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固定坐姿太久,會讓「這個部位」沒力氣
人體的肌肉具有很好的延展性與彈性,透過肌肉收縮與放鬆,可以幫助我們產生身體的動作,但是當我們長期固定在坐姿下,肌肉會產生「適應性」,進而改變原本的肌肉長度與彈性。

以靜態坐姿來說,髖關節及膝關節會持續保持彎曲約90 度,此時髖關節前側的髖屈肌群(如髂腰肌),會因為長時間保持縮短狀態而變得緊繃。反之,位在臀部後側的臀肌(如臀大肌、臀中肌)則會被拉長,而長時間地延展會造成肌肉失能,就好像肌肉忘記了它的功能一般,不容易收縮且變得無力,因此會這個臀肌無力的現象稱之為「臀肌失憶症」。
透過單腳蹲,檢測臀肌失憶症
最常被用來測試臀肌是否失能的方法是「單腳蹲」動作,當我們單腳站立並緩慢向下蹲時,可以觀察膝蓋在往下蹲的過程是否出現內八,而無法保持朝向正前方,以及兩側肩膀與骨盆高度是否維持一致,或是身體出現明顯的歪斜,甚至是大幅度晃動等現象。


當我們的臀肌不會出力時,我們的髖關節動作控制能力就會下降,因此,有久坐習慣的人離開椅子,呈現站立姿勢時,骨盆仍有很高的機會受到髖屈肌群過度緊繃地拉扯,而將骨盆向前旋轉,出現「骨盆前傾」現象。
骨盆前傾會帶來什麼問題?除了腰痠背痛以外,下一頁看看更多治療師的提醒!
骨盆前傾不好嗎?
其實骨盆前傾,是一種身體關節的活動方向,本來就是完全正常且必要的動作,無論是彎腰撿東西、坐下、站立,甚至是行走,骨盆前傾都會參與其中。真正的問題其實是久坐辦公族,已經讓前傾所導致的「肌肉不平衡」變成生活常態,導致身體逐漸失去正常的靈活度,無法自由地改變骨盆角度,這才是問題的來源!

首先,骨盆前傾的姿勢會導致腰椎向前凹,當曲度過大時會讓腰後側的肌肉緊繃僵硬,出現下背痠痛的症狀,日積月累下還會導致椎間盤因為受壓不均而退化。另外,每一節腰椎之間的關節面,也可能因不當受力而磨損,甚至增生骨刺,進而壓迫到腰椎神經,造成屁股痠痛、腳麻無力或走路不穩等問題。

骨盆前傾除了會導致腰椎過度前凹以外,骨盆上方往前旋轉時,也會將連接在骨盆上緣的腹部核心肌群拉長,導致核心肌群無力及小腹凸出,同時,身體為了維持平衡,胸椎會往後凸,進而產生了駝背圓肩的姿勢。

怎麼知道自己有沒有骨盆前傾?又該如何改善?下一頁看看治療師的更多整理教學!
骨盆前傾的自我檢測
了解骨盆前傾可能造成的負面影響後,要如何初步檢測自己是不是有這個現象呢?一起來試試在家就能自己做的簡單測試:「靠牆站立測試」。
測試方法
抬頭挺胸後背對牆壁站立,將後腦杓、肩膀與臀部貼齊牆壁,接著將一隻手往後伸到腰部後方,觀察腰部與牆壁之間的空隙距離。

測試結果分析
這個測試動作可以初步篩檢自己的骨盆是否有前傾的傾向,不過有許多其他因素可能會對這個測試的準確度產生影響,包含天生骨架結構、肥胖程度等。但是初步的觀察結果若屬於於理想狀況,那麼恭喜你!可能暫時沒有這個問題!若已經存在有潛在風險或高度風險者,趕緊跟著本章節所建議的運動,一起改善骨盆前傾的問題吧!

正確的運動才能改善骨盆前傾現象
- 脊椎活動度:貓背運動、嬰兒式
- 髖關節伸展:髖前側伸展、大腿後側伸展
- 核心訓練:死蟲運動、V型撐體
- 臀肌訓練:橋式運動、彈力帶深蹲


本文摘自《10分鐘終結痠痛手冊》/黃琳玲(物理治療師)/尖端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