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健康

胃病2大主流50歲是分水嶺!1招逆轉胃癌沒開刀也清空癌細胞

新聞中心呂維振
2022-10-24 08:00:00
18,393
收藏
分享
腸胃健康與飲食有重大關係,影響飲食的因素又以食物種類及衛生環境影響最大,台灣因為這兩大因素,近10年主流的腸胃疾病已經大幅改變。不過不同年齡層要關注的疾病還是大不相同:現今50歲以上民眾半數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年輕一輩25%胃食道逆流,不分年齡都要小心大腸習瘜肉。

幽門桿菌感染實際案例



60多歲女性,上腹痛、食欲下降、半年內瘦5公斤,來到張振榕醫師診所,超音波檢查卻正常,可見不是肝膽胰等器官的問題,但是病患排斥做胃鏡。張振榕醫師就轉個彎問她,是否先驗一下幽門螺旋桿菌?


請勿設定超過兩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三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五組超連結

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有需求書沒有需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超級連結!!!!!!!!!!!!!!!!!!!!!!!!!!!

測試資料請你複製URLhttps://media-sit.h2u.io/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由於50歲以上民眾一半比例感染,張振榕心裡很是篤定。隨著確診感染、無痛麻醉胃鏡檢查後,才發現疼痛的來源,竟是胃三分之一佈滿潰瘍,但這已經不是單純感染,而是胃淋巴癌。接著進行抗生素療程,又轉介到大醫院進行為期10天的詳細檢查,患者獲知全身都沒有癌細胞,便提著水果回來感謝張醫師。

張振榕醫師解釋,這個案例的胃淋巴癌是因為幽門螺旋桿菌造成的。原來是因為腸胃密佈著淋巴樣組織,是身體面對吃進來的不乾淨東西,包括病菌等的第一道防線。淋巴細胞長期因幽門螺旋桿菌刺激而增生,一時突變成為癌細胞。但因為是細菌感染增生,所以有可能逆轉,只是機率為75%,不能完全擔保。

想要檢查自己究竟有沒有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其實很簡單。張振榕醫師指出,「碳13吹氣檢查」是最準確也最簡便的方法,只要吹一口氣就行了。非侵入式的還有檢驗糞便中是否帶有幽門螺旋桿菌抗原,或者也可以抽血檢驗相關抗體。50歲以上民眾到醫療院所吹一口氣,可能就可解決困擾大半輩子的潰瘍宿疾,甚至預防胃癌,何樂不為?

25%台灣人有胃食道逆流困擾



不同於現今中高齡人口多半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2010年至今,則以胃食道逆流為快速崛起的疾病,2020年最新的資料指出盛行率已上升到25%,反倒是幽門螺旋桿菌的病例減少,以張振榕自己的門診來看,約只有十分之一。

「有療法」、「近幾年衛生條件改變」可說是此消彼長的最大原因。胃食道逆流跟「飲食型態西化、生活壓力有很大關係。」張振榕醫師指出,胃因為內臟神經過於敏感、賁門運作不正常,以及排空食物能力不好,使得胃酸不易排出,再加上飲食西化,高熱量、油炸、高糖飲食,讓發生率進一步上升;工作壓力大、三餐作息不正常、熬夜等也是造成的因素。


胃食道逆流症狀為何?如何改善?



更麻煩的是,因為胃食道逆流,食道潰瘍、狹窄,食道腺癌機率提高;患者生活品質大受影響,例如半夜咳嗽,或燒心、喉嚨痛,干擾睡眠。像這些情況還是患者自己會發覺的,如果症狀沒有那麼嚴重,卻還是可能會讓人半夜翻來覆去卻不自知,或是常做夢、一有風吹草動就醒來卻不知原因。這些影響睡眠品質的情況,會與胃食道逆流形成惡性循環。

除了典型的胸口灼熱、感受到酸氣上衝外,不典型的症狀還包括喉嚨沙啞、喉嚨有異物感、痰,及不明原因慢性咳嗽、喉嚨痛或慢性發炎等。

面對胃食道逆流,張振榕醫師建議,三餐定時定量、避免高油飲食、避免甜食、咖啡、茶,充足睡眠,就是預防保健之道,「聽起來很老套,但這就是改變逆流的方式。」

此為《早安健康》10月號雜誌《內臟疲勞》部分內容。完整精采內容全台各7-11、全家超商及誠品、金石堂、博客來網路書店熱賣中!早安健康嚴選免運特惠中~
雜誌2022.10連結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收藏
分享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