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泌尿道感染讓人坐立難安,明明剛上完廁所,卻立刻又有尿意,解尿時的疼痛更是令人難以忍耐,生活品質大受影響。根據統計,女性一生中有50~60%機率會感染尿道炎、膀胱炎等泌尿道疾病,感染率是男性的8倍之多!特別是夏季氣候悶熱,更是泌尿道感染的好發季節。本次健康連線泌尿科醫師鄒頡龍替大家解答,究竟為何女性更容易感染?日常生活中又該怎麼預防呢?
「女性的尿道結構比較短,只有2~4公分。」為什麼女性泌尿道經常反覆感染?鄒頡龍醫師說明,最主要是出在男女的生理結構不同,尿道短就容易讓外界細菌長驅直入,從尿道跑到膀胱導致發炎。
女性更容易泌尿道感染的原因?
「女性的尿道結構比較短,只有2~4公分。」為什麼女性泌尿道經常反覆感染?鄒頡龍醫師說明,最主要是出在男女的生理結構不同,尿道短就容易讓外界細菌長驅直入,從尿道跑到膀胱導致發炎。
請勿設定超過兩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三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五組超連結
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有需求書沒有需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超級連結!!!!!!!!!!!!!!!!!!!!!!!!!!!
測試資料請你複製URLhttps://media-sit.h2u.io/
鄒頡龍醫師也補充,泌尿道感染不單只有膀胱發炎而已,以女性來講,泌尿道分為下泌尿道及上泌尿道,前者包括膀胱、尿道;後者則包含輸尿管及腎臟。細菌經由尿道抵達膀胱,就會造成膀胱發炎,而若再持續向上經由輸尿管進入腎臟,就可能引發嚴重的腎盂腎炎。
下腹部不適、排尿異樣等,常讓人懷疑自己是否泌尿道感染,鄒頡龍醫師列出4項最常見的症狀。
老年婦女夜尿、意識變化、講話混亂...當心泌尿道感染
鄒頡龍醫師說,無論幾歲的女性都可能發現泌尿道感染,但對健康威脅最大的是老年女性,但往往因老化神經變得較不敏感,所以當發生感染時,表現出的症狀可能與一般常見症狀不太一樣,「這時候要小心可能是我們沒發現到的感染。」
老年人是泌尿道感染的高危險群,鄒頡龍醫師指出,尤其本身有以下5症狀的人更要注意:
面對總是反覆發作的泌尿道感染,下一頁醫師教你6件事做好全面預防!
性行為前後特別注意
開始有「性行為」的女性也常會有泌尿道感染的困擾,鄒頡龍醫師就分享,有女性患者對此很焦慮,因為害怕泌尿道感染而長達半年沒有與先生行房,但性行為也是維繫伴侶間情感的重要方法,為防感染而中斷並非好方法,可以運用其他方法避免泌尿道感染。
此外,日常生活也要培養一些預防感染的好習慣,包括:
多喝水
大家都知道喝水很重要,但一天究竟要喝多少水才夠?鄒頡龍醫師回應,可以用「體重(kg)x30」簡單算是來計算自己一天的飲水量。但他也提醒,每個人的工作及生活型態不同,若做勞力性質、常曬太陽或在廚房工作等,這樣的人每天和水蒸發量較多,就要記得多多補充。
想知道自己水喝得夠不夠,可以從尿液顏色觀察,鄒頡龍醫師提及,若發現尿「又黃又濁」就代表水分不足,「小心泌尿道感染找上門。」
選對內褲材質
鄒頡龍醫師指出,多選擇棉質透氣的內褲,就能避免會陰部潮濕,預防泌尿道感染。
如廁後正確擦拭
「記得由前往後擦。」鄒頡龍醫師指出,這樣才不會將帶著大腸桿菌等細菌的糞便,往前帶到陰道或尿道引發感染。
避免憋尿
憋尿是許多女性很常有的習慣,鄒頡龍醫師以膀胱的生理構造說明,正常膀胱容量,約400至500 C.C.,一天的排尿量大約是1500至2000 C.C.,所以一天正常的排尿次數約是落在4至6次的範圍。
「但也不是說有尿馬上就去尿,就不是憋尿。」鄒頡龍醫師進一步解釋,重點是應該要維持在合理的尿量,尤其有些患者為了不要出現「憋尿」這個行為,所以就少喝一點水;或工作因素無法上廁所乾脆不喝水,時間久了這都繪影響膀胱功能,甚至影響專注力。
因此,鄒頡龍醫師提醒,適度補充水分且約300至500 C.C的尿量就要解尿,且間隔最好別超過4小時。
避免用力解尿
鄒頡龍醫師分享,在臨床上常看到有些女性會習慣「肚子用力」解尿,也有研究發現,42%的健康中年女性習慣解尿時肚子用力,對此,他提醒長期以此方式解尿,會導致膀胱收縮力下降;若本來就有尿失禁或膀胱下垂的人,可能「愈解愈嚴重、下垂」。
現在我們知道日常的正確清潔對於預防感染很重要,但有些女性會習慣特別「沖洗陰道」減少感染的風險,對此,鄒頡龍醫師說「不太建議」,因為陰道中有許多乳酸菌,本身呈現「微酸性」就能防止細菌入侵,若沖洗過頭就可能連同好菌一起被沖刷掉。
至於多吃蔓越莓是否有幫助,鄒頡龍醫師提及,蔓越莓是預防泌尿道感染的研究中被討論最多的食材,多年前就有研究認為蔓越莓能減少細菌在泌尿道上的附著,認為有助預防感染,所以並不反對適量食用,但他提醒,要特別小心許多市售的蔓越莓果汁「糖分較高」,攝取時要特別注意熱量;此外,腸胃不好的人也要特別注意,吃太多蔓越莓可能引發「火燒心」胃食道逆流等症狀。
泌尿道感染的輔助性療法
鄒頡龍醫師補充,在歐洲泌尿科指引中有提到兩項食用產品,分別是益生菌及甘露糖。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5成女性會被纏上!6招讓惱人泌尿道感染別再來
泌尿道感染症狀有哪些?
下腹部不適、排尿異樣等,常讓人懷疑自己是否泌尿道感染,鄒頡龍醫師列出4項最常見的症狀。
- 排尿疼痛:排尿時尿道出現燒灼感,或排尿後感到尿道疼痛。
- 頻尿:經常感到尿急頻頻跑廁所,有尿的時候憋不住。
- 恥骨上疼痛:下腹部不適感。
- 血尿:非月經期間尿液有血或擦拭時發現出血。
老年婦女夜尿、意識變化、講話混亂...當心泌尿道感染
鄒頡龍醫師說,無論幾歲的女性都可能發現泌尿道感染,但對健康威脅最大的是老年女性,但往往因老化神經變得較不敏感,所以當發生感染時,表現出的症狀可能與一般常見症狀不太一樣,「這時候要小心可能是我們沒發現到的感染。」
- 夜尿加劇:一個晚上可能醒來十幾次跑廁所。
- 尿失禁:本來不會漏尿,卻突然控制不住需要包尿布。
- 意識變化:沒有發燒卻產生意識不清、混淆的症狀,講話講不清楚等。
老年人是泌尿道感染的高危險群,鄒頡龍醫師指出,尤其本身有以下5症狀的人更要注意:
- 糖尿病:抵抗力差,「尿是甜的」就容易感染。
- 膀胱過動症:特色是頻尿,患者因此不敢多喝水,導致水量攝取不足,引發感染。
- 骨盆底脫垂:除了子宮外,最容易突出脫垂的就是膀胱,這種狀況就容易尿不乾淨、頻尿,一樣容易引發感染。
- 膀胱無力症:壽命增長,膀胱老化漸漸無力,也會出現尿排不乾淨的症狀。
- 尿道狹窄:停經後的女性因荷爾蒙缺乏,尿道變得狹窄,就容易產生排尿困難,跟男性的攝護腺肥大有點類似。
面對總是反覆發作的泌尿道感染,下一頁醫師教你6件事做好全面預防!
全面預防泌尿道感染,日常生活做好6件事
性行為前後特別注意
開始有「性行為」的女性也常會有泌尿道感染的困擾,鄒頡龍醫師就分享,有女性患者對此很焦慮,因為害怕泌尿道感染而長達半年沒有與先生行房,但性行為也是維繫伴侶間情感的重要方法,為防感染而中斷並非好方法,可以運用其他方法避免泌尿道感染。
- 前後都要多喝水
- 開始前要清潔乾淨
- 結束後立刻排尿
- 服用一次性抗生素:若上述方法都做了,仍舊只要一從事性行為就感染的話,鄒頡龍醫師建議,可以考慮看醫生服用「一次性的抗生素」,能有效防止細菌。
此外,日常生活也要培養一些預防感染的好習慣,包括:
多喝水
大家都知道喝水很重要,但一天究竟要喝多少水才夠?鄒頡龍醫師回應,可以用「體重(kg)x30」簡單算是來計算自己一天的飲水量。但他也提醒,每個人的工作及生活型態不同,若做勞力性質、常曬太陽或在廚房工作等,這樣的人每天和水蒸發量較多,就要記得多多補充。
想知道自己水喝得夠不夠,可以從尿液顏色觀察,鄒頡龍醫師提及,若發現尿「又黃又濁」就代表水分不足,「小心泌尿道感染找上門。」
選對內褲材質
鄒頡龍醫師指出,多選擇棉質透氣的內褲,就能避免會陰部潮濕,預防泌尿道感染。
如廁後正確擦拭
「記得由前往後擦。」鄒頡龍醫師指出,這樣才不會將帶著大腸桿菌等細菌的糞便,往前帶到陰道或尿道引發感染。
避免憋尿
憋尿是許多女性很常有的習慣,鄒頡龍醫師以膀胱的生理構造說明,正常膀胱容量,約400至500 C.C.,一天的排尿量大約是1500至2000 C.C.,所以一天正常的排尿次數約是落在4至6次的範圍。
「但也不是說有尿馬上就去尿,就不是憋尿。」鄒頡龍醫師進一步解釋,重點是應該要維持在合理的尿量,尤其有些患者為了不要出現「憋尿」這個行為,所以就少喝一點水;或工作因素無法上廁所乾脆不喝水,時間久了這都繪影響膀胱功能,甚至影響專注力。
因此,鄒頡龍醫師提醒,適度補充水分且約300至500 C.C的尿量就要解尿,且間隔最好別超過4小時。
避免用力解尿
鄒頡龍醫師分享,在臨床上常看到有些女性會習慣「肚子用力」解尿,也有研究發現,42%的健康中年女性習慣解尿時肚子用力,對此,他提醒長期以此方式解尿,會導致膀胱收縮力下降;若本來就有尿失禁或膀胱下垂的人,可能「愈解愈嚴重、下垂」。
沖洗陰道、多吃蔓越莓能防泌尿道感染嗎?
現在我們知道日常的正確清潔對於預防感染很重要,但有些女性會習慣特別「沖洗陰道」減少感染的風險,對此,鄒頡龍醫師說「不太建議」,因為陰道中有許多乳酸菌,本身呈現「微酸性」就能防止細菌入侵,若沖洗過頭就可能連同好菌一起被沖刷掉。
至於多吃蔓越莓是否有幫助,鄒頡龍醫師提及,蔓越莓是預防泌尿道感染的研究中被討論最多的食材,多年前就有研究認為蔓越莓能減少細菌在泌尿道上的附著,認為有助預防感染,所以並不反對適量食用,但他提醒,要特別小心許多市售的蔓越莓果汁「糖分較高」,攝取時要特別注意熱量;此外,腸胃不好的人也要特別注意,吃太多蔓越莓可能引發「火燒心」胃食道逆流等症狀。
泌尿道感染的輔助性療法
鄒頡龍醫師補充,在歐洲泌尿科指引中有提到兩項食用產品,分別是益生菌及甘露糖。
- 益生菌:研究發現,益生菌有助改變陰道酸鹼值,可產生過氧化氫減少大腸桿菌繁殖,因此有很多正面的評價,不過目前仍處在研究證實階段,目前可作為參考用。
- 甘露糖:台灣人可能還不太熟悉,但在歐洲等國的治療指引中都有提到它。甘露糖並非一種糖,而是提煉出來的一種小分子,服用後可將尿液中大腸桿菌的鞭毛包覆住,不要附著在膀胱上,這個理論配合多喝水可以降低泌尿道感染發病的機會。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5成女性會被纏上!6招讓惱人泌尿道感染別再來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