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健康

乾癬是一種免疫失調!女中醫補血潤燥養肝腎,2招解毒又止癢

早安健康鍾佩錦
2021-08-23 16:30:00
21,427
收藏
分享
免疫系統就像是身體裡的一支部隊,當發現有外來病菌或病毒時,免疫系統大軍就會產生抗體「抵禦外侮」,攻打病菌避免生病,但當免疫系統失衡時,這些抗體反而會轉向攻擊正常的細胞,讓身體出現不同的程度的發炎,進而引起身體各式各樣的症狀,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自體免疫疾病」。

自體免疫系統患者愈來愈多的原因?



進年來,像這樣「網內互打」的自體免疫患者愈來愈多,陳淑媛中醫師引健保資料庫的資訊指出,自2006年至2015年的統計,10年來台灣自體免疫疾病申報人數增加73%,總人數約增加10萬人左右。

請勿設定超過兩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三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五組超連結

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有需求書沒有需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超級連結!!!!!!!!!!!!!!!!!!!!!!!!!!!

測試資料請你複製URLhttps://media-sit.h2u.io/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自體免疫疾病幾乎可發生在人體的任何部位。」陳淑媛中醫師說明,目前發現的自體免疫疾病至少有80種,症狀繁多造成全身大小病痛不斷。

為何自體免疫患者愈來愈多?陳淑媛中醫師回應,雖然目前自體免疫疾病的致病原因尚未有定論,但普遍認為「遺傳性質」加上又暴露在「危險的環境因子」,就容易誘發自體免疫疾病。

  • 遺傳因素:如全身性紅斑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和僵直性脊椎炎等,通常會有明顯的家族史。
  • 環境因素:研究發現,70%的自體免疫疾病是受環境因素而誘發。

陳淑媛中醫師引研究舉例,發現吸菸及暴露在有機溶劑環境(染髮劑、廢氣等)中,會提升類風溼性關節炎發病的風險。另外,女性荷爾蒙也是一個誘發因素,台灣女性罹患自體免疫疾病是男性的4倍。

另外可能誘發的因素還包括,免疫失衡、感染及壓力等,都是可能誘發自體免疫疾病的因素。

「一個人可能同時患有超過一種自體免疫疾病,」陳淑媛中醫師進一步說明,其反應症狀表現和嚴重的程度取決於發生的身體部位和類型,也可能受到其他因素影響,如年齡、激素等。

自體免疫疾病常見症狀

  • 疲勞
  • 低度發燒
  • 身體不適
  • 肌肉痠痛和關節痛
  • 皮膚不同部位出疹

正氣衰弱免疫力就失衡



自體免疫疾病在中醫中又是如何解釋的呢?陳淑媛中醫師說,中醫並沒有自體免疫這個名詞,但其中的「化失其正」或「不正之氣、正邪相爭」,與人體免疫反應失去平衡的觀念是類似的。

陳淑媛中醫師說明,西醫所說的免疫系統原理,應能以「正氣」解釋。五臟六腑之氣會因其中一個臟腑的衰弱,導致正氣下降,就會影響體力。

「因為自體免疫疾病常與先天體質或遺傳有關,中醫稱這種遺傳體質為『不正之氣』。」上述提及的過勞、氣候變化或環境因素等外界干擾因素,中醫稱其為「邪氣」。而當正氣與邪氣抗衡時,就會引發自體免疫的炎症反應,反覆的「正邪相爭」最後就會導致「痹」,也就是「氣血不通」的結果。

而因為身體一直花力氣打自己人,當有真正的病菌「外敵」入侵時,反而會因身體戰力不足造成感染。

自體免疫疾病有非常多種,陳淑媛中醫師與我們分享臨床的「乾癬」患者案例。

「乾癬是一種慢性的自體免疫皮膚疾病,是免疫系統過度活躍、攻擊正常細胞導致,會加快皮膚細胞的生長週期。」

陳醫師與我們分享,臨床上曾有一位45歲的婦女為全身性尋常性的乾癬患者,初診時表示從自己12歲第一次發病,30年來反反覆覆的發作,而因為四肢皮膚乾癬特別明顯,讓她始終只敢穿長褲或長裙,因此她最大的願望就是控制乾癬,自己可以「穿上短褲與短裙」。

避免皮膚出亂子!下一頁中醫師教你預防乾癬,日常保健4原則


吃錯食物就像吃錯藥!調節免疫關鍵在平衡



「對很多自體免疫疾病來說,食物就是藥,吃錯食物就跟吃錯藥一樣。」提及中醫如何治療自體免疫疾病,陳淑媛中醫師強調,很多人誤以為「容易感染生病」是免疫系統下降的結果,因此為了要強化免疫力,刻意進補或補充保健食品,但這樣反而會讓免疫系統更加不穩,而反反覆覆發病,「最重要的關鍵是平衡免疫系統。」

中醫內服外用分階段調理、治療乾癬



除了內服中藥外,中醫治療乾癬同時會配合外用藥及針灸等方式。

內服藥

  • 第一階段:發作期以清熱涼血、瀉血分熱為主。陳醫師說明,通常會使用「五味消毒飲」「龍膽瀉肝湯」及連翹等中藥。
  • 第二階段:緩解期以滋養肝腎、養血潤燥為主。通常用知柏地黃丸、加味消遙散及連翹、桃仁、杏仁、丹參、黃芩等。
  • 第三階段:此時為固本期,需要益氣健脾和胃滲濕及滋補肝腎。常用參苓白术散、六味地黃丸加上知母、桑白皮、玉竹等。

針灸

曲池、合谷、血海、三陰交4個穴位。

中藥外洗劑

使用苦參根8錢、黃芩8錢和荆芥穗8錢,加上3000cc 冷水浸泡20分鐘,再將其用大火煮滾放涼後就可以外用洗頭、濕敷患處或泡澡,有助緩解皮膚乾癢及脫屑。

醫師4原則+2穴道!避免誘發乾癬



「情緒、壓力、生活作息及飲食都可能誘發乾癬,或讓乾癬的症狀加劇。」陳淑媛中醫師列出下列4個日常保健原則:

  1. 保持生活規律作息,早睡早期,不熬夜、不過度勞累。
  2. 適度舒緩壓力,可從事一些緩和運動,如散步、瑜伽等。
  3. 飲食以清淡為主,避免炸物、堅果類、薑母鴨、麻油雞等發物。
  4. 注重皮膚保溼,洗澡時要避免水溫過高,並勤擦保濕乳液,乳液可盡量選擇「無香精、無酒精、無刺激性」的類別。

穴道按摩

  • 合谷穴:位於手指的拇指和食指之間。    
  • 曲池穴:彎曲手肘,位於手肘外側的肘窩橫紋盡頭。

藥浴泡澡

材料:苦參根30克、白蘚皮30克、木賊10克、當歸5克
功效:清熱解毒、活血潤燥,所有乾燥型皮膚都適用。

做法:
  1. 加2000cc冷水浸泡20分鐘,用大火煮滾備用。
  2. 可以將中藥水倒入浴缸中泡澡約15-20分鐘;或用無菌紗布沾煮好的中藥水,外敷局部,每次20分鐘。
「對付乾癬一定要有恆心毅力,」陳淑媛中醫師鼓勵大家,只要能夠好好配合醫師的處方藥物治療,同時在日常生活維持正常作息、減少壓力及負面情緒,相信一定能夠降低乾癬的復發率。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收藏
分享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