀沒有翻動,甚至連哼哼唉唉的聲音都沒有。換句話說,即使讓孩子躺在四平八穩的床上,嬰兒猝死依然是父母們無法阻止的事件。各位有時候連吵死人的鬧鐘也不見得聽得到,不是嗎?

睡覺的時候,讓孩子面部朝上,調整好房間溫度不要太熱,也把有可能讓孩子窒息的危險物品移除,這樣各位就已經是盡到最大的努力,基本上已經無法再多做些什麼了。

有時候反而是父母們自己睡在很軟的床上,導致孩子被寢具或父母壓住而窒息,這種危險的狀況還比較常見。如果要跟未滿週歲的孩子同房,那麼也請讓孩子睡在另外一張床上,這樣會比較好喔!

從另一方面來說,嬰兒猝死症候群大部分好發於出生後二到四個月大的嬰兒身上,死亡的嬰兒中有九成左右都是出生未滿六個月。過了這段期間後,某種程度來說是可以比較放心的。因此,滿週歲後的孩子如果身體狀況都健全,讓他在另一個房間睡覺是沒關係的喔!

這樣各位有稍微放心了一點嗎?那麼接下來,我要為那些擔心「孩子會感到不安」的父母們做說明了。

當各位跟孩子說「你今天開始就要在另一個房間睡覺囉!」就可以直接開始執行了。要是孩子耍賴,可以跟他說「抱歉啦,但是讓爸爸媽媽好好睡覺真的很重要欸!我們各自一間房比較能好好睡覺喔!」請如實地跟孩子說明。

睡前可以為孩子讀一兩本書,當彼此都開始有睡意後,就把燈關上躺著,等到孩子打呼時,就可以起身回到自己的寢室。當孩子睡著之後,哪會知道父母有沒有在自己身邊?這對孩子的情緒來說是不會造成任何影響的。要是孩子睡到一半醒來哭鬧,那時再過去安撫他就可以了。

有些人會擔心如果跟孩子分房睡,可能會衍生「依附關係」上的問題。然而,在依附關係的形成方面,最重要的關鍵是「是否及時回應孩子的需求」。意思就是,只要在能清楚聽到孩子哭聲的隔壁房間睡覺,並且能適當地觀察孩子的狀況,就不會對親子間的依附關係造成任何阻礙。

況且,以考量到情緒的部分來說,當孩子可以自己控制身體的運作時,在這時間點趕快讓他去另一個房間睡,其實是比較好的。因為要是孩子再長大一點,就會不想要跟父母分開了。這樣到後來,就會變成父母硬是把孩子甩開的局面。再怎麼搞不清楚狀況的父母也都該知道,本來就習慣跟父母分房睡的孩子,跟某一天被通知必須移到另一間房間睡的孩子相比,哪一種會覺得更有壓力呢?而且站在父母的立場,後者的情況也比較容易產生「把孩子趕出去」的罪惡感。

如果沒有在孩子還小的時候跟他分房睡,可能到了孩子六歲八歲大,都還是會跟父母同房睡覺。我的朋友當中,有人家裡的老么到了中學都還跟父母睡在同一個房間。明明在週歲的時候只要花幾天的時間,拖到後來,為了適應這件事,可能就得痛苦個好幾年。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連續好幾年都跟孩子同房睡,這對父母來說也會造成相當大的影響。要熟睡會變得相當困難。因為再怎麼說,都還是自己睡最能進入熟睡狀態。同房睡覺的人一多,可能就有打呼聲、磨牙聲,有時候還會滾來滾去,然後被踢一腳之類的,這樣睡眠品質很容易下降,不是嗎?長時間持續下去,就會有睡眠不足的狀況,而對情緒帶來不好的影響。

此外,迎接新生兒並開始育兒的家庭,很多父母都是生活在重重壓力之下的。根據調查結果顯示,這樣的父母比率高達四成左右。再加上,幾年當中都跟孩子同寢睡覺,那麼結果會如何呢?關係僵化的可能性會提高,跟孩子之間也可能變成類似兄弟姊妹的關係。

附帶一提的是,雖然以下狀況可能只是偶發性的例子,但「小時候看過父母發生性關係的場景而受到衝擊的人,日後可能會對性的部分產生先入為主的觀念,也容易跟異性朋友之間發生問題。」在精神科臨床上關於這方面的說法也是時有所聞。畢竟那樣的事情對幼小的孩子來說具有相當大的衝擊。

我們自己究竟從何時起跟父母分房睡的,其實大多數的人也都不太記得了。就像這樣,跟孩子分房睡這件事並不會對孩子帶來任何不好的影響。然而,因長時間跟孩子同房而衍生的副作用卻是相當可觀的。

接下來,我想告訴各位的是,「跟孩子分房睡」這其實並非一種選項,而是必須。一想到孩子的情緒問題,就更是必須要這樣提醒各位。所以請各位不要再覺得自己是個沒有情感的父母而帶著罪惡感。這只不過是為了家庭著想,而應該做的事情罷了。

希望各位從今天開始,就能有個安穩的夜晚!

本文摘自《放下過度努力!佛系育兒,讓爸媽更輕鬆:從作息、遊戲到教育,不被「標準」束縛,擺脫焦慮、壓力,0~6歲幼兒的快樂照顧提案!》/金真善(精神科醫師)/台灣廣廈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收藏
分享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