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智上都知道運動的好處,也不滿意自己的體態及身體狀況,卻總是提不起勁身體力行嗎?試試看從找個伴開始,一起努力吧!「找個伴」一起運動好處多多,除了運動本身對健康帶來的助益外,旁邊有個人一起努力、互相激勵,也更容易堅持下去。本次邀請到家醫科醫師夫妻檔-徐昊及曾雲璿醫師,與我們分享他們的「雙人間歇性運動」是如何進行的!
曾雲璿醫師分享,自己從小就是非常討厭運動的人,頂多就是去操場慢跑而已。但醫師工作十分忙碌,加上沒有培養運動習慣,生產過後看到鏡中的自己感到非常驚駭,「就是又鬆又垂。」
間歇性運動:燃脂強心肺,徒手做就可以
曾雲璿醫師分享,自己從小就是非常討厭運動的人,頂多就是去操場慢跑而已。但醫師工作十分忙碌,加上沒有培養運動習慣,生產過後看到鏡中的自己感到非常驚駭,「就是又鬆又垂。」
請勿設定超過兩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三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五組超連結
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有需求書沒有需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超級連結!!!!!!!!!!!!!!!!!!!!!!!!!!!
測試資料請你複製URLhttps://media-sit.h2u.io/
除了體態的變化,同時曾雲璿醫師在健檢時,發現自己的骨質缺乏,雖然還不到疏鬆的程度,但她說,自己不過才30幾歲,骨質卻像老年人一樣,令她十分意外,起了想認真運動的念頭。
提及開始運動的過程,曾雲璿醫師說,一開始會跟著徐昊醫師去健身房重訓,但對於剛入門的她而言,沒辦法負荷對方的強度;面對各式各樣的器材也不知從何下手才好,「很快興趣就消退了。」
雖然一起去健身房重訓的計畫以失敗收場,但雙方還是找到了彼此都適合的運動方式。透過旁人介紹教練,兩人開始接觸「間歇性運動」,曾雲璿醫師認為這個運動的好處在於,一開始完全無需特殊器材,只需要一張瑜伽墊緩衝,完全從徒手運動做起,但光是利用自己的身體重量去做很多動作變化,就有助於提升心肺能力及肌耐力,同時也非常有效率。
由於間歇性動作有些屬於高強度,因此對於降低「胰島素阻抗」也有幫助,可以穩定血糖、增肌減脂。
再撐一下!雙人運動互相激勵
雖然運動自己就能做,但有伴在身邊,似乎能發揮「1+1>2」的效果。而情侶或夫妻一起運動,也是一個昇華感情的好方法,還能增加彼此的默契及信任感。
徐昊醫師說,人難免都會有惰性,但旁邊有個夥伴一起努力的話,就可以達到互相督促的效果,而真的感覺撐不下去時,有人在旁邊替你加油,就能再「多催個兩下」,提升運動效率。曾雲璿醫師也分享,由於雙人運動互動性高,也有助於雙方感情加溫。
怎樣練才最有效?醫師說:「鍛鍊下半身對促進健康、延年益壽的效益最大!」下一頁看更多醫師的專業建議喔
「雖然工作很忙,但一有時間還是想要去打籃球,」問及運動習慣,徐昊醫師則分享,自己在忙碌的醫師工作中,仍會抽空去打籃球,但因為不像學生時期能夠密集打球,肌肉力量也不如以往,在某一次打球跳投時,十字韌帶就斷掉了。
徐昊醫師表示,當時面臨開不開刀的抉擇,為了延續自己的籃球生命,他沒什麼考慮就選擇了開刀治療,而手術過後的復健期讓他深刻體會到「肌肉力量」的重要性,尤其對於關節而言更是如此,因為關節無法鍛鍊,必須去靠周邊肌群的力量才能穩定及保護關節。「為了實現未來與我的小朋友打籃球的夢想,我一定要持續鍛鍊腿部的肌肉。」
「一旦患者開始臥床,或連坐在椅子上都會滑下去時,就可以預估到他未來的身體狀況,可能就會以數倍的速度衰退。」肌肉力量的強弱,也與一個人的整體健康息息相關,曾雲璿醫師舉門診經驗表示,慢性病患者若沒有適當肌力,好比沒辦法自行站立、行走,或連坐都坐不穩的人,病況衰退的速度比起能行走自如的人來說,會快上好幾倍。
徐昊醫師也補充,人體有三分之二的肌肉量位在腰部以及臀腿,所以鍛鍊下半身對促進健康、延年益壽的效益最大,「如果只練上半身大概只練到30%的肌肉,非常可惜。」
強度高,建議找專業教練帶領
間歇性運動強度較高,建議找專業教練帶領,學習正確的動作姿勢,並感受肌肉的發力方式,否則可能會發生「肌肉代償」的現象,對腰腿都是很大的破壞,應循序漸進安排進度,切勿操之過急,「油門催過頭」反而容易受傷。隨著鍛鍊的時間增加,相信身體的穩定度及動作的正確性都會進步,可以再嘗試多加負重、動作變換等進階訓練。
此外,初學者難以自己判斷強度,或本身有糖尿病、心臟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這些都非常需要專業人士的指導,才能運動得有效又安全。
此為《早安健康》9月號《從齒變健康》部分內容。完整精采內容全台各7-11、全家、萊爾富、OK超商及誠品、金石堂、博客來網路書店熱賣中!早安健康嚴選免運特惠中~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提及開始運動的過程,曾雲璿醫師說,一開始會跟著徐昊醫師去健身房重訓,但對於剛入門的她而言,沒辦法負荷對方的強度;面對各式各樣的器材也不知從何下手才好,「很快興趣就消退了。」
雖然一起去健身房重訓的計畫以失敗收場,但雙方還是找到了彼此都適合的運動方式。透過旁人介紹教練,兩人開始接觸「間歇性運動」,曾雲璿醫師認為這個運動的好處在於,一開始完全無需特殊器材,只需要一張瑜伽墊緩衝,完全從徒手運動做起,但光是利用自己的身體重量去做很多動作變化,就有助於提升心肺能力及肌耐力,同時也非常有效率。
由於間歇性動作有些屬於高強度,因此對於降低「胰島素阻抗」也有幫助,可以穩定血糖、增肌減脂。
再撐一下!雙人運動互相激勵
雖然運動自己就能做,但有伴在身邊,似乎能發揮「1+1>2」的效果。而情侶或夫妻一起運動,也是一個昇華感情的好方法,還能增加彼此的默契及信任感。
徐昊醫師說,人難免都會有惰性,但旁邊有個夥伴一起努力的話,就可以達到互相督促的效果,而真的感覺撐不下去時,有人在旁邊替你加油,就能再「多催個兩下」,提升運動效率。曾雲璿醫師也分享,由於雙人運動互動性高,也有助於雙方感情加溫。
怎樣練才最有效?醫師說:「鍛鍊下半身對促進健康、延年益壽的效益最大!」下一頁看更多醫師的專業建議喔
鍛練肌肉防衰老、護關節
「雖然工作很忙,但一有時間還是想要去打籃球,」問及運動習慣,徐昊醫師則分享,自己在忙碌的醫師工作中,仍會抽空去打籃球,但因為不像學生時期能夠密集打球,肌肉力量也不如以往,在某一次打球跳投時,十字韌帶就斷掉了。
徐昊醫師表示,當時面臨開不開刀的抉擇,為了延續自己的籃球生命,他沒什麼考慮就選擇了開刀治療,而手術過後的復健期讓他深刻體會到「肌肉力量」的重要性,尤其對於關節而言更是如此,因為關節無法鍛鍊,必須去靠周邊肌群的力量才能穩定及保護關節。「為了實現未來與我的小朋友打籃球的夢想,我一定要持續鍛鍊腿部的肌肉。」
「一旦患者開始臥床,或連坐在椅子上都會滑下去時,就可以預估到他未來的身體狀況,可能就會以數倍的速度衰退。」肌肉力量的強弱,也與一個人的整體健康息息相關,曾雲璿醫師舉門診經驗表示,慢性病患者若沒有適當肌力,好比沒辦法自行站立、行走,或連坐都坐不穩的人,病況衰退的速度比起能行走自如的人來說,會快上好幾倍。
徐昊醫師也補充,人體有三分之二的肌肉量位在腰部以及臀腿,所以鍛鍊下半身對促進健康、延年益壽的效益最大,「如果只練上半身大概只練到30%的肌肉,非常可惜。」
強度高,建議找專業教練帶領
間歇性運動強度較高,建議找專業教練帶領,學習正確的動作姿勢,並感受肌肉的發力方式,否則可能會發生「肌肉代償」的現象,對腰腿都是很大的破壞,應循序漸進安排進度,切勿操之過急,「油門催過頭」反而容易受傷。隨著鍛鍊的時間增加,相信身體的穩定度及動作的正確性都會進步,可以再嘗試多加負重、動作變換等進階訓練。
此外,初學者難以自己判斷強度,或本身有糖尿病、心臟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這些都非常需要專業人士的指導,才能運動得有效又安全。
此為《早安健康》9月號《從齒變健康》部分內容。完整精采內容全台各7-11、全家、萊爾富、OK超商及誠品、金石堂、博客來網路書店熱賣中!早安健康嚴選免運特惠中~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