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台灣估計有五百萬人有高血壓,但是三成的患者自己並不知道,這其實是引發心血管致命疾病最讓人擔心的地方,因為長期處於高血壓的環境,等同於隨時讓高血壓有機會索命,一旦有症狀發生,很可能就是中風、心肌梗塞、甚至各種器官病變,台大心臟內科權威蔡佳醍提醒,定期量測血壓的重要性可能超乎你我想像,至於很多人好奇,吃降血壓藥一定要吃一輩子嗎?醫師分享,確實很多患者成功減藥,透過4個天然護血管的保養方式,有效避免全身因為高血壓遭殃!
以往血壓標準值是「收縮壓140以下、舒張壓90以下」,但目前的血壓標準值則是「收縮壓130以下、舒張壓80以下」,只要任一數字異常,就符合最新版高血壓定義。台大心臟內科醫師蔡佳醍補充,如果是已經有三高、慢性病、心血管危險因子的人,血壓標準則要更低,應維持在「收縮壓130以下、舒張壓80以下」。不過,通常就醫時情緒緊張,血壓量起來也會偏高,因此還是要以在家中安靜的情境下量測到的血壓作為治療標準,並且長期追蹤。
怎樣算是高血壓?新、舊、慢性病標準不同
以往血壓標準值是「收縮壓140以下、舒張壓90以下」,但目前的血壓標準值則是「收縮壓130以下、舒張壓80以下」,只要任一數字異常,就符合最新版高血壓定義。台大心臟內科醫師蔡佳醍補充,如果是已經有三高、慢性病、心血管危險因子的人,血壓標準則要更低,應維持在「收縮壓130以下、舒張壓80以下」。不過,通常就醫時情緒緊張,血壓量起來也會偏高,因此還是要以在家中安靜的情境下量測到的血壓作為治療標準,並且長期追蹤。
請勿設定超過兩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三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五組超連結
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有需求書沒有需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超級連結!!!!!!!!!!!!!!!!!!!!!!!!!!!
測試資料請你複製URLhttps://media-sit.h2u.io/
血壓飆到200還不痛不癢!高血壓有症狀嗎?
「高血壓可以說是一個無形的殺手!在我們的心臟科門診中,大部分都是在治療高血壓的病人!」但統計數字卻表明一個可怕的事實,30%的人並不知道自己其實是高血壓患者。蔡佳醍醫師指出,初期高血壓幾乎沒有徵兆,有時候甚至血壓高到180、200,依然沒有任何症狀,就這樣子無聲無息傷害我們的血管和身體,有可能造成腎臟或心臟問題,甚至已經中風之後才發現。
經常量測血壓,是防範心血管疾病的第一步,尤其是有高血壓家族史的族群。有些人認為高血壓症狀就會頭暈、臉紅、脖子緊,但蔡佳醍醫師表示,血壓受情緒波動影響大,身體有任何不舒服的時候,也會造成血壓上升,因此高血壓的偵測絕對是時常量測血壓最重要,千萬不要人不舒服了才去量血壓,「簡單來說有可能是高血壓造成不舒服,但也有可能是因為身體不舒服讓血壓比較高,且後者的情況比較多。」
拆除血管未爆彈,別等中風心臟病才後悔
根據統計,高血壓一年會造成4萬人死亡,到底為什麼高血壓會有這麼多嚴重的併發症?我們可以想像,我們身體的各個角落、各個器官都有血管存在,血液每分每秒在血管裡流動,當血壓高的時候,就等於365天時時刻刻在傷害血管,當血管受傷了,就會產生動脈硬化斑塊,造成血管狹窄、血流變少,引發全身上下的威脅:
- 當動脈硬化斑塊發生在腦部血管,會造成缺血性腦中風,嚴重可致命
- 當血壓太高、腦部小血管破裂,會產生出血性腦中風,嚴重可致命
- 動脈硬化斑塊狹窄發生在心臟冠狀動脈,可能心絞痛、心肌梗塞致命
- 血壓太高增加心臟負擔,導致心臟肥厚,長期可能心衰竭致命
- 高血壓影響大血管、大動脈,造成大動脈剝離,死亡率危險性高
- 高血壓傷害腎臟血管,造成腎臟衰竭
- 腳部血管阻塞,造成下肢的缺氧,可能間歇性跛行、甚至需要截肢
由此可見,高血壓造成併發症發生、死亡率非常高,可以說我們從頭到腳的疾病源頭,很多都是高血壓。蔡佳醍醫師語重心長地說:「一旦沒有治療,血壓永遠都是高的、永遠在傷害我們的血管,人體每一個組織和器官,最重要的就是血管,因為它負責血液供應、供氧,這些血管受傷的話,組織器官都會受傷害!」
尤其,血壓越高的人,得到併發症的機率越高,甚至是已經造成器官傷害的話,則更需要小心,比如曾有中風、腎臟功能低落、心臟冠狀動脈狹窄、置放血管支架等病史的族群,要特別注意。另外,除了高血壓之外,還有幾個血管危險因子,最好也盡可能摒除,包含高膽固醇、高血糖、肥胖、抽菸,都是心臟科醫師眼中的血管殺手。
血壓藥一定要吃一輩子?長期吃血壓藥會不會傷腎?下一頁醫師教你用4招顧血管,穩定血壓不惡化!
一旦確診為高血壓,通常就醫後都必須吃藥控制血壓。但不少人對於血壓藥或多或少有些疑問,蔡佳醍醫師也以專業醫師角度一一破除迷思。
血壓藥迷思1:血壓藥一定要吃一輩子?
「這應該可以說是我們心臟科醫師最常遇到的一個迷思,很多人擔心『吃了藥就要吃一輩子』希望能不吃就不要吃,但事實上高血壓的診斷必須非常嚴謹,當我們屏除掉情緒、生活、壓力因素後,患者仍確診有高血壓,就一定要接受治療。」原因在於,高血壓是慢性病,不像感冒或肺炎,經過抗生素治療就會痊癒,如果是原因不明確的原發性高血壓,通常就是一輩子跟著你,這樣的情況下吃藥是為了長期控制血壓,避免身體血管與器官傷害。
蔡佳醍醫師強調:「對高血壓患者來說,並不是吃一次血壓藥就要終生吃藥,而是當你不吃藥的話,就是讓身體器官受傷害。那看你要選擇不吃藥,然後以後中風、心肌梗塞,還是要選擇認真吃藥、定期量測血壓,相信大家應該比較喜歡後者。」
血壓藥迷思2:血壓有降了可以減藥嗎?
好消息是,在定期量測血壓的前提下,如果血壓能成功降下來,絕對有機會可以成功減藥,尤其受天氣變化也有影響,通常夏天血壓會比較低,冬天則相對高一些,蔡佳醍醫師說:「在我門診的病人,大部分夏天的時候藥物都可以減量,但不管怎樣一定要定期量測血壓!」假如覺得自己血壓都很平穩、很正常,一段時間後當然可以和醫師討論減藥,但前提是維持時常監測血壓,不能因為減藥後血壓又高起來不管!
蔡佳醍醫師遇過不少患者,在減藥以後血壓也沒有再高起來,甚至停藥也有可能。「有時候並不是因為高血壓好了,而是當時造成你高血壓的因子消失了,比如我們有時候心中有無形的壓力,當壓力移除、血壓也就正常了。」
血壓藥迷思3:長期吃血壓藥怕傷腎?
很多患者擔心吃血壓藥會傷害到腎臟或其它器官,蔡佳醍醫師坦言這也是一個很重要的迷思,他說明,高血壓藥通常需要長時間、甚至一輩子服藥,目前已經設計、發展成副作用極少的藥物,甚至有一些類型的血壓用藥,除了降血壓以外還可以保護腎臟;反而若血壓長期缺乏控制時,反而對腎臟的傷害更大!
平常如何顧血管?天然4招穩定血壓不惡化
想控制好自己的血壓,除了遵照醫囑定期使用降血壓藥物、定期量測血壓外,還有幾件事情一定要做到,幫助穩定血壓維持在正常值。蔡佳醍醫師以多年經驗,歸納出4個對於血管最有效、安全、預防高血壓惡化的方式。
- 避免飲酒:蔡佳醍醫師分享,門診中曾有病人經過檢查與控制,血壓還是很高,始終降不下來,後來才發現原來是個「酒鬼」!儘管喝酒對很多人來說是個紓壓管道,但長期喝酒的情況下血壓也會上升,還是要避免飲酒。
- 控制體重:雖然不是胖的人都會高血壓,但如果有高血壓的話,體重越重、血壓就越高。
- 飲食清淡:飲食盡量少鹽,一天不要超過10公克,計算上對於一般人來說不方便且困難,不妨試著以「不要吃太鹹」這個原則來選擇食物。另外,想保護血管的話,還要注意血糖、膽固醇,因此也要盡可能少糖、少油,且多吃全穀類、原型蔬食。
- 紓解壓力:壓力是加重血壓上升的因子,平時生活壓力不能太大,更有助於控制血壓問題。比如規律運動也是一個降低身體壓力的方式。
但很多患者也會問醫師,我有高血壓,還適合運動嗎?會不會容易昏倒?蔡佳醍醫師認為,首先一定是要好好控制血壓後再做運動,不要再血壓正高的時候劇烈運動;同時以高血壓患者來說,也不建議太過劇烈的運動類型,可以選擇有氧運動,同時另一方面維持正確用藥,一般來說只要把血壓控制在正常範圍、在身體狀態舒適的情況下,大部分的運動是沒有問題的。
無論幾歲、不管有沒有症狀,唯有定期量測血壓,隨時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才可以避免高血壓的致命併發症找上門。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