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健康

病患體驗烏托邦

鄧傑成(專業經理人)
2024-11-15 00:00:00
9
收藏
分享
【早安健康/鄧傑成(專業經理人)】

病患體驗烏托邦



搬到台北天母後,我才知道,這區域林立了各大醫療相關單位,包括台北榮民總醫院、振興醫院、台北護理健康大學、北投區健康服務中心、台北市政府衛生局檢驗科、大大小小的診所和藥局,構成一個與醫療相關的社區。住下來後更發現,社區裡超過一半住戶的家人都是從事醫護行業,巧合地搬進來這個醫療生活圈,頓然覺得好有歸屬感和緣分,也快速融入社區,每天看到穿梭來往的醫護和病患。

每一個人都曾經是病患,這只是發生時間、頻率、病種和嚴重程度的差異。患病時,你我想什麽?去哪裡看病?看哪一位醫師?用什麽方式治療或藥品最有效?做什麽可以舒服點?這些問題非常直截了當,答案看來也可以非常簡單。或許在民眾眼裡,哪家醫療機構、哪位醫師、採用什麽治療或藥品,對病患是最關鍵部分。告訴你一個絕大多數人不知道的事,診療背後的實情可能是遠遠超出一般民眾的想像和理解,牽連到的環節比一般民眾的認知複雜N倍。

請勿設定超過兩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三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五組超連結

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有需求書沒有需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超級連結!!!!!!!!!!!!!!!!!!!!!!!!!!!

測試資料請你複製URLhttps://media-sit.h2u.io/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這就是病患體驗,一個近年越來越多人關注的跨領域題目,其最終目標就是有效率地讓病患獲得合適的診療,病患獲得安心的感受,醫療系統達到高成本效益。具體一點來說,就是一個患者從確診前、確診後、治療過程到康復階段的個人體驗。典型的過程就是從出現症狀,醫師看診和確診,然後透過一系列的臨床判斷、治療方案、治療效果、康復機率和生活質量。病患經歷這個繁瑣的過程,所獲得的主觀感受和客觀的待遇,這一切就是病患體驗。

醫療再進化



以一名不幸的癌症病患爲例,在以上描述的過程中,每一個環節也需要面對等待時間,主動上網或與家人朋友探討有什麽治療方案,治療費用和負擔能力的考慮,可能出現什麽副作用,心理、經濟和社交上的焦慮和壓力等。另一方面,主治醫師需要面對大量的病患,對每位病患獨立分析跨部門的臨床數據,探討治療決策,與病患溝通治療細節、費用和時間。病患多方面的考慮,醫師的專業判斷和醫院內部流程,這些構成了病患體驗的具體細節。在這過程中,有多少時間和環節是費時費事?有多少低效率的溝通?有多少的關鍵因素被忽略?

因此,在實際社會中,就算在最頂尖的醫療機構,被最優秀的醫護照顧,病患體驗有龐大的提升空間,有遠見的監管部門決策者、醫療機構的管理層、各醫院專業部門的同仁都在努力中。病患感受到他們的努力嗎?多多少少是有的。問題是,這題目異常的複雜,牽連甚廣,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再者,病患體驗提升是一個過程,沒有終點,要求隨著時間而提高。我也知道,目前大量的人力物力,包括醫院、醫護專業團體、病患團體、政府部門、保險機構、醫療企業、初創等,已經投入大量的時間和資源在這個目標。

先從治療説起,科技的進步讓科學家對各種疾病有更大的了解,發現大量基因、蛋白和細胞層面的致病原因。有了這些訊息,科學家逐步開發出突破性的藥物,對疾病進行針對性療法,提高有效性和降低副作用,也減少醫療資源浪費。這就是精準醫療或個性化醫療。比如肺癌,醫師可以將肺癌病例,按照其致病原因,預測對各類型治療的反應和風險,為個體患者量身訂製醫療決策、實踐和干預。

個性化醫療是一個非常偉大的醫學發展,但是需要用上各式各樣的臨床數據,比如基因測序、細胞和組織測試、臨床影像等。基因測序產生大量數據分析,需要用到專業雲端計算平台,加上各類型的臨床數據,這往往需要各種領域的專家參與對病患治療方案的決策流程。因此,大數據臨床決策管理平台將成爲趨勢,幫助醫師對病患作出醫療決策,提高效率。對病患來説,大數據臨床決策管理平台能幫助他們盡快獲得合適的治療,減少等待時間,提高治療效益,減少不必要的醫療服務和費用。

隨著高效的臨床決策流程和個性化醫療的出現,醫院對病患照護的品質也不斷提升,目前只是剛開始,這也是一條漫長和沒有終點的路,只有更好,沒有最好。病患體驗這題目牽連甚廣,有大量的工作是在醫院外進行,以醫療服務的准入爲例,每一個經濟體系擁有它自己的監管和健保系統,獨立地對每一種醫療產品進行審核和監管。

這意味著,擁有最先進醫療產品的企業需要動用大量資源和時間,在每一個經濟體系進行准入的臨床研究和申報,隨後才可以使用在當地的病患身上。雖然這個監管過程是必要的,也是對病患的一個保障,優化中的國際機制能讓病患更快的使用到最新和最精準的治療。

數位化也正在改變醫療體系和病患體驗,從能夠改變和加快醫療決策的醫療大數據,到改變看診模式的遠程醫療,顛覆性的事情正在發生。透過資訊系統和大數據,讓醫師對病患的診斷和醫療決策更準確和更快速,縮短病患等候時間和精神上的壓力,讓每一分投入到醫療系統的錢更物有所值,帶給醫護和病患更高價值。我深信,透過資訊系統和大數據能加快顛覆傳統病患體驗,這是我可實現的夢想,並不是白日夢。

從生活和工作上,我見過無數的病患,我自己也是病患,我追求一個什麽的病患體驗?我可以為病患做什麽?我可以做出什麽貢獻?我懷著這份使命,需要繼續努力,參與到提升病患體驗這龐大和無盡的領域,擁抱好奇心,繼續欣賞成長思維。

在好奇心的驅動下,寫出這本書,與大家分享了我的歷程,説出來我的夢想。許多人眼裡,適者生存二.○和病患體驗烏托邦是白日夢,是瘋狂的夢想。或許,十年後的我會爲此感到自豪。

本文摘自《翻轉思維的人生學程》/ 鄧傑成(專業經理人)/健行出版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關鍵字:
收藏
分享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