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健康

肌瘤、氣喘…醫師吃出慘痛代價!4招體質還原餐自動除濕解毒

早安健康王之義、鍾佩錦
2021-08-02 16:30:00
201,293
收藏
分享
明辨體質是治病與養生的第一步,因為體質的差異決定了用藥的方向、疾病走向與調理的目標。體質也是變動的,隨時關注身體的變化才能保持平衡,避免成為疾病最愛的體質。

台灣常見的體質有哪些?



中醫師莊雅惠說明,中醫體質分成五大類,分別如下:

請勿設定超過兩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三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五組超連結

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有需求書沒有需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超級連結!!!!!!!!!!!!!!!!!!!!!!!!!!!

測試資料請你複製URLhttps://media-sit.h2u.io/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1. 雙虛型(氣虛加血虛)
  2. 燥熱型
  3. 痰濕型
  4. 氣鬱型
  5. 血瘀型

台灣女生要特別小心氣鬱?該如何調理?



氣鬱就是情緒鬱結,常因為精神抑鬱或壓力過大而引起,是現代人常見的通病。例如常常會頭痛不舒服、心情憂鬱、睡眠不好,或是胸悶喜歡嘆氣、消化不良,不是便秘就是拉肚子,全身緊繃。

莊雅惠中醫師提醒,此類型的人要記得別把自己繃得太緊,「喚醒心中的小太陽」,適當轉換不好的情緒,並且多多走動。「當心情愉悅時,氣血就會順暢。」

愛吃冰導致體質變冷?



莊雅惠中醫師以自己高中的經驗分享,當時可以不吃飯卻一定要吃剉冰,也因此體質不知不覺就變得寒冷。她表示,自己在離婚後三年長了「子宮肌瘤」,同時寫第一本書時因趕稿熬夜,竟還發了氣喘,都是因為體質寒冷對循環的影響。「從此之後我就不太敢吃冰了。」

但難道永遠無法吃冰了嗎?如果很想吃冰該怎麼辦呢?對此,莊雅惠中醫師傳授一個方法。比如說今天想吃芒果冰時,就可以加一點點「龍眼乾」在裡面,可以利用龍眼乾平衡芒果冰的清涼,讓身體不會受寒。

她也補充,挑選吃冰的時間非常重要,建議在太陽還在的時候吃,避免太陽下山時才吃,否則當體內陽氣不足時,再怎麼補充桂圓(龍眼乾)或葡萄乾散寒,寒氣都還是不容易祛除。

不同體質吃錯東西或貪吃後的補救法?



莊雅惠中醫師表示,我們都知道飲食要均衡,但中醫更講究要「根據體質攝取食物」。例如,氣血雙虛的人就不應該吃寒冷食物;而若是燥熱體質的人,則不應該常吃上火的東西。

但總有貪嘴和應酬等很多藉口,萬一吃太多生冷、燥熱等食物時該怎麼辦?醫師提供了補救的解毒方法!

吃到生冷食物的補救措施:溫熱中和法


  1. 假設是寒涼體質的人今天要去吃下午茶,會吃冰品喝涼飲,就可以在赴約前先喝一杯熱飲暖暖身子,例如紅棗茶,回家後也可以再喝一杯散散寒氣。

  2. 想要吃蛤蜊、螃蟹等較寒性的食物時,記得要以薑、紫蘇或醋等溫暖的食物搭配,就可以將寒邪代謝出去。


吃到燥熱食物的補救措施:涼潤中和法



  1. 若是燥熱體質的人,大家要一起去吃麻辣鍋時,就可以先準備好青草茶或菊花茶,吃麻辣鍋時搭配飲用,回家後也可以繼續喝茶,中和燥熱。

  2. 吃燥熱食物時可與涼潤食物一起吃,如羊肉與大白菜、西瓜與芭樂、或進食後吃番茄、綠豆銀耳湯、蓮藕薏仁湯、薄荷綠茶、蘆薈汁、蜂蜜水、甘蔗汁或冬瓜茶等涼潤食物以中和燥熱。

    例如,想吃龍眼,但一吃嘴巴就會破時,建議可以「一顆龍眼一顆番茄」搭配,就能夠涼潤口腔黏膜,降低嘴破的機率。

莊雅惠中醫師說,可以試著認識所有食物的屬性,就能夠變身成為養生達人!

日常生活如何調整體質?下一頁中醫師推薦居家常備2法寶自我保健!


日常生活可以如何調整體質?



「中醫有一句話:冬病夏治。」莊雅惠醫師也以疫情為例表示,我們害怕新冠疫情在冬天會反撲,因此建議在夏天時就可以藉由中醫師調整體質,讓體質維持在良好狀況,提升抵抗力,若真的病毒侵襲時,也比較不容易產生嚴重的後遺症。

她也推薦,在家中可以常備「紫蘇及薄荷」,根據研究,兩者具有減輕病毒活性的趨勢。可以選用中藥中乾燥的紫蘇或薄荷放在冰箱中,今天若有不舒服的症狀,可以用紫蘇:薄荷=1:1的比例泡水飲用。夏天薄荷多加一點可以消暑;冬天紫蘇多加一點則可以散寒。

一直喝水卻還是覺得口渴?

莊雅惠中醫師說明,中醫的陰是泛指身體的體液。包括水分、血液、黏液,甚至部分的微量元素。當喝了水仍無法解渴時,建議吃一些滋陰的食物或中藥,如百合、蓮藕、白木耳或是豆腐等。

她也表示,有時當我們身體火氣大時,也會感到非常渴以及燥熱,因此除了補充營養素及水分外,有時中醫還會開退火氣的藥物讓患者服用。因此若常出現喝了水卻仍未解渴的狀況時,記得可以就醫,請中醫師幫忙調整,讓身體的陰陽能夠平衡。



此為《早安健康》8月號《不生病的體質養生法》部分內容。完整精采內容全台各7-11、全家及誠品、金石堂、博客來網路書店熱賣中!早安健康嚴選免運特惠中~

8月號雜誌連結

三伏貼教母 莊雅惠中醫師正式開課!台灣第一堂0基礎中醫線上課程【中醫五臟排毒✅:從系統知識到對症實作16堂課|體質辨認•望診檢測•經絡穴道•藥膳茶飲•熱敷鬆筋•刮痧清毒•拔罐除瘀】7.3-7.10 只有7天!限時超早鳥最低價下殺3折,再贈穴位圖+按摩棒>>https://bit.ly/3NPMX3f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收藏
分享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