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疾管署統計,全台腹瀉通報數自3月上旬就連續3周呈現上漲趨勢,加上近日食物中毒案件頻傳,包括寶林茶室、八方雲集、王品等知名品牌也中標,到底拉肚子的原因是一般腸胃炎還是食物中毒?食物中毒又和一般吃壞肚子有什麼不同呢?
食物中毒和腸胃炎哪裡不一樣?綜合烏日林新醫院、中山脊椎外科醫院衛教資料,急性腸胃炎是指腸胃受到病菌、寄生蟲或其他物質刺激,導致腸胃發炎並引起腹瀉、腹部絞痛、噁心嘔吐、腹脹的臨床症狀。因此食物若受到以上異物汙染,就可能引起急性腸胃炎。
食物中毒定義和腸胃炎、吃壞肚子哪裡不同?
食物中毒和腸胃炎哪裡不一樣?綜合烏日林新醫院、中山脊椎外科醫院衛教資料,急性腸胃炎是指腸胃受到病菌、寄生蟲或其他物質刺激,導致腸胃發炎並引起腹瀉、腹部絞痛、噁心嘔吐、腹脹的臨床症狀。因此食物若受到以上異物汙染,就可能引起急性腸胃炎。
請勿設定超過兩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三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五組超連結
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有需求書沒有需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超級連結!!!!!!!!!!!!!!!!!!!!!!!!!!!
測試資料請你複製URLhttps://media-sit.h2u.io/
另一方面,食物中毒則有明確定義:一旦「2人或2人以上,攝取相同的食品而發生相似的症狀,即可稱為一件食品中毒案件」。簡單來說,如果只有單一人有症狀,暫且稱作得了急性腸胃炎,如果2人以上吃了一樣的東西後都開始拉肚子,即可稱為一次食物中毒。
不過這還有個例外,就是食物中毒不一定是由常見的病菌引起,若是在「可疑的食品檢體檢測到相同類型的致病菌或毒素,或因攝食食品造成急性食品中毒(如化學物質或天然毒素中毒等),即使只有一人,也視為一件食品中毒案件。」例如食物本身有毒素(如河豚、毒蘑菇等)而被吃下肚,即便只有1人食用、出現不適症狀,也可被視為食物中毒的案例。
急性腸胃炎與食物中毒的常見症狀,包括腹瀉、噁心、嘔吐、腹痛、發燒、頭痛及虛弱等,有時候伴隨血便等,但不一定所有的症狀都會同時發生。由於兩者症狀相似,到底該如何區分?
根據美國著名醫療機構克里夫蘭診所(Cleveland Clinic)資料,單從腹瀉等症狀區分食物中毒與腸胃炎十分困難,兩者最大的差別,在於接觸病毒「多久後產生不適」,以及「症狀持續時間多久」。
從發病時間判斷是個方式之一。根據美國俄亥俄州大學醫院(University Hospitals)資料,食物中毒因病原體不同,可能會在幾小時內就出現不適症狀;至於病毒性腸胃炎可能會在接觸病毒後,經過24~72小時才出現症狀。
比方說,與友人一起野餐,如果每個人都吃相同食物,或許很多人都會出現相同症狀,因為是在「最近發生的事件後才出現」,因此食物中毒更容易識別。克里夫蘭診所家醫科醫師Donald Ford說明,大多數食物中毒患者,只要回想剛吃的食物,就可以將出現的症狀追溯到食物上,比方說,發現是某些食物放太久了導致。
Donald Ford醫師解釋,食物中毒通常比普通的腸胃炎更快發作,且病程更快。一般來說,食物中毒往往較快痊癒,「我喜歡把它想像成,食物中毒時,身體想擺脫它吸收的這些對他不好的東西」;相對地病毒性腸胃炎通常會持續超過2天甚至更久。
食物中毒可能由植物性毒素、麻痺性貝毒、河豚毒、組織胺、黴菌毒素等毒素,或是農藥、重金屬、非合法使用之化合物等化學物質引起,此時症狀可能不只有單純腹瀉、嘔吐!例如河豚毒素中毒的症狀就包含唇舌麻痺、呼吸困難等,和腸胃炎大相逕庭,因此觀察到身體異樣就成為關鍵的警訊。
有哪些常見食品、細菌可能會造成食物中毒?根據食藥署資料,台灣常引起食物中毒的細菌與食品包括:
食藥署建議,民眾應透過「要洗手、要新鮮、要生熟食分開、要澈底加熱、要注意保存溫度(低於7度)」等5要原則預防食物中毒。此外,也建議民眾外出時,別吃來路不明的食品,吃飯時將食物充分加熱,並在2小時內吃完。
近日食物中毒案件頻傳,若民眾懷疑自己的不適症狀與餐廳不乾淨導致食物中毒有關,或發現有食品衛生相關異常,也可記下詳確事證,包括時間、地點、違規情節(如照片等)舉證,並致電當地衛生局反映通報,以維護自身權益。
參考資料: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不過這還有個例外,就是食物中毒不一定是由常見的病菌引起,若是在「可疑的食品檢體檢測到相同類型的致病菌或毒素,或因攝食食品造成急性食品中毒(如化學物質或天然毒素中毒等),即使只有一人,也視為一件食品中毒案件。」例如食物本身有毒素(如河豚、毒蘑菇等)而被吃下肚,即便只有1人食用、出現不適症狀,也可被視為食物中毒的案例。
食物中毒症狀怎麼分辨?與腸胃炎有何不同?
急性腸胃炎與食物中毒的常見症狀,包括腹瀉、噁心、嘔吐、腹痛、發燒、頭痛及虛弱等,有時候伴隨血便等,但不一定所有的症狀都會同時發生。由於兩者症狀相似,到底該如何區分?
根據美國著名醫療機構克里夫蘭診所(Cleveland Clinic)資料,單從腹瀉等症狀區分食物中毒與腸胃炎十分困難,兩者最大的差別,在於接觸病毒「多久後產生不適」,以及「症狀持續時間多久」。
食物中毒症狀與腸胃炎區分1:多久後產生不適?
從發病時間判斷是個方式之一。根據美國俄亥俄州大學醫院(University Hospitals)資料,食物中毒因病原體不同,可能會在幾小時內就出現不適症狀;至於病毒性腸胃炎可能會在接觸病毒後,經過24~72小時才出現症狀。
比方說,與友人一起野餐,如果每個人都吃相同食物,或許很多人都會出現相同症狀,因為是在「最近發生的事件後才出現」,因此食物中毒更容易識別。克里夫蘭診所家醫科醫師Donald Ford說明,大多數食物中毒患者,只要回想剛吃的食物,就可以將出現的症狀追溯到食物上,比方說,發現是某些食物放太久了導致。
食物中毒症狀與腸胃炎區分2:症狀持續時間多久?
Donald Ford醫師解釋,食物中毒通常比普通的腸胃炎更快發作,且病程更快。一般來說,食物中毒往往較快痊癒,「我喜歡把它想像成,食物中毒時,身體想擺脫它吸收的這些對他不好的東西」;相對地病毒性腸胃炎通常會持續超過2天甚至更久。
食物中毒症狀與腸胃炎區分3:腹瀉外還出現異常症狀?
食物中毒可能由植物性毒素、麻痺性貝毒、河豚毒、組織胺、黴菌毒素等毒素,或是農藥、重金屬、非合法使用之化合物等化學物質引起,此時症狀可能不只有單純腹瀉、嘔吐!例如河豚毒素中毒的症狀就包含唇舌麻痺、呼吸困難等,和腸胃炎大相逕庭,因此觀察到身體異樣就成為關鍵的警訊。
食物中毒原因哪些細菌、病毒最常見?食藥署列食物中毒「7大禍首」
有哪些常見食品、細菌可能會造成食物中毒?根據食藥署資料,台灣常引起食物中毒的細菌與食品包括:
- 腸炎弧菌:主要為生鮮海產及魚貝類等。
- 沙門氏桿菌:主要為受污染的畜肉、禽肉、鮮蛋、乳品及豆製品等。
- 病原性大腸桿菌:主要為受糞便污染的食品或水源。
- 金黃色葡萄球菌:主要為肉製品、蛋製品、乳製品、盒餐及生菜沙拉等。
- 仙人掌桿菌:主要為米飯等澱粉類製品、肉汁等肉類製品、沙拉及乳製品等。
- 肉毒桿菌:主要為低酸性罐頭食品、香腸及火腿等肉類加工品及真空包裝豆干製品等。
- 諾羅病毒:任何被諾羅病毒污染的食物、飲水。
食物中毒如何預防、避免?
食藥署建議,民眾應透過「要洗手、要新鮮、要生熟食分開、要澈底加熱、要注意保存溫度(低於7度)」等5要原則預防食物中毒。此外,也建議民眾外出時,別吃來路不明的食品,吃飯時將食物充分加熱,並在2小時內吃完。
食物中毒自救如何通報?懷疑與餐廳不乾淨有關,該如何舉證、反映?
近日食物中毒案件頻傳,若民眾懷疑自己的不適症狀與餐廳不乾淨導致食物中毒有關,或發現有食品衛生相關異常,也可記下詳確事證,包括時間、地點、違規情節(如照片等)舉證,並致電當地衛生局反映通報,以維護自身權益。
參考資料:
- 急性腸胃炎注意事項 | 烏日林新醫院
- 食品中毒定義 -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 食品中毒常見問與答 -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 認識急性腸胃炎_內科專區_衛教專區 | 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
- Is It Stomach Bug, Stomach Flu, or Food Poisoning? | University Hospitals
- Flu vs Food Poisoning: Key Differences
- 河豚毒素致1死8送醫、死亡率6成!河豚中毒症狀如何急救?
- 諾羅病毒Q&A . -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