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健康

運動竟能避免痔瘡發作爆血!名醫教你幫血管抗老、便祕也自癒

新聞中心吳慧禎、黃品儒
2022-05-25 09:00:00
53,508
收藏
分享
便祕是許多人的噩夢,除了會警覺是不是腸胃出問題,最怕的就是,這種不順暢的排便習慣,最後都可能會引起「痔瘡」,發作起來更是讓人感到非常不舒服。不過大家不必太擔心,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鍾雲霓說:「在門診我常常強調『便秘是因,痔瘡是果』,不順暢的排便習慣最終一定會引起痔瘡,怎樣才能好好順暢排便呢?答案是多喝水、多攝取纖維質、多運動。」

醫師強調,正確「運動」除了可以有效改善便祕的情況,其實甚至能緩解痔瘡!【用聽的就知道如何延緩血管變老、改善便祕、防痔瘡!→點我聽最新、最實用的早安健康Podcast】

運動就能預防痔瘡,不開刀也能改善



請勿設定超過兩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三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五組超連結

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有需求書沒有需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超級連結!!!!!!!!!!!!!!!!!!!!!!!!!!!

測試資料請你複製URLhttps://media-sit.h2u.io/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痔瘡是肛門部血管和軟組織老化的現象,鍾雲霓醫師指出,是人都會老,但是有保養就老的慢。而對於肛門血管最好的保養,就是運動。不僅促進血流循環,也能訓練到肌肉張力及血管彈性。

血管有彈性後,經過的血液就不停滯。局部膨脹壓力也因此降低,進而可以預防肛門血管有提早老化、脫垂、腫脹,甚至血栓阻塞的情形發生。


運動不只練肌力,還能穩定自律神經、改善便祕



運動為什麼可以改善便祕?鍾雲霓醫師表示,排便時,骨盆腔肌群、腹部肌群、橫膈肌群等都會參與其中。但是隨著年紀增長、缺乏訓練,腹部、骨盆肌肉都會失去彈性和強度,再加上中年後腸道蠕動漸漸遲緩,在在加重了便祕的情況,這也是保持運動的重要。

此外,腸道為自主神經系統,鍾雲霓醫師舉出幾位有類似腸躁症狀的案例,這些病患一緊張就容易腹瀉或便祕,反覆發作幾次後,就會影響副交感的狀況,完全受制於情緒。

透過規律的運動習慣,經常去平衡副交感,也能幫助穩定身體的自律神經,讓便祕的狀況能夠獲得改善。

運動增加腸道菌種多樣性,搭配「高纖」助瘦身



2019年一份文獻指出,動強度高的運動員,就算飲食吃蛋白質為主、總熱量攝取也高,腸道內的菌種就是豐富許多,也就可以篩選出適合腸道生存、幫助排便的菌種,進而改善便祕。

鍾雲霓醫師也指出,比較容易瘦的人,腸道中好的菌較多,而常運動的人同樣有比較多這類可以幫助瘦身的腸道菌種。換言之,如果有運動習慣,又有良好的飲食習慣,如高纖飲食,就能夠讓較好的菌種留於腸道中,不僅改善便祕,還能幫助瘦身!

便祕自救、緩解痔瘡發作,哪些運動比較有效?



至於怎麼運動會比較有效?鍾雲霓醫師指出,運動的種類以有氧運動為主,一週至少三次,每次20至30分鐘的有氧運動,例如跑步、游泳、快走、跳繩、舞蹈等,鍛鍊心肺功能的同時也能增加下身循環與幫助腸胃蠕動。

此外,也可以加上幾項腹部肌肉強度訓練,例如:瑜珈、仰臥起坐、重量訓練。醫師也提醒,雖然凱格爾運動對預防痔瘡和訓練肌群有幫助,但是跑步、快走等「主動」有氧運動效益會更高。


注意囉,有些你以為的運動,在醫師眼中可不算有幫助,醫師逗趣地說:「好比遛狗不全算運動,因為動的大部份是狗;釣魚不算運動,因為動的是魚;站或坐搖搖機、騎馬機不算運動,因為你沒動,動的是機器。如果要運動,一定要自己動的才算數!」一時之間要培養運動習慣或許很難,醫師建議可以從日常生活中開始循序漸進,像是每天通勤,只要提早一、兩站捷運、公車站下車,多走一段距離,創造運動的機會,對於改善便祕和痔瘡都能幫上忙。

重訓、劇烈運動擔心會加重痔瘡發作?



很多人會擔心,如果本身有痔瘡的人,在重訓、長跑或騎單車時,會使痔瘡更嚴重?鍾雲霓醫師解釋,首先要釐清,不是因爲這些運動不好,而是痔瘡「太大、太久」了,應該先好好處理完痔瘡,之後繼續好好運動,對骨盆腔循環有更長遠的好處。當血液循環良好,肌肉張力和血管彈性都變好,痔瘡反而能真正獲得改善。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收藏
分享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