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次上完廁所都覺得屁股好痛還伴隨出血,是長痔瘡了嗎?有些人為了避免疼痛變得有「排便恐懼症」,不敢解便,時間久了便秘就慢慢形成。
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鍾雲霓醫師指出,排便的時候肛門疼痛加上出血,除了痔瘡還有可能是另一個常見的肛管疾病-肛裂。
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鍾雲霓醫師指出,排便的時候肛門疼痛加上出血,除了痔瘡還有可能是另一個常見的肛管疾病-肛裂。
肛裂與痔瘡如何區分?
請勿設定超過兩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三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五組超連結
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有需求書沒有需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超級連結!!!!!!!!!!!!!!!!!!!!!!!!!!!
測試資料請你複製URLhttps://media-sit.h2u.io/
肛裂,顧名思義就是肛門裂傷。鍾雲霓醫師指出,無論再怎麼正常的肛門,只要大便乾硬或拉肚子時拉扯到,就有可能在肛門上造成裂傷,「你就想跟嘴巴破一樣,只是現在傷口是在肛門這個地方。」
而痔瘡則是肛門血管的老化,由於受到重力的影響,隨著年紀愈來愈大,身體許多部位都會開始下墜,鍾雲霓醫師說明,痔瘡就是肛門的血管、軟組織及皮「下墜了」的現象。「所以痔瘡不會好,因為東西只會愈來愈老。」
肛裂及痔瘡都會造成排便後出血,兩者該如何區分?對此,鍾雲霓醫師回應,肛裂的狀況在上廁所時會明顯感受到大便頭較硬,排便時感到肛門撐了一下,疼痛並伴隨鮮血(或擦拭後衛生紙上看到鮮血)。
除了糞便乾硬,當我們拉肚子拉了幾回合後,肛門口同樣感到「撕裂開」、疼痛,這些也都是肛裂的表現。
肛裂可以自我觀察2週~2個月,傷口通常都會自行癒合,不見得真的要做什麼處理。而若是感到疼痛不已時,鍾雲霓醫師建議,可以讓肛門浸泡或局部沖個溫熱水,就有助於緩解疼痛。
痔瘡則有分外痔與內痔,鍾雲霓醫師解釋,如果今天外痔的部分不多,只有內痔血球,由於其沒有痛覺神經,所以就算並非乾硬的大便,只要摩擦到血球,就可能出血。「由於本體是血球,所以有時候出血會不止。」
鍾雲霓醫師提及,由於痔瘡是血管老化,無法逆轉,一旦開始出血隨著年齡慢慢增長,出血頻率只會愈來愈頻繁。但因為內痔不太會痛,因此就算頻繁出血,有許多患者也不以為意,拖著超過3個月~6個月,就可能造成「慢性貧血」。就像身體開個血龍頭,每天都在漏血,當血紅素掉到平日的一半,漸漸開始出現喘、心悸、臉色蒼白、無力疲倦等症狀。「所以內痔出血頻繁不要輕忽,因為它沒有辦法自己好。」
「原則上它會自己好。」鍾雲霓醫師說明,肛裂就像嘴巴黏膜破洞一樣,只要不要反覆弄傷、弄破它,也就是保持排便的順暢,2週到2個月當中它會自己痊癒,「快的甚至兩天就自己好了。」
然而,鍾雲霓醫師強調,如果肛裂超過兩個月仍無法痊癒,臨床上稱之為「慢性肛裂」。由於反覆的裂傷,身體會判斷該處需要保護,因此會繞著傷口開始長疤,但久了同樣會因重力下墜,導致疤痕墜出肛門口。而這個內外的疤痕,反而會變成「糞便的小把手」,她進一步解釋,每次排便時就會拉扯這個肛裂的疤痕,「導致你的肛裂更沒完沒了。」
慢性肛裂合併上述肛門結構異常的狀況,就會建議以手術移除周遭長出的疤痕,接著修補、強化經常受傷之處,這件事情就能完全結束。
而如同先前提及,很難預期痔瘡自己好,鍾雲霓醫師指出,如果有下列兩種狀況,就不要拖以手術處理為佳。
除了上述兩者外,鍾雲霓醫師說,如果健檢時發現有痔瘡,但並沒有造成生活中的困擾,就當作是肛門的自然老化,可以先自己觀察不用太恐慌。
每天都有吃蔬菜卻仍然排便卡卡、好不順?下一頁醫師解析高纖飲食錯誤迷思!
「有痔瘡不可怕,痔瘡突然痛起來才恐怖!」日常生活中如何保養,才能預防痔瘡發作?鍾雲霓醫師解析,預防痔瘡的大原則都一樣:
平日常說的飲食原則,是澱粉、蛋白質及蔬果各1/3,但鍾雲霓醫師說明,若以腸胃道而言,應該要改成:澱粉及蛋白質各1/4、蔬果則占1/2。
「我們希望大家可以攝取到高纖飲食,」鍾雲霓醫師指出,纖維質能夠養腸道的益生菌,還能提供糞便良好的骨架,蔬菜就像海綿能促進腸道蠕動;水果就像晶體,吸過水後鑲在糞便當中就能維持濕潤。
澱粉、蛋白質及蔬果彼此之間不能隨便替代,鍾雲霓點出大家常見的迷思,有些人會覺得既然要高纖飲食,我每天都有吃「地瓜」,應該就可以不用吃其他的蔬果。但地瓜屬於澱粉類,可以在取代飯、麵及白吐司等,增加飲食當中的纖維含量,但並不代表能替代蔬果類,兩者是完全不同的纖維。
「同樣是吃青菜,它們的纖維質量是不一樣的。」鍾雲霓醫師舉例,高麗菜、萵苣等蔬菜的纖維質含量,只有空心菜、地瓜葉、龍鬚菜等的「一半」而已。腸胃道蠕動的狀況不佳,卻還是只吃萵苣跟高麗菜這類纖維含量較低的蔬菜時,對於腸胃道的效能就會不夠。
除了蔬菜,水果也相同。鍾雲霓醫師就說,鳳梨的水溶性纖維就不見得比香蕉多,但大家可能很容易從外觀上就有錯誤迷思。因此她建議,大家可以從國民健康署的網站,查詢到「各種不同的蔬果經過消化後纖維含量有多少」的整理,可以以此為挑選蔬果的依據,「這樣一來就算是外食也能盡量吃到足量的纖維質。」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而痔瘡則是肛門血管的老化,由於受到重力的影響,隨著年紀愈來愈大,身體許多部位都會開始下墜,鍾雲霓醫師說明,痔瘡就是肛門的血管、軟組織及皮「下墜了」的現象。「所以痔瘡不會好,因為東西只會愈來愈老。」
肛裂及痔瘡都會造成排便後出血,兩者該如何區分?對此,鍾雲霓醫師回應,肛裂的狀況在上廁所時會明顯感受到大便頭較硬,排便時感到肛門撐了一下,疼痛並伴隨鮮血(或擦拭後衛生紙上看到鮮血)。
除了糞便乾硬,當我們拉肚子拉了幾回合後,肛門口同樣感到「撕裂開」、疼痛,這些也都是肛裂的表現。
肛裂可以自我觀察2週~2個月,傷口通常都會自行癒合,不見得真的要做什麼處理。而若是感到疼痛不已時,鍾雲霓醫師建議,可以讓肛門浸泡或局部沖個溫熱水,就有助於緩解疼痛。
痔瘡則有分外痔與內痔,鍾雲霓醫師解釋,如果今天外痔的部分不多,只有內痔血球,由於其沒有痛覺神經,所以就算並非乾硬的大便,只要摩擦到血球,就可能出血。「由於本體是血球,所以有時候出血會不止。」
鍾雲霓醫師提及,由於痔瘡是血管老化,無法逆轉,一旦開始出血隨著年齡慢慢增長,出血頻率只會愈來愈頻繁。但因為內痔不太會痛,因此就算頻繁出血,有許多患者也不以為意,拖著超過3個月~6個月,就可能造成「慢性貧血」。就像身體開個血龍頭,每天都在漏血,當血紅素掉到平日的一半,漸漸開始出現喘、心悸、臉色蒼白、無力疲倦等症狀。「所以內痔出血頻繁不要輕忽,因為它沒有辦法自己好。」
肛裂與痔瘡分別該如何治療?
「原則上它會自己好。」鍾雲霓醫師說明,肛裂就像嘴巴黏膜破洞一樣,只要不要反覆弄傷、弄破它,也就是保持排便的順暢,2週到2個月當中它會自己痊癒,「快的甚至兩天就自己好了。」
然而,鍾雲霓醫師強調,如果肛裂超過兩個月仍無法痊癒,臨床上稱之為「慢性肛裂」。由於反覆的裂傷,身體會判斷該處需要保護,因此會繞著傷口開始長疤,但久了同樣會因重力下墜,導致疤痕墜出肛門口。而這個內外的疤痕,反而會變成「糞便的小把手」,她進一步解釋,每次排便時就會拉扯這個肛裂的疤痕,「導致你的肛裂更沒完沒了。」
慢性肛裂合併上述肛門結構異常的狀況,就會建議以手術移除周遭長出的疤痕,接著修補、強化經常受傷之處,這件事情就能完全結束。
而如同先前提及,很難預期痔瘡自己好,鍾雲霓醫師指出,如果有下列兩種狀況,就不要拖以手術處理為佳。
- 出血型痔瘡:排便三天兩頭就出血,會造成慢性貧血。
- 血栓型痔瘡:排便後趕到有東西掉出、卡在肛門口,久了容易變成「嵌入型」痔瘡。肛門口的環形括約肌就像戒指環一樣把脫出的痔瘡血球套住,怎麼樣都推不回去,就會導致劇烈疼痛。
除了上述兩者外,鍾雲霓醫師說,如果健檢時發現有痔瘡,但並沒有造成生活中的困擾,就當作是肛門的自然老化,可以先自己觀察不用太恐慌。
每天都有吃蔬菜卻仍然排便卡卡、好不順?下一頁醫師解析高纖飲食錯誤迷思!
日常如何預防便祕、痔瘡?
「有痔瘡不可怕,痔瘡突然痛起來才恐怖!」日常生活中如何保養,才能預防痔瘡發作?鍾雲霓醫師解析,預防痔瘡的大原則都一樣:
- 高纖飲食:飲食正常、排便正常及穩定,便秘腹瀉都不好。
- 充足水分:每天攝取2000~2500c.c.的水分,幫助腸胃蠕動。
- 規律運動:肛門都是血管,若長期不動,血管老化就容易找麻煩。通常建議一週3次、每次30分鐘的有氧運動,如跑步、跳繩、游泳等,對肛門的血液循環才有幫助。
這樣吃對腸胃道更好
平日常說的飲食原則,是澱粉、蛋白質及蔬果各1/3,但鍾雲霓醫師說明,若以腸胃道而言,應該要改成:澱粉及蛋白質各1/4、蔬果則占1/2。
「我們希望大家可以攝取到高纖飲食,」鍾雲霓醫師指出,纖維質能夠養腸道的益生菌,還能提供糞便良好的骨架,蔬菜就像海綿能促進腸道蠕動;水果就像晶體,吸過水後鑲在糞便當中就能維持濕潤。
每天都吃很多地瓜,仍然排便不順?
澱粉、蛋白質及蔬果彼此之間不能隨便替代,鍾雲霓點出大家常見的迷思,有些人會覺得既然要高纖飲食,我每天都有吃「地瓜」,應該就可以不用吃其他的蔬果。但地瓜屬於澱粉類,可以在取代飯、麵及白吐司等,增加飲食當中的纖維含量,但並不代表能替代蔬果類,兩者是完全不同的纖維。
只要每天都有吃蔬菜,只吃一種也沒關係?
「同樣是吃青菜,它們的纖維質量是不一樣的。」鍾雲霓醫師舉例,高麗菜、萵苣等蔬菜的纖維質含量,只有空心菜、地瓜葉、龍鬚菜等的「一半」而已。腸胃道蠕動的狀況不佳,卻還是只吃萵苣跟高麗菜這類纖維含量較低的蔬菜時,對於腸胃道的效能就會不夠。
除了蔬菜,水果也相同。鍾雲霓醫師就說,鳳梨的水溶性纖維就不見得比香蕉多,但大家可能很容易從外觀上就有錯誤迷思。因此她建議,大家可以從國民健康署的網站,查詢到「各種不同的蔬果經過消化後纖維含量有多少」的整理,可以以此為挑選蔬果的依據,「這樣一來就算是外食也能盡量吃到足量的纖維質。」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