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健康

關節「凍齡」不能只練肌力!國家級復健醫3招減緩關節退化、肌肉不受傷

凃俐雯(台灣運動醫學專科醫師)
2024-06-08
92,614
收藏
分享
肌肉的收縮有三種方式,向心收縮、等長收縮和離心收縮,也就是肌肉收縮時的長度變化,向心收縮是長度變短,等長收縮是長度不變,離心收縮則是肌肉長度變長。

三種收縮方式,決定你的活動力!



這三種肌肉收縮的方式在日常生活中各有不同的意義和功能,分別說明如下:

  • 向心收縮:負責給物體一個速度。
    例如:丟東西、踢東西、跳起來等等。

  • 等長收縮:維持姿勢。
    例如:抱著小孩,提著菜籃,站著不動等等。這些當身體呈現這些靜態姿勢的時候,還是需要肌肉持續收縮的。

  • 離心收縮:減速、緩衝的動作。
    例如:跳起來之後的落地蹲下、衝刺之後的減速停止、把球加速打出去之後的減速收拍,以及把手裡的東西舉起來然後慢慢放下等等。

日常生活中,這三種肌肉收縮的模式都非常重要,影響最基本的人體活動能力,缺一不可。

肌肉拉長時,最容易受傷



以上三種肌肉收縮的模式中,「離心收縮」跟運動傷害的發生最為密切,因此,本書中的訓練動作,都是「減速訓練」,也就是「離心收縮能力」加上「減速技巧」,目的是要讓肌肉在不被拉傷的情況之下,有控制的慢慢延長,慢慢的降速,這樣一來減速的能量才能夠慢慢被吸收、被釋放。

如果肌肉不能慢慢延長,這些衝擊的能量(如落地、突然停止、轉向等)就無法被好好釋放掉,容易撕裂、拉傷肌肉和肌腱,甚至導致關節韌帶或軟骨破裂磨損。在現實生活中,能舉起東西並不難,難的是要能把東西慢慢放下,提得起、但卻放不下,才是導致受傷最主要的原因。


肌肉減速、緩衝能力不夠,更容易發生肌腱病變、關節退化發炎!下一頁看醫師更多解說


想像一下,當高高跳起來的時候,需要大腿前側的股四頭肌進行向心收縮(肌肉縮短),但落地的時候就需要股四頭肌進行離心收縮,也就是肌肉長度要拉長,同時肌肉也要維持住一定的張力,這時候有三種導致受傷的情況:

  1. 如果股四頭肌的長度沒有辦法慢慢拉長,落地時,雙腳承受的地面反作用力會將股四頭肌撕裂,導致拉傷。

  2. 肌肉雖然拉長,但無法保持一定的張力去承受身體的重力加速度,當雙腳一落地時,雙膝關節就會承受重力加速度的衝擊力,造成關節損傷,甚至膝關節會直接撞到地面,不過這是比較極端的現象。

  3. 現實生活中最常見的情況是第三種,也就是股四頭肌的長度雖然有變長,但卻不夠長,股四頭肌雖然有保持一些張力,但是卻不夠多,這樣會同時拉傷肌肉肌腱,也衝擊膝蓋關節,長時間下來,不僅會導致肌腱病變,也會導致關節退化發炎。

其實不只是運動過程中,連一般日常生活都有許多減速動作,就是因為這些動作做得不夠好,才會導致這麼多的拉傷、扭傷和關節損傷,即便是專業的選手,很多人也因為減速做得不好而受傷。不僅是運動員,一般人要避免各種因「動作」而產生的損傷,減速訓練正是預防傷害、維持活動力的重要訓練。

只練肌力,關節還是會受傷



減速訓練的好處,是透過肌肉離心收縮的訓練,讓肌肉緩緩拉長,並維持足夠的張力,避免拉傷肌肉和肌腱,減低關節的衝擊以避免磨損;好的減速訓練可以大幅減少肌肉骨骼系統的傷害,包含避免肌肉拉傷、減少肌腱發炎、減緩關節退化、減輕骨骼的負擔⋯⋯等,不但可以預防運動傷害,也可以減少退化性關節炎的發生率。

「不受傷」對於運動員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當然,對一般人來說也很重要),只要身體能保持健康,肌力和體能才會隨著訓練持續提升,不會有因傷中斷訓練以致體能退化的情況發生,甚至也可說減速訓練能幫助提升運動表現。

下一頁看看提升運動表現、預防膝蓋腳踝受傷的「減速訓練」怎麼做!



離心收縮訓練的重點在於「慢」,放得越慢、離心收縮訓練的效果越好。「減速技巧」主要著重在身體重心的落點與關節間的相對位置,如果身體重心落在不對的地方,或者相鄰關節之間的偏移太大,一樣會對肌肉、骨骼和關節產生損害,因此訓練的重點除了「慢」(減速),還要「穩」,不求「快」、不能「偏」。

減速訓練有預防運動傷害的效果,並能提升對關節的保護力,與一般的肌力訓練不同,目標是希望大家可以透過訓練變得更健康,並避免因運動對身體造成的任何傷害。所以,肌肥大或者最大肌力都不是重點,緩衝減速的各種動作訓練,才是維持身體基本運動力的關鍵能力。

預防傷害的減速訓練動作:膝蓋部位



弓箭步深蹲訓練


  1. 雙腳前後打開,站弓箭步;雙手扶在腰際兩側保持平衡。
    膝蓋
  2. 盡量保持上半身不動,垂直慢慢往下蹲,約花4~6秒;起身時可用一般速度,約花1~2秒。
    ──前後膝蓋都呈90度。
    盡量保持上半身不動,垂直慢慢往下蹲,約花4~6秒;起身時可用一般速度,約花1~2秒

進階版:用弓箭步前、後跨步蹲



  1. 前跨
    站姿,右腳往前跨步,重心踩穩之後,身體慢慢垂直往下蹲(約4~6秒),再垂直起身(約1~2秒)。
    腳踝
  2. 後跨
    延續前跨動作,起身後,右腳往後跨步,後腳踩穩之後,身體垂直往下蹲(約4~6秒),再垂直起身(約1~2秒)。
    後跨腳踝

預防傷害的減速訓練動作:膝蓋部位



墊腳減速肌力訓練─特別針對小腿後側肌群的訓練。


  1. 站在階梯上,左腳踩穩,右腳腳跟懸空,手扶穩牆壁。
    腳踝
  2. 右腳墊起腳尖(約1-2秒),然後再慢慢放下右腳腳跟(約4-6秒)。
    腳踝
※站在階梯邊緣的話,相較於前腳掌的位置,腳跟可以放到水平面以下,對於小腿後側肌肉離心收縮的訓練效果更多。

腳踝

本文摘自《給運動族的身體保健指南》/凃俐雯(台灣運動醫學專科醫師)/幸福文化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