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健康

增肌存骨本抗病慢老!骨科名醫教你3動作甩開骨鬆+肌少

新聞中心吳慧禎、李芸
2022-12-28 08:00:00
31,617
收藏
分享
隨著年紀越來越大,最怕肌肉、骨骼跟著歲月流失,年過40後,每十年肌肉量就會流失8%,導致手腳漸漸無力,開始提不了重物、爬不了樓梯,甚至連走路都越來越慢,最後就到了走不動的地步。骨科醫師蔡凱宙提到,過去大家重視預防骨質疏鬆、害怕骨折,後來逐漸發現,其實骨骼健康和肌肉流失息息相關,因為造成骨質疏鬆的「前一步」就是肌少症!換句話說,如果要保護骨骼健康,就必須留住身上的肌肉,而想要留住肌肉,那就必須要「動」!


改變肌少症就能防骨鬆,留住肌肉第一步:自己做菜吧!



「沒有一種鈣片吃了以後不用動就會長骨頭!」蔡凱宙醫師說明,肌肉和骨骼是一體兩面,骨頭為靜態的平衡,肌肉則是動態的平衡,身體活動的時候會將血流帶到全身,當血流進入骨頭,骨頭才會生長,「當你沒辦法動的時候,靜態的平衡一定會流失。」因此,要保持骨骼健康一定需要活動。

請勿設定超過兩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三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五組超連結

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有需求書沒有需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超級連結!!!!!!!!!!!!!!!!!!!!!!!!!!!

測試資料請你複製URLhttps://media-sit.h2u.io/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為什麼說「肌少症」的下一步很可能就是骨質疏鬆呢?蔡凱宙醫師認為,造成肌少症的核心原因就是「不想動」,像現在外送平台發達,很多人懶得煮了、每天打開手機直接叫外送,但是買菜、煮飯的過程,都是動到身上肌肉的機會,也會動用到視、聽、嗅、味、觸各個感官,對身體是很好的刺激,「所以我認為最重要、要改變肌少症的重點之一,就是自己做菜!」


要動不難,難的是找到「動機」能持續動起來



想要促使自己動起來,最重要、也最困難的就是動機!蔡凱宙醫師分享,曾經有個病人已經坐輪椅多年,原本怎麼樣都不肯復健,但是因為女兒要結婚,他想要牽著女兒走禮堂,就有了開始鍛鍊身體的動力。因此他認為怎麼運動不是最重要的,「我們現在一直講說這個動作怎麼做、那個動作怎麼做,事實上是不對的,重點是要引起動機!」

一般人如果沒有要嫁女兒、上舞台,怎麼找到動機呢?蔡凱宙醫師常常跟病人說,「不要連累到別人」就是很好的動機!每天好好打理自己的生活,頭髮梳整齊、身體洗乾淨的同時,也需照顧到骨頭和肌肉,每天動一動、洗一洗。因此他特別發想一套「520筋膜操」運動,設計動作希望能幫助大家簡單、快速運動到全身肌肉,目標是身體輕鬆,老後不需要醫師、安養院,就能維持自己的生活品質。



檢測肌力夠不夠!計時7分鐘,你能走多遠?



如果想要檢視自己的肌力是否流失,透過走路就能簡單測試,主要有2種方式。蔡凱宙醫師說明,其實最常見檢測肌少症的方式為「Time up to Go test(計時起立行走測試)」,只要在家裡擺一張椅子,計算「從椅子上站起來、往前走數公尺後折返、再坐回椅子上」這段過程所需時間,如果無法在一定時間內完成,可能就是肌少症的警訊。但通常是短距離、短時間的測試,例如1秒要能走0.8公尺,所以5秒內要走完4公尺。

不過,一般的行走測驗執行方便,適合研究使用,但是在日常生活中,除了行走速度,能夠撐多久也很重要,蔡凱宙醫師建議將檢測的時間和距離都拉長,可以抓350公尺的距離,測試自己能不能在7分鐘內走完,代表1分鐘至少要走50公尺,且能持續7分鐘,「測幾秒鐘有什麼意思?至少能走7分鐘、走夠遠,你才有可能去買菜阿!」

對於健康的成人而言,1分鐘走100公尺很容易;一旦老人家體力下降,7分鐘內連350公尺都走不到,代表1分鐘連50公尺都走不完,生活品質真的就會大受影響,更顯示肌肉量不足的大問題。蔡凱宙醫師建議觀察3個月,如果能進步到走完350公尺,也有機會免於手術。

糖分催人老,「糖吃太多」也是肌肉量流失的兇手



想要留住肌肉,除了運動外也別忘了飲食的影響,「少吃糖」就是醫師很強調的保養重點!「放眼望去,一條路上有飲料店、甜點店、麵包店,我們整條路都是在賣糖!」蔡凱宙醫師認為,現代人常吃下過多高糖食物和精緻澱粉,導致熱量爆表,這些身體用不完的能量,都會變成脂肪堆積在身上,還會導致大小疾病,例如糖尿病、筋膜炎、關節炎,身體老化的速度也會加快,因此他強調,「減糖」對於治療所有疾病都很重要。

蔡凱宙醫師在診所要求患者執行減糖飲食,也會提醒「鹽份」應適量攝取。因為減糖的同時,體內胰島素波動,會導致身體排尿頻繁、將水分和電解質都帶走,但是人體就像一個電池,如果電解質不夠,身體也會沒電,出現抽筋、頭痛、癲癇等症狀,因此仍要適度攝取鹽份為身體補充足夠的電解質、維持平衡。

不分年齡動起來,3招居家訓練安全增肌、防骨鬆!



如果發現自己有肌肉無力的狀況,或是想開始好好保護自己的肌肉、骨頭,蔡凱宙醫師推薦3種訓練方式,利用唾手可得的工具,在家就可以訓練肌肉和反應能力。他也說明,運動的方式很簡單,但是要做到才有用!只要一天撥出3、5分鐘,就可以防止身體越來越虛弱,也能減少跌倒風險!

招式一:米球拋接



蔡凱宙醫師推薦,可以利用「米球」進行居家鍛鍊,訓練自己的肌肉和反應能力。而且米球的製作方式簡單,利用舊襪子和米粒就能完成,不需要特地到運動用品店購入昂貴的運動器材!

米球做法:
1. 準備1個紙杯裝白米(約300公克即可)
2. 將襪口套住杯口,倒入白米
3. 襪子打結後,再將襪口後翻包住即可。

【動作1:上拋橫抓/繞抓】將米球上拋後,在從側面將米球橫抓;橫抓達成後,可以換成先將手繞一圈後再抓住米球。右手練完後再換鍛鍊左手,並讓兩手拋抓的速度都能越來越快。

【動作2:膝踢掌接】用膝蓋將米球向上踢高,就像在踢毽子一樣,再用手接住米球。也可以自行變換各種米球的踢、接方式。

【動作3:多球拋接】如果覺得一顆球的拋接太簡單,可以增加球的數量至2顆、3顆、4顆,用雙手互相拋接多顆球。進階版的拋接一開始可能沒那麼容易,但是可以慢慢練習,過程中會讓反應速度越來越快,醫師風趣地說:「這還有一個好處,就是打蚊子會比較快喔!」另外,身體經過鍛鍊,也會變得比較不容易跌倒。

招式二:米球敲湧泉穴



用手拿著米球,用力敲打腳底的湧泉穴,在敲打的同時也能按摩手心的勞宮穴。蔡凱宙醫師說明,這個動作可以補腎氣、腎主骨、肝主筋,利用中醫的理論調養身體。

招式三:扶桌正踏



手肘微彎扶桌,兩腳合併不要內、外八,抬腿踏步。踏步時,雙腳盡量抬高,大腿與軀幹趨近90度,與地面水平,然後再放下。一次踏步30至50下,一天最少要踏到300下。

蔡凱宙醫師表示,這個動作可以幫助膝蓋循環,緩解關節炎,同時鍛鍊肌肉力量。而利用桌子輔助,也能利用手的力氣,讓膝蓋壓力獲得減輕。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抗病「慢老」必先增肌存骨本!名醫教你3動作甩開骨鬆+肌少
收藏
分享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