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健康

媽媽手如何復健?物理治療師4招舒緩媽媽手|蔡永裕主任|疼痛麥擱來

早安健康鍾佩錦
2019-06-04 16:00:00
213,405
收藏
分享
S.H.E.成員Ella(陳嘉樺)去年4月誕下兒子勁寶,對兒子「愛不釋手」下,便患上了媽媽手!新手媽媽常忙於替寶貝孩子擠奶、換尿布、洗澡或抱著安撫情緒,若是姿勢不正確又反覆過度使用手腕,就可能導致肌腱發炎。連上班族、美髮師或廚師,都可能是媽媽手的好發族群。

媽媽手是什麼?



媽媽手也稱為「狄奎凡氏症(De Quervain's Tendinosis)」。美國骨科醫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Orthopaedic)資訊網站「OrthoInfo」指出,雙手手腕的拇指側會有兩條韌帶經過,韌帶連接著骨頭與肌肉,並由滑液膜包覆、使其能夠輕易通過腱鞘(sheath)。腱鞘腫脹、腱鞘增厚,都可能在手腕或拇指活動時導致摩擦與疼痛。

請勿設定超過兩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三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五組超連結

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有需求書沒有需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超級連結!!!!!!!!!!!!!!!!!!!!!!!!!!!

測試資料請你複製URLhttps://media-sit.h2u.io/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物理治療師蔡永裕主任說明,簡單來說,手碗與拇指的連接處有兩條肌腱,若與骨頭產生摩擦,長期下來就會引發疼痛,而這個現象之所以叫媽媽手,是因為常好發於新手媽媽身上,因為很多新手媽媽因不熟悉抱嬰兒的正確姿勢,很容易將手腕過度彎曲,肌腱就容易擠壓進而發炎、疼痛。

媽媽手大多是過度使用導致,也可能與懷孕、風濕性疾病有關,最常見的族群為中年婦女。不過,蔡永裕主任也透露,不只是媽媽會有這個問題,他自身也曾經患上媽媽手,其他像是上班族、美髮師或廚師等,因為長期反覆使用手腕,也都可能是好發族群。

媽媽手症狀


  • 手腕拇指側發生突然出現或逐漸顯現的疼痛,並可能向上延伸到前臂,當動作使用到手部、拇指時疼痛會加劇,特別是抓握物品或轉動手腕時。
  • 手腕拇指側可能有肉眼可見的腫脹,並可能伴隨充滿液體的囊腫。
  • 活動手指時可能有卡住不順、發出喀喀生的感覺
  • 疼痛和腫脹可能導致手腕、拇指難以活動

美國國家老化研究所(National Center for Advancing Translational Sciences)遺傳與罕見疾病資訊中心(Genetic and Rare Diseases Information Center)指出,媽媽手的初步治療會以固定拇指與手腕,或是注射皮質類固醇幫助減少發炎為主。如果注射療法效果不佳,則可能需要以手術治療。

媽媽手如何舒緩?戴護腕、亂按壓都NG



蔡永裕主任指出,臨床上看過很多患者會帶護腕,但這其實沒幫助。因為戴護碗的同時也約束了手部肌腱的動作,反而更容易產生摩擦。此外,還有患者喜歡強力按壓疼痛處,但若是用錯方法,就會愈壓愈痛、愈壓愈腫,適得其反。

媽媽手很容易反覆發作,蔡永裕主任表示,主要是因為我們日常生活中很難避免用到拇指與手腕,反覆使用加上姿勢不正確就容易再次復發。

他以「扭毛巾」為例,許多人扭毛巾的姿勢錯誤,導致手部肌腱容易受到牽伸,引發疼痛。正確的方法應是盡量用拇指側邊抓穩毛巾,再做扭轉,盡量不要用手指下壓、內摳的方式,就能避免媽媽手。蔡永裕主任也建議患者,可將手腕肌腱微微延伸,每次大概10秒左右,藉此讓肌腱能適當舒展。

正確緩解媽媽手!下一頁分享舒緩動作給您!


媽媽手4動作正確舒緩



緩解腕關節壓力



  • Step1:將患側手放在兩腿之間,並先將手肘打直,再微微後縮。
  • Step2:用另一手輕推手肘中線,向外推再回到原位,來回重複10次。

增加肌腱延伸度



  • Step1:將患側手手肘彎曲,拇指朝上。
  • Step2:另一手覆蓋患側手的虎口,拇指壓著患側手的掌骨,牽伸肌腱,此時會感覺到肌腱被拉扯,持續約5-10秒。重複10次。

增加腕關節活動度



  • Step1:另一手壓在患側手掌骨上。
  • Step2:患側手的拇指依序朝「上、內、外」方向活動。每個小時做10次。特別注意全程手腕應處於不會疼痛的狀態。

媽媽手痛點按摩



  • Step1:患側手手肘彎曲,將拇指收於掌心,並將手腕朝下。
  • Step2:另一手拇指壓住手腕痛點,並以「單向按摩」,不要來回。做完10次就能休息。特別注意全程手腕應處於不會疼痛的狀態。

媽媽手臨床上如何治療?



至於媽媽手是否能夠手術處理?蔡永裕主任回應,現在比較流行是增生療法,或血小板的注射,能夠促進組織修補。另外也有人使用震波療法,鬆解肌腱沾黏的地方。

但傳統上仍以物理治療為主,包括超音波、甚至做一些微電流的刺激,減緩疼痛,再從事適當的運動訓練,就能達到舒緩效果。

參考資料:
  1. https://orthoinfo.aaos.org/en/diseases--conditions/de-quervains-tendinosis/
  2. https://rarediseases.info.nih.gov/diseases/9413/de-quervains-disease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收藏
分享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