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常聽到政府衛教宣導「6分鐘護一生」,指的就是「子宮頸抹片檢查」。根據衛福部資料顯示,子宮頸抹片檢查可以降低60%~90%的子宮頸癌發生率和死亡率,是相當重要的檢查項目之一。但子宮頸抹片實際怎麼做?會痛嗎?費用多少?健保有沒有給付呢?關於子宮頸抹片的11個QA一次解答!
子宮頸抹片是什麼?怎麼做?
子宮頸抹片是女性相當重要的一項檢查,可以幫助婦女早期發現子宮頸癌前病變,凡曾有過性經驗的婦女,都可能罹患子宮頸癌,因此目前是建議30歲以上婦女每3年至少都要做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
檢查過程也相當簡單,一般來說也不會感到疼痛,檢查目的主要是找出癌前病變並給予適當治療,進而阻斷癌症的發生。採檢流程大概如下:
- 先將擴陰器置入陰道
- 用小木棒或小刷子在子宮頸上, 輕輕刮取少量剝落的上皮細胞,再塗抹於玻片上
- 玻片染色,再透過顯微鏡檢查是否有可疑性的癌細胞存在
子宮頸抹片異常怎麼辦?
通常做子宮頸抹片檢查會出現下列幾種結果:
- 正常無異狀,建議每年或至少每3年再做檢查即可。
請勿設定超過兩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三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五組超連結
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有需求書沒有需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超級連結!!!!!!!!!!!!!!!!!!!!!!!!!!!
測試資料請你複製URLhttps://media-sit.h2u.io/
特別注意的是,由於子宮頸抹片檢查只是收集子宮頸掉落的細胞來進行檢驗,所以1次檢查正常並不表子宮頸百分之百沒有病變,通常必須連續做3次抹片結果都是正常的,才能代表子宮頸發生病變的機會不高。
子宮頸抹片健保有給付嗎?
有,30歲以上婦女只要攜帶健保卡和身份證至健保特約醫院診所,即可接受每年1次免費子宮頸抹片檢查(傳統子宮頸抹片)。但較新的技術「電腦超薄抹片」檢查,健保目前尚未給付,因此須自費進行。
若是30歲以下的人,則建議凡有性經驗的婦女,尤其是早婚、生育子女多、性伴侶較多的婦女,即便未滿30歲,仍要每3年至少接受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更保險則是建議每年做1次。
子宮頸抹片多久做一次?
婦產科醫師醫師陳俊宏表示,通常會建議有性經驗的女性朋友每年定期做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30歲以上婦女則是至少每3年做1次檢查。
但情況特殊者則要視個人情況而定,如子宮頸皮內腫瘤(CIN)病人,在治療後的前2年,子宮頸抹片檢查的間隔可能要再縮短。由於某些子宮頸病變的進展相當快速,所以可以的話,建議婦女朋友1年做1次抹片檢查更安全保險。
子宮頸抹片檢查的最佳時間?
要避免在生理期間檢查,最適合做子宮頸抹片檢查的時間是月經週期開始後的第10~20天內,或是月經乾淨後的3~4 天(停經者則無限制)。
子宮頸抹片會痛嗎?
不太會。
台安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陳曼玲表示,一般婦女可於月經後,至婦產科門診檢查。子宮頸抹片檢查是簡單易做的,檢查時只要深呼吸放輕鬆即可,一般來說並不會感到疼痛或不適。
子宮頸抹片檢查前要注意什麼?
- 避免盆浴、坐浴
- 不要沖洗、清潔陰道
- 勿放置塞劑
- 前一夜不要有性行為
- 避開生理期間
- 受檢時,記得攜帶健保卡和身份證,至健保特約之醫院診所就診
子宮頸抹片檢查後可以有性行為嗎?
基本上檢查後性行為和日常活動皆正常,但部分人檢查後1~3天內可能會有陰道出血的情形,此屬正常現象,不需特別處理便會自動停止,但可能就暫不適合從事性行為;若是有大量出血情形,則需盡快再回醫院檢查。
子宮切除後,還需做抹片檢查嗎?
假如是因「子宮頸癌或癌前病變」而切除子宮,由於罹患陰道癌的危險性較高,建議應定期做抹片檢查。但假如是因子宮良性疾病而切除子宮,則建議先洽詢主治醫師,詢問是否需要定期接受抹片檢查。
什麼是「薄層(型)抹片」?
「薄層(型)抹片」的採檢方法如同傳統抹片,不同的是將整個抹片刷上的檢體放入液態的懸浮液來保存,然後透過電腦自動化儀器將檢體中的血液、黏液、發炎物質等會產生遮蔽干擾的物質先清除掉。
再透過特殊濾淨方式,集中欲檢查的子宮頸上皮細胞並製成薄層的細胞抹片,可大大降低傳統抹片因檢體不良、固定不良等影響判讀的因素,同時比傳統抹片多取5~10倍的細胞,使抹片品質得以改善,偽陰性機率也大幅下降,一般抹片偽陰性機率約20%,薄層(型)抹片的偽陰性則可降至5%,提高準確度。
不過目前薄層(型)抹片並沒有健保給付,因此須自費檢查。
參考資料: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參考資料: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