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健康/安德魯.哈藍(高中老師、素人投資家)】
如果打算每個月投入200美元在投資組合中,可以將其中60美元(即30%)投資在一檔債券指數型基金上,並將其餘的140美元(即70%)投資於股市指數型基金。
股票市場可能在任何一年出現大幅波動,漲跌幅度達30%以上。當股票與債券的配置比例偏離原本設定的水準時,冷靜且聰明的投資人會重新調整投資組合,使其維持平衡。
以平衡投資組合擊垮專家
如果打算每個月投入200美元在投資組合中,可以將其中60美元(即30%)投資在一檔債券指數型基金上,並將其餘的140美元(即70%)投資於股市指數型基金。
股票市場可能在任何一年出現大幅波動,漲跌幅度達30%以上。當股票與債券的配置比例偏離原本設定的水準時,冷靜且聰明的投資人會重新調整投資組合,使其維持平衡。
請勿設定超過兩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三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五組超連結
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有需求書沒有需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超級連結!!!!!!!!!!!!!!!!!!!!!!!!!!!
測試資料請你複製URLhttps://media-sit.h2u.io/
舉例來說,一位30歲的人將30%的資金配置在債券,70%配置在股票上,同時希望維持這樣的配置比例。
如果某個月股票市場大跌,他會發現在投資組合中,股票配置比例低於目標配置比例(70%)。這時候,他應該在他的股市指數型基金上做更多投資。
假設另一個月股市大漲,他可能會發現股票配置比例超過總投資組合的70%。這時候,他應該增加對債券指數型基金的投資。
當股市下跌時,大多數的人都會感到恐慌,導致股價跌得更深。但是,冷靜的投資人卻能夠利用這個時機,為未來的獲利鋪路。金融危機之後,相較於股市崩盤之前,我的投資組合價值大增,關鍵在於嚴格遵守預設的股票與債券的配置水準。2008年股市崩盤之前,我的債券配置比例大約是投資組合的35%(請見圖5-2)。

接著,股市開始下跌,這使得我的債券配置比例失去平衡。由於我每個月都會投入資金,因此當股市下跌時,我只買股票與股市指數型基金,希望藉此貼近我預設的配置水準,但是不管我投資多少錢在我的股市指數型基金上,在2008年底與2009年初,股市仍舊跌跌不休。
圖5-3 顯示,2009年前幾個月時投資組合的狀況。

雖然我每個月持續投資股市,但仍舊無法使股票配置比例回到65%。結果,在2009年初時,我必須賣掉部分的債券,轉買股票,才能夠將投資組合調到預設的配置水準。
當時的我自然希望股市可以維持低檔,但事與願違。股市在年後開始復甦,我又再度調整策略,在接下來一年多的時間裡只購買債券。其原因在於,我之前賣掉債券,轉而投資股票,加上我持有的股票不斷升值,所以債券的比例變得太低了。
這種不斷取得平衡的操作模式,在大學捐贈基金與退休基金中非常普遍。一般來說,不需要隨時注意其股票與債券的配置比例,通常一年調整一次即可。但是,當股市陷入瘋狂,下跌20%或以上時,便應該善用這樣的機會。
本文摘自《我用死薪水輕鬆理財賺千萬》/安德魯.哈藍(高中老師、素人投資家)/大是文化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如果某個月股票市場大跌,他會發現在投資組合中,股票配置比例低於目標配置比例(70%)。這時候,他應該在他的股市指數型基金上做更多投資。
假設另一個月股市大漲,他可能會發現股票配置比例超過總投資組合的70%。這時候,他應該增加對債券指數型基金的投資。
股市崩盤,錢照賺
當股市下跌時,大多數的人都會感到恐慌,導致股價跌得更深。但是,冷靜的投資人卻能夠利用這個時機,為未來的獲利鋪路。金融危機之後,相較於股市崩盤之前,我的投資組合價值大增,關鍵在於嚴格遵守預設的股票與債券的配置水準。2008年股市崩盤之前,我的債券配置比例大約是投資組合的35%(請見圖5-2)。

接著,股市開始下跌,這使得我的債券配置比例失去平衡。由於我每個月都會投入資金,因此當股市下跌時,我只買股票與股市指數型基金,希望藉此貼近我預設的配置水準,但是不管我投資多少錢在我的股市指數型基金上,在2008年底與2009年初,股市仍舊跌跌不休。
圖5-3 顯示,2009年前幾個月時投資組合的狀況。

雖然我每個月持續投資股市,但仍舊無法使股票配置比例回到65%。結果,在2009年初時,我必須賣掉部分的債券,轉買股票,才能夠將投資組合調到預設的配置水準。
當時的我自然希望股市可以維持低檔,但事與願違。股市在年後開始復甦,我又再度調整策略,在接下來一年多的時間裡只購買債券。其原因在於,我之前賣掉債券,轉而投資股票,加上我持有的股票不斷升值,所以債券的比例變得太低了。
這種不斷取得平衡的操作模式,在大學捐贈基金與退休基金中非常普遍。一般來說,不需要隨時注意其股票與債券的配置比例,通常一年調整一次即可。但是,當股市陷入瘋狂,下跌20%或以上時,便應該善用這樣的機會。
本文摘自《我用死薪水輕鬆理財賺千萬》/安德魯.哈藍(高中老師、素人投資家)/大是文化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