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健康

體內酵素決定你的老化、代謝和排毒!3招更「有酵」提高減肥效率

新聞中心楊玓縈
2023-06-02 08:00:00
30,037
收藏
分享
若有人問起「我們為什麼能夠健康地活著」,你會如何回答?因為呼吸?因為飲食?這些答案並沒有錯,但是也不僅僅是如此而已。

以飲食為例,我們吃下食物之後,需要消化分解才能夠吸收,需要經過轉換成能量,才能進一步提供給全身的細胞利用,在這些過程中,都少不了「體內酵素」的幫忙。「我們的體內酵素,可分為代謝酵素、消化酵素,這些酵素就像是身體裡的加速器,可以催化、加快體內各種生化反應的進行,讓身體維持更高效率的運作」。

歐瀚文醫師舉例說,體內酵素有些代謝酵素能加快能量代謝,將醣類、蛋白質、脂肪等養分轉化成能量,令人體力充沛;也有些代謝酵素能加快毒素或發炎的代謝,有助於維持體內平衡、遠離疾病;至於消化酵素,顧名思義能加快食物的消化分解,讓養分更好吸收。


請勿設定超過兩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三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五組超連結

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有需求書沒有需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超級連結!!!!!!!!!!!!!!!!!!!!!!!!!!!

測試資料請你複製URLhttps://media-sit.h2u.io/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你不是生病,只是體內酵素功能不足!



如果是和能量代謝相關的酵素功能不足,可能造成血糖容易偏高,或是身體會將利用率不高的脂肪,轉而儲存到脂肪組織裡面,使人比較容易變胖;如果是和毒素代謝相關的酵素功能不足,毒素代謝不出去,體內產生慢性發炎,也可能間接使得脂肪累積,造成肥胖。


其他常見狀況還包含容易疲勞、體力下降、皮膚過敏、容易長痘痘等。

如果是和消化分解相關的酵素功能不足,則可能造成消化不良,腸胃容易脹氣、胃食道逆流、拉肚子、便祕等不適。另外,由於腸道是聚集了人體七成以上免疫細胞的重鎮,當消化酵素的功能不足,也可能間接造成免疫系統異常的「慢性食物過敏」的體質。

若形成慢性食物過敏體質,全身上下可能會出現原因不明的各種不適症狀,例如偏頭痛、關節疼痛、慢性中耳炎、泌尿道感染、眼睛發癢、皮膚紅疹、黑眼圈、失眠、憂鬱症、慢性疲勞、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過動、學習障礙、體重過重等。

吃飽喝足好好睡,掌握代謝酵素的3大活力關鍵!



因此歐瀚文醫師認為,要維持體內代謝酵素的活性,一定要掌握3大活力關鍵:攝取充足的水分、保持良好的生活型態、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

1.攝取充足的水分,可以順利開啟酵素的作用。

「台灣是飲料大國,很多人每天喝的純水很少,其實酵素提升活性需要達到一個基本閾值,如果純水喝不夠,身體處於半脫水狀態,酵素活性會因此下降,甚至關閉機制、不作用」,歐瀚文醫師提醒,「所以純水很重要,只要攝取充足水分,就能開啟酵素作用,增加酵素活性」。

此外,喝水的觀念也一樣重要!很多人聽說一天要喝2千毫升的水,突然想起時才一次灌下500毫升或1千毫升的水分,「這樣身體是吸收不進去的,所以我會鼓勵大家,至少在醒著的時候,每小時喝2百毫升左右的水,固定補充水分,身體吸收水分的效果應該會是最好的」。

2.良好的生活型態,包含睡眠、壓力及運動,可以減少酵素活性的消耗。

首先,對代謝酵素傷害最大的是熬夜、睡眠不足,「睡眠時會分泌促進修復的荷爾蒙,以中醫理論來看,半夜1點也是肝臟排毒時間;醫學研究發現,每天睡低於5小時,體內發炎指數比較高,長期下來體內酵素疲於奔命,要解毒、要抗發炎,輔酶很快就會消耗光了」。

再來是長期壓力大,體內的維生素B6、維生素B12、葉酸等輔酶都會被消耗掉,使得酵素活性降低,除了工作、家庭等外在壓力源,「很多人忽略了內在壓力,內在壓力可能是慢性發炎,例如腸胃不好、睡眠不足造成發炎,可是我們卻不知道,所以找到真正的壓力源很重要的」。

還有,如要透過運動增進健康,一定要避免過度運動,「因為過度運動時,需要提升酵素運作以產生更多能量,就會增加輔酶消耗」。歐瀚文醫師提到,每次可以運動20到30分鐘,期間維持在最大心跳數,「目前醫學研究發現,適度運動能提升酵素活性,流汗也有助排毒」。

3.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如何從飲食中補充酵素?

每天盡可能均衡攝取6大類食物,包含全穀雜糧類、豆魚蛋肉類、乳品類、蔬菜類、水果類和油脂與堅果種子類,就可以全面補充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素。

由於有許多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素都能擔任輔酶的角色,例如維生素B群、維生素C、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以及鈣、鎂、鉻、鋅,另外還有近年來知名度大增的輔酶Q10等,對於體內酵素來說,均衡飲食也可以達到維持體內酵素活性的效果。

具體而言,飲食內容當然要包含吃蔬果,每天盡量吃到多樣化的蔬菜、水果,就可以攝取到許多維生素、礦物質,甚至還有抗氧化植化素、膳食纖維等,這些豐富多元的營養素,都有助於維持體內酵素的活性,以及減輕身體的負擔。

並且要吃澱粉,主食可以吃糙米、五穀米、地瓜等全穀雜糧食物,「我們都會倡導盡量不要吃「糖類」,像是含糖飲料、餅乾糖果等,相反地,要吃『醣類』,例如糙米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群,能為體內酵素補充重要的輔酶」。

此外也要吃肉,「牛豬雞的瘦肉、海鮮、蛋黃都富含維生素B群,尤其可以有效率地攝取到維生素B12,維生素B12正是素食者最容易缺乏的營養素;而豬肝、雞心等內臟類則是含有Q10」,歐瀚文醫師特別提醒,「如果健康狀況許可,應該勇敢吃肉」。

鳳梨酵素、木瓜酵素...需要額外補充酵素嗎?繼續看下一頁


如何選擇酵素補充品?



現代人常熬夜、工作壓力大、缺乏運動的生活型態,會消耗掉比較大量的輔酶,加上常吃加工食品,容易缺乏維生素B群,這些因素都容易影響體內酵素的活性。在這種狀況下,很多民眾都習慣額外補充維生素B群、維生素C等營養品,希望能對維持健康有幫助。

「其實盡量調整生活習慣、回歸到均衡飲食,這樣是最好的」,歐瀚文醫師表示,「我常會跟病人說,如果能改變飲食及生活習慣,那在短時間內可以借助營養補充品的力量,提升輔酶的狀況,等健康狀態回到正軌,如果能繼續保持,應該不太需要額外補充輔酶」。

但若飲食及生活習慣都改不了,可能就需要天天補充輔酶。歐瀚文醫師叮嚀,「建議先檢測體內輔酶是否充足,由專家協助評估,切忌『盲補』!舉例來說,鈣過多可能會血管鈣化,鎂過多可能會腹瀉,維生素D過多可能會噁心想吐,或是高血鈣、心律不整,不可不慎」。

幫助消化、減輕負擔,外來酵素只是暫時支援



發現消化酵素不夠力的時候,你會怎麼做?「很多人都說,為了增加體內的消化酵素,要吃生食,要喝一些酵素,或是要偶爾斷食」,歐瀚文醫師提醒,我們的身體本身就會分泌消化酵素,分泌量通常也足夠,並不一定要透過吃生食等方式補充消化酵素。

以生食補充酵素來說,原理在於酵素是蛋白質,蛋白質在高溫下會失去作用,所以希望透過生食攝取到最多的酵素,尤其是木瓜、鳳梨、奇異果等,都含有能幫助消化食物的酵素。

但是以鳳梨酵素為例,鳳梨酵素的正式名稱為「鳳梨蛋白酶」(Bromelain),在鳳梨中含量最豐富的部分是中央白色的芯,可是鳳梨芯比較不好吃,很多人在吃鳳梨的時候會將鳳梨芯丟棄不吃,能夠攝取到的鳳梨酵素就比較有限了。

再來,鳳梨酵素等外來酵素,即使能到達胃部,在胃裡和其他食物產生作用,在短時間內幫助分解蛋白質食物,也不見得能在經過胃酸洗禮後存活下來,抵達腸道進一步幫助消化。為了讓這類外來酵素能直達消化現場,抽取純化製成的鳳梨酵素通常會加強外層包覆技術。

最後,就算鳳梨酵素成功存活下來,這類外來酵素的結構終究和體內酵素不同,也不會在體內多作停留,「曾有醫學實驗就發現,無論補充哪種形式的酵素,糞便中的消化酵素檢測值都不會改變,代表補充外來酵素並不會增加體內的酵素,只是暫時補助而已」。

此為《早安健康》6月號《活化體內酵素力》部分內容。完整精采內容全台各7-11、全家及誠品、金石堂、博客來網路書店熱賣中!早安健康嚴選免運特惠中~
2023.06雜誌《活化體內酵素力》連結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收藏
分享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