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歲的小玲是上班族,工作型態必須久坐的她,經常感到疲倦、煩躁;有時還會出現胸悶、喘促無力的症狀。聽同事說可能是身體「氣虛」,為了改善症狀,自行上中藥房抓藥,買了人參、黃耆、當歸、紅棗等藥材,天天泡來飲用,以為可以「補氣」,沒想到抑鬱煩躁的情緒不但沒改善,還出現便秘、口乾舌燥等症狀。
「如果說你喝進去的補氣藥材,並不是你現在所需要的,可能只會造成你的負擔,反而讓你愈喝愈累。」中西醫師黃獻銘醫師強調,中醫中相同的藥材,要看怎麼用及放在哪裡用,同樣的藥會有不同功效,所以首先要確定是身體的「哪個部門」出問題。
錯用補氣藥材,當心身體愈補愈差
「如果說你喝進去的補氣藥材,並不是你現在所需要的,可能只會造成你的負擔,反而讓你愈喝愈累。」中西醫師黃獻銘醫師強調,中醫中相同的藥材,要看怎麼用及放在哪裡用,同樣的藥會有不同功效,所以首先要確定是身體的「哪個部門」出問題。
請勿設定超過兩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三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五組超連結
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有需求書沒有需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超級連結!!!!!!!!!!!!!!!!!!!!!!!!!!!
測試資料請你複製URLhttps://media-sit.h2u.io/
為什麼常喝補氣藥茶,卻對身體沒什麼作用?黃獻銘醫師舉例,古書中提及補氣的類藥材時,第一個會提到的多半是「黃耆」,黃耆主要是在補脾肺氣,同時走在人體的表層,能讓表層的氣恢復暢通。像是很多小朋友「表虛自汗」,容易傷風感冒,中醫就慣用黃耆加強汗孔力量,「但當你缺少的不是這一層時,那就不會有用。」
吃人參補元氣,但每個人體質不同,不一定所有人都能受補,很多人吃了之後,反而出現冒痘、過敏、口乾舌燥、便祕等上火症狀。黃獻銘醫師就指出,現代都市文明人補氣的重點是「避免上火」。
黃獻銘醫師說明,人參有分紅參與白參,其中白參,像是西洋參是比較不容易上火的類型。紅參補氣則較容易上火,此時必須得搭配其他藥材或自身生活型態要做較大的調整,否則很容易有多餘的副作用。
我們現在知道,疲倦並不一定等於氣虛,更非單靠吃人參、黃耆就能解決,吃錯了反而傷身。但究竟「氣」該怎麼補?黃獻銘醫師認為,我們可以從替自己打造一個「容易補氣」的體質開始做起,一是減少消耗;二來則是多運動,「以通為補」。
傷元氣的不良習慣
補氣吃錯反而更累!下一頁中西醫師親授補氣運動,跟著做就能正確養元氣!
喝酒喝到茫、高碳水飲料
黃獻銘醫師說明,如果喝太多精緻糖、高糖的飲料,身體為了要代謝掉多餘的營養,會付出更大的能量,反而更耗氣,「酒精也是同樣的道理,是身體多餘要代謝的東西。」
勞心與煩惱
大腦與心臟都是身體非常耗能的器官,若持續處在煩惱憂愁、焦慮擔心的狀況,同樣容易耗損元氣。
勞動不運動
提及勞動與運動的差別,黃獻銘醫師說明,一個是關節活動度,另一個則是心跳的速率。運動時心跳要達到一定的速率以上,才能真正鍛鍊心肺能力,並增長體能。
打槍與打炮
適當的性行為能夠紓壓,但若不知節制同樣會耗費能量及元氣。
黃獻銘醫師解釋,上述行為其實單獨來做,對身體的傷害都有限,但大家幾乎是全部都一起做。就如同瘦身、存錢一樣,想瘦身就要控制卡路里攝入;想存錢也會節流,做出選擇、控制消費。而想要擁有健康身體,我們也必須有「加減」的概念,有效分配自己「傷元氣的額度。」
若是今天需要熬夜,那麼高糖分飲料或酒精就盡量不碰;而若飲食過多碳水化合物,就要適當地運動,「人要學習妥善管理自己的身體,有扣分就要從其他方面加分回來。」
黃獻銘醫師指出,現代上班族的工作型態,多半是久坐且維持固定姿勢,呈現彎腰駝背、胸口塌陷的姿勢,如此將會導致經脈不通,同時壓縮心肺空間,此時就算用再好的藥材也補不進去。
「讓體質變得容易補氣,首先就是要多運動。」黃獻銘醫師指出,透過伸展身體經絡,同時鍛鍊身體肌群,這才是真正讓身體放鬆且更容易補氣的方式。
活經通絡:易筋經小教室
獅子喝水
功效:腰部是人體的要害,久坐會傷害腰、腎之氣,就容易退化。透過此式鍛鍊腰部核心,強化、活化腰部之間的氣,可以保護腰部及全身機能。
作法:
阿銘師小提醒:腹部不貼地,所以腰部力量來自於我們收緊的腹部。此動作強度較高,大家量力而為即可,維持5~10秒都可以。
簡易版獅子喝水
若手臂力量一開始還不足,則可以從簡易版開始。
作法: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吃人參補氣要避免上火
吃人參補元氣,但每個人體質不同,不一定所有人都能受補,很多人吃了之後,反而出現冒痘、過敏、口乾舌燥、便祕等上火症狀。黃獻銘醫師就指出,現代都市文明人補氣的重點是「避免上火」。
黃獻銘醫師說明,人參有分紅參與白參,其中白參,像是西洋參是比較不容易上火的類型。紅參補氣則較容易上火,此時必須得搭配其他藥材或自身生活型態要做較大的調整,否則很容易有多餘的副作用。
醫師點名6大傷元氣行為
我們現在知道,疲倦並不一定等於氣虛,更非單靠吃人參、黃耆就能解決,吃錯了反而傷身。但究竟「氣」該怎麼補?黃獻銘醫師認為,我們可以從替自己打造一個「容易補氣」的體質開始做起,一是減少消耗;二來則是多運動,「以通為補」。
傷元氣的不良習慣
- 熬夜不睡覺
- 喝酒喝到茫
- 高碳水飲料
- 勞心與煩惱
- 打槍與打炮
- 勞動不運動
補氣吃錯反而更累!下一頁中西醫師親授補氣運動,跟著做就能正確養元氣!
喝酒喝到茫、高碳水飲料
黃獻銘醫師說明,如果喝太多精緻糖、高糖的飲料,身體為了要代謝掉多餘的營養,會付出更大的能量,反而更耗氣,「酒精也是同樣的道理,是身體多餘要代謝的東西。」
勞心與煩惱
大腦與心臟都是身體非常耗能的器官,若持續處在煩惱憂愁、焦慮擔心的狀況,同樣容易耗損元氣。
勞動不運動
提及勞動與運動的差別,黃獻銘醫師說明,一個是關節活動度,另一個則是心跳的速率。運動時心跳要達到一定的速率以上,才能真正鍛鍊心肺能力,並增長體能。
打槍與打炮
適當的性行為能夠紓壓,但若不知節制同樣會耗費能量及元氣。
黃獻銘醫師解釋,上述行為其實單獨來做,對身體的傷害都有限,但大家幾乎是全部都一起做。就如同瘦身、存錢一樣,想瘦身就要控制卡路里攝入;想存錢也會節流,做出選擇、控制消費。而想要擁有健康身體,我們也必須有「加減」的概念,有效分配自己「傷元氣的額度。」
若是今天需要熬夜,那麼高糖分飲料或酒精就盡量不碰;而若飲食過多碳水化合物,就要適當地運動,「人要學習妥善管理自己的身體,有扣分就要從其他方面加分回來。」
多運動:打造易補氣體質
黃獻銘醫師指出,現代上班族的工作型態,多半是久坐且維持固定姿勢,呈現彎腰駝背、胸口塌陷的姿勢,如此將會導致經脈不通,同時壓縮心肺空間,此時就算用再好的藥材也補不進去。
「讓體質變得容易補氣,首先就是要多運動。」黃獻銘醫師指出,透過伸展身體經絡,同時鍛鍊身體肌群,這才是真正讓身體放鬆且更容易補氣的方式。
活經通絡:易筋經小教室
獅子喝水
功效:腰部是人體的要害,久坐會傷害腰、腎之氣,就容易退化。透過此式鍛鍊腰部核心,強化、活化腰部之間的氣,可以保護腰部及全身機能。
作法:
- 準備一塊瑜伽墊,雙手張開略寬於肩膀,手肘向外開,撐地。
- 雙腳同樣張開略寬於肩膀,腳尖撐地。
- 像是做到一半的伏地挺身一樣,身體下沉,只有雙手雙腳支撐身體。
- 小腹收緊不要碰地,肩胛骨同樣感覺被頂開並試著向內夾。
阿銘師小提醒:腹部不貼地,所以腰部力量來自於我們收緊的腹部。此動作強度較高,大家量力而為即可,維持5~10秒都可以。
簡易版獅子喝水
若手臂力量一開始還不足,則可以從簡易版開始。
作法:
- 準備一塊瑜伽墊,以及兩張與手臂等高的椅子或兩個櫃子。
- 兩手不撐地,改撐於椅子(櫃子)上。
- 手臂微彎,不用整個手肘接近九十度。重點同樣在於肩胛骨內夾,同時小腹維持收緊。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