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健康

世上沒有減不掉的肥肉!台灣人5大養胖地雷「這杯必上榜」

早安健康楊玓縈
2020-04-30 16:00:00
180,105
收藏
分享
變胖總是一瞬間,減肥卻是一輩子的志業。為什麼明明已經努力減肥,卻還是失敗連連?到底要怎麼做,才能擺脫肚子上的肥油,重拾健康?這次我們請到了成功減重不復胖的蔡明劼醫師,不僅分享專業與親身經驗,更以幽默犀利的口吻,將減重正確知識娓娓道來!

年年增胖是因為年紀大、代謝變差?



身為內分泌新陳代謝專科醫師,蔡明劼醫師對減肥族常說的話可說是瞭若指掌,無論是年紀大代謝差,或是水腫、內分泌失調,他笑說,變胖的真相只有一個,就是「吃進去的熱量大於消耗的熱量」,不會有意外。

請勿設定超過兩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三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五組超連結

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有需求書沒有需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超級連結!!!!!!!!!!!!!!!!!!!!!!!!!!!

測試資料請你複製URLhttps://media-sit.h2u.io/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世界上沒有減不下來的肥,只有用錯方法的人。」蔡明劼醫師進一步指出,雖然年紀大代謝稍微變差,或者內分泌失調,像是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族群,減重會比一般人困難一些沒錯,但只要掌握正確飲食及適度運動,讓「吃進去的熱量小於消耗的熱量」,還是有許多成功減重的案例。

「我媽媽60多歲,身材標準,也認為自己的飲食沒問題。但體重逐年增加,終於來找我幫忙,我分析飲食之後揪出很多問題,比如蛋白質攝取不足等等,媽媽也配合我的建議執行,後來瘦下5公斤並維持到現在。」

提及是否有碰過上述狀況成功減重的案例,蔡明劼醫師以自己的媽媽為例分享,60多歲的媽媽身材標準,也自認飲食沒問題,但體重仍逐年增加,後來找他幫忙分析飲食後,揪出了許多背後的問題,像是蛋白質攝取不足。而在持續配合醫師的建議執行減重計畫之下,成功甩掉5公斤並維持至今。

另有一位護理師,因多囊性卵巢症候群,一年胖了10公斤,在蔡明劼醫師將其飲食「砍掉重練」之後,也順利順利瘦下10公斤,「多囊對她來說已經不是藉口了。」


造成台灣人肥胖的5大壞習慣



台灣人有多胖?過去一項2013-2016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顯示,成人過重及肥胖盛行率高達45.4%,幾乎是兩名成人就有一名是過重肥胖,這種現象是如何造成的?蔡明劼醫師一口氣就列出5個讓台灣人胖起來的壞習慣:

愛喝含糖飲料
「我們走在街上就知道,飲料店一間一間地開,」蔡明劼醫師指出,台灣手搖飲料盛行,很多人習慣每天一杯,甚至一天好幾杯,事實上,含糖飲料空有熱量但完全沒有營養價值,喝了只會變胖而已,可說是台灣人罹患慢性病的元兇之一。


青菜量不足
蔡明劼醫師表示,青菜富含膳食纖維、熱量又低,是減肥一族的好朋友,每餐最少要有兩份青菜(一份為煮熟大約一個飯碗的量),很多人都無法達標,遑論外食族,而青菜攝取不足的結果,就是容易吃進過多的澱粉跟油脂,導致變胖。

吃太多油脂卻太少蛋白質
許多人認為,減肥要吃肉補充蛋白質,卻選擇油脂過高的加工肉類,比如香腸、水餃等,反而熱量破表,胖得不明不白。

蔡明劼醫師說明,補充蛋白質還是要懂得挑選,例如健身族群喜歡吃的「雞胸肉」,若無法接受選擇「去皮的雞腿肉」也是不錯的;豬肉的話就選擇油脂量較少的「豬里肌肉或豬腱肉」;喜歡吃牛肉的話,可以選擇「菲力或嫩肩牛排」。

不吃正餐卻愛吃零食
正餐時間為減肥不敢吃飽,下午茶時間的餅乾、飲料卻來者不拒,熱量遠比正餐還高。

缺乏規律的運動習慣
很多人「為減肥而運動」,最典型的就是在立志減肥的前幾天拚命運動,幾天後發現體重沒變就立刻放棄運動,徒然留下痛苦和失望。

肥胖與多種癌症的發生息息相關,「我到底胖不胖?」下一頁教你用兩個指標判斷,絕對比靠感覺準確多!


到底胖不胖?用BMI+腰圍判斷比「感覺」準確



「我們不能自我感覺良好,好像胖胖、壯壯的很健康,其實並非如此。」蔡明劼醫師指出,根據醫學研究,肥胖的程度愈嚴重,會使用到的醫療開支,也就是生病的機率及死亡率都是直線上升,因此並沒有所謂的健康的胖子,一定會有潛在的問題存在,事實上是滿危險的。

蔡明劼醫師進一步指出,與肥胖有關的疾病相當多,從頭到腳就能列出一長串,包括胃食道逆流、睡眠呼吸中止症、退化性關節炎、痛風等等,此外包括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腦中風,以及研究發現有十多種的癌症,也都與肥胖息息相關,

除此之外,全球肺炎疫情蔓延,人人自危,其中肥胖者也可能是高危險群!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就曾於記者會中提醒,目前看起來,肥胖確實是感染新冠肺炎(COVID-19,又名武漢肺炎)和導致重症的高風險因素之一。


BMI初步判斷肥胖程度

若以BMI(Body Mass Index,身體質量指數)來看,大於等於24就是體重過重,大於等於27就是輕度肥胖;若大於等於30則是中度肥胖;大於等於35就是重度肥胖。

  BMI(體重[公斤] / 身高[公尺]平方)
體重過輕 <18.5
正常範圍 18.5<BMI<24
體重過重 過重:24≦BMI<27
輕度肥胖:27≦BMI<3
中度肥胖:30≦BMI<35
重度肥胖: BMI≧35

從腰圍看內臟脂肪


而除了BMI,腰圍更是評估的重點之一。「目前的醫學研究顯示,內臟脂肪比皮下脂肪更能評估健康狀態」,而「研究發現腰圍跟內臟脂肪呈現正相關,雖然不是百分之百準確,但可以當作一個很好的初步篩檢工具」。

  正常腰圍 異常範圍
男性 <90 公分 ≧90 公分
女性 <80 公分 ≧80 公分

瘦身減重先脫離「食盲」!首要觀念:多吃原型食物



「不認識字的叫做文盲,不認識食物、亂吃的我稱作『食盲』。」對於肥胖有了基本概念之後,對於減重也要掌握正確觀念才能付諸實行,俗話說成功減重是「七成靠飲食、三成靠運動」,飲食上第一個要掌握的觀念是什麼呢?

蔡明劼醫師回應,第一個必須掌握的觀念是「多吃原型食物,少吃加工食品」,因為加工食品多半含有大量油鹽糖,除了熱量高外又沒有足夠的營養素,是造成肥胖的一大因素;相對地,原型食物比較有飽足感,同時又有充足的營養素,也不容易熱量超標。

此為《早安健康》5月號《內臟脂肪減肥術》部分內容。完整精采內容全台各7-11、全家、萊爾富、OK超商及誠品、金石堂、博客來網路書店熱賣中!早安健康嚴選免運特惠中~
雜誌內臟脂肪減肥術連結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世上沒有健康的胖子!年年變胖都因踩到5大地雷
收藏
分享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