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安健康/黃軒(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
先看看一下這次COVID19下,全球有多少的大船染上COVID19呢?
「大郵船」目前登記有COVID 19病毒傳播:
為什麼軍艦/郵輪易COVID19傳播?
先看看一下這次COVID19下,全球有多少的大船染上COVID19呢?
「大郵船」目前登記有COVID 19病毒傳播:
請勿設定超過兩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三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五組超連結
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有需求書沒有需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超級連結!!!!!!!!!!!!!!!!!!!!!!!!!!!
測試資料請你複製URLhttps://media-sit.h2u.io/
「莫提默號」(Greg Mortimer)、「紅寶石公主號」(Ruby Princess)、「珊瑚公主號」(Coral Princess)、贊丹號(Zaandam)、「至尊公主號」(Grand Princess)、公司歌劇號(MSC Opera)、「加勒比公主號」(Caribbean Princess)、「帝王公主號」」(Regal Princess)
你們以為「鑽石公主號」、Diamond Princess只有發生像這次的COVID19傳染病,這個群聚感染是偶發事件嗎?你們錯了:早在2016年2月,鑽石公主號上,也有158名乘客和船員群聚感染了由諾羅病毒引起的腸胃炎。
回到「大軍艦」上:
法國「戴高樂號」航空母艦、「騎士保羅號」防空驅逐艦(Chevalier Paul)——紛紛傳出COVID19確診人數。而,單純一膄法國「戴高樂號」航空母艦,就有35%水手染疫。
美國羅斯福號航空母艦(USS Theodore Roosevelt,CVN-71)就有660人中標,法國戴高樂航母則有1081人確診,印度海軍基地也傳出21名官兵驗出病毒。
在三軍聯上,最容易發生群聚感染染疫,就是海軍軍種了。
不管是大郵輪或大軍艦,這些也都只是大船而已,也似一個「封閉箱子」,加上動力和空調系統,進行的長期、且千名以上聚集在一起的危險健康活動!
當世界各地目前有很多大軍船、大郵船紛紛傳播了COVID19,記者詢問我:為什麼?我常說:【其實,這些大船隻,本來就是傳染病易發生的培養基(reservoir)而已】,加上千人團聚,長期時間在同一個空間,更加重了疫情傳播...

依據「臨床感染疾病(Clin Infec Dis)期刊」,及其他很多篇的國際期刊的記錄:早在1999年就曽報導過:在所有航程,會有29.1%乘客因呼吸道感染徵狀,在船上尋求醫療協助。而流感病毒,就是其中所有群聚感染事件,最常見的原因。
依據2010年,In Merit Health 國際期刊發表,這些大船一出航後,類似事件傳播率(attack rate)通常維持在0.5%~37%左右不等。
除了這次covid19事件,早在2000年也發生過很嚴重,流感病毒在大船內群聚感染,使得1100的乘客,有310人染病,嚴重到40位需要住院,而2位乘客因此流感病毒群聚感染而死亡。
為什麼大船,容易導致群聚感染事件?船內,哪裡最易發生感染?答案請看第二頁喔
歐盟學者2009曾經發表過:在大船内的封閉空間,這樣的呼吸道感染病毒,當有一個人咳嗽或打噴嚏,他的飛沫或氣溶膠,會在船內狹窄空間內,被另一名乘客輕易吸入體內。他們認為在密閉空間的空調設備,如果不是設計很好,其實是呼吸飛沫傳播,氣溶膠易形成的好時機:
反正在空間有限地方,只要有人咳嗽或打噴嚏,你很難不吸入他的飛沫,尤其是那些用了便宜,劣質的空調設備。
依據2015年發表在「室內及建築環境」、Indoor and Built Environment 期刊記錄:發生感染機率,依序為

如何改善大船內的病毒傳播?下一頁繼續看:這幾件事就是保命關鍵
1.空調設備的改善
只要有效換氣率,皆宜避免髒空氣,長期滯留於船艙內。
美國專家學者做過試驗
2.空調設備加入紫㚈缐或HEPA
如果全船內,空調設備加入紫㚈缐或HEPA
3.軍艦/郵輪人員感控訓練
大家記得「鑽石公主號」嗎?日本人,把千人在隔離在郵輪上嗎?這樣的動作非常危險的。因為軍艦/郵輪,都不是最佳的隔離COVID19 的好地方。
研究人員早己指出,如果船艙內,發生了有效的群聚感染,把乘客限制或禁足或隔離在船上,是推廣傳染病的工具之一(咦!日本醫療専家,當時不知道這些專業嗎?還是被奧運聖火衝昏了頭?)研究指出,如果真的發生了有效群聚感染,船員把那些疑似的乘客,隔離在某個艙房,其減少傳播率維持在0.9%~3.3%。
為什麼會這樣呢?他們専家發現船員們,根本不是醫療人員,他們不太正確診斷誰真的有毛病,更何況這次的COVID19是輕微至無症狀為主,當然會許多病源體(包括了船員自己),也還在船艙內到處趴趴走呀!但對於這樣的船內群聚感染,研究同時發現,只要【船員們一律戴上一般外科囗罩,傳播率會馬上下降20.7%】,這可比叫乘客隔離於船艙內,似乎較有效呢?

在日本,決定禁此乘客登陸做COVID19檢疫隔離,這樣動作其實,不但沒有減少COVID19傳播,甚至導致了幾位「鑽石公主號」乘客死亡。這些都是活生生、血淋淋的例子!
美國海軍指揮官的決定給全官兵下船檢疫,個人認為他做對了,馬上登陸檢疫隔離,才能免更多軍人染疫或死亡。會這樣支持這個軍艦指揮官,還是因為我那一句:【船艙,絕不是阻絕COVID19病毒傳播的好地方】
本文獲得黃軒醫師授權刊載 黃軒醫師粉專連結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你們以為「鑽石公主號」、Diamond Princess只有發生像這次的COVID19傳染病,這個群聚感染是偶發事件嗎?你們錯了:早在2016年2月,鑽石公主號上,也有158名乘客和船員群聚感染了由諾羅病毒引起的腸胃炎。
回到「大軍艦」上:
法國「戴高樂號」航空母艦、「騎士保羅號」防空驅逐艦(Chevalier Paul)——紛紛傳出COVID19確診人數。而,單純一膄法國「戴高樂號」航空母艦,就有35%水手染疫。
美國羅斯福號航空母艦(USS Theodore Roosevelt,CVN-71)就有660人中標,法國戴高樂航母則有1081人確診,印度海軍基地也傳出21名官兵驗出病毒。
在三軍聯上,最容易發生群聚感染染疫,就是海軍軍種了。
不管是大郵輪或大軍艦,這些也都只是大船而已,也似一個「封閉箱子」,加上動力和空調系統,進行的長期、且千名以上聚集在一起的危險健康活動!
當世界各地目前有很多大軍船、大郵船紛紛傳播了COVID19,記者詢問我:為什麼?我常說:【其實,這些大船隻,本來就是傳染病易發生的培養基(reservoir)而已】,加上千人團聚,長期時間在同一個空間,更加重了疫情傳播...

大船易爆發的群聚感染
依據「臨床感染疾病(Clin Infec Dis)期刊」,及其他很多篇的國際期刊的記錄:早在1999年就曽報導過:在所有航程,會有29.1%乘客因呼吸道感染徵狀,在船上尋求醫療協助。而流感病毒,就是其中所有群聚感染事件,最常見的原因。
依據2010年,In Merit Health 國際期刊發表,這些大船一出航後,類似事件傳播率(attack rate)通常維持在0.5%~37%左右不等。
除了這次covid19事件,早在2000年也發生過很嚴重,流感病毒在大船內群聚感染,使得1100的乘客,有310人染病,嚴重到40位需要住院,而2位乘客因此流感病毒群聚感染而死亡。
為什麼大船,容易導致群聚感染事件?船內,哪裡最易發生感染?答案請看第二頁喔
為什麼大船,容易導致群聚感染事件?學者推測4大原因
- 大船內,動不動就是千人團體活動,宛如小城市,而且密集近距離接觸的活動。
- 英國的Oxford曾記錄:由於長時間的近距離接觸,傳染病的傳播,可以推至2代,什至4代,傳播很廣。即使有些人只待在船上1-3天而已。
- 美國學者認為:到處停泊下船去活動。千人下船大遊玩,大採購,促進了各國各地的不同病毒傳播,而有些病毒,剛好乘客們身體沒有免疫力或無疫苗接種,成了易染上的對象。
- 學者專家曾經2014年在美國預防醫學Am J Prev Med提出警告:船員一但染疫,是可能會成為超級傳播者,傳給自己的同胞,還有陸續上來的新乘客。
歐盟學者2009曾經發表過:在大船内的封閉空間,這樣的呼吸道感染病毒,當有一個人咳嗽或打噴嚏,他的飛沫或氣溶膠,會在船內狹窄空間內,被另一名乘客輕易吸入體內。他們認為在密閉空間的空調設備,如果不是設計很好,其實是呼吸飛沫傳播,氣溶膠易形成的好時機:
- 空調速率
- 空調方向
- 氣流形態
反正在空間有限地方,只要有人咳嗽或打噴嚏,你很難不吸入他的飛沫,尤其是那些用了便宜,劣質的空調設備。
船內,哪裡最易發生感染?
依據2015年發表在「室內及建築環境」、Indoor and Built Environment 期刊記錄:發生感染機率,依序為
- 餐廳
- 船員艙
- 小型集會空間
- 船員開放空間
- 酒巴
- 大廳
- 表演廳

如何改善大船內的病毒傳播?下一頁繼續看:這幾件事就是保命關鍵
如何改善大船內的病毒傳播?
1.空調設備的改善
只要有效換氣率,皆宜避免髒空氣,長期滯留於船艙內。
美國專家學者做過試驗
- a.對餐廳和船員艙內,調高有效換氣率到20% 或50%,其船內傳播率預計可以下降20.2% 和41.2%
- b.對全船艙,調高有效換氣率到20% 或50%,其船內傳播率預計,什至可以下降32.5% 和63.5%
2.空調設備加入紫㚈缐或HEPA
如果全船內,空調設備加入紫㚈缐或HEPA
- 紫外線UV : 下降87.8%傳播率
- HEPA過濾:下降84.9%傳播率
3.軍艦/郵輪人員感控訓練
大家記得「鑽石公主號」嗎?日本人,把千人在隔離在郵輪上嗎?這樣的動作非常危險的。因為軍艦/郵輪,都不是最佳的隔離COVID19 的好地方。
研究人員早己指出,如果船艙內,發生了有效的群聚感染,把乘客限制或禁足或隔離在船上,是推廣傳染病的工具之一(咦!日本醫療専家,當時不知道這些專業嗎?還是被奧運聖火衝昏了頭?)研究指出,如果真的發生了有效群聚感染,船員把那些疑似的乘客,隔離在某個艙房,其減少傳播率維持在0.9%~3.3%。
為什麼會這樣呢?他們専家發現船員們,根本不是醫療人員,他們不太正確診斷誰真的有毛病,更何況這次的COVID19是輕微至無症狀為主,當然會許多病源體(包括了船員自己),也還在船艙內到處趴趴走呀!但對於這樣的船內群聚感染,研究同時發現,只要【船員們一律戴上一般外科囗罩,傳播率會馬上下降20.7%】,這可比叫乘客隔離於船艙內,似乎較有效呢?

在日本,決定禁此乘客登陸做COVID19檢疫隔離,這樣動作其實,不但沒有減少COVID19傳播,甚至導致了幾位「鑽石公主號」乘客死亡。這些都是活生生、血淋淋的例子!
美國海軍指揮官的決定給全官兵下船檢疫,個人認為他做對了,馬上登陸檢疫隔離,才能免更多軍人染疫或死亡。會這樣支持這個軍艦指揮官,還是因為我那一句:【船艙,絕不是阻絕COVID19病毒傳播的好地方】
本文獲得黃軒醫師授權刊載 黃軒醫師粉專連結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