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攝取過多酸性食物恐增加乳癌風險
十月是國際乳癌防治月,世界各地的婦女會繫上粉紅絲帶,宣示與乳癌對抗的決心。台灣癌症基金會衛教資訊指出,人體血液、組織液的正常酸鹼度約在pH7.35~7.45之間,而隨著年紀增長,腎功能降低,排酸的能力也會逐漸變弱,因此要特別注意避免會生酸的飲食。而根據2018年9月登載在《國際癌症雜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 ,美國國家環境衛生科學研究所進行的研究指出,飲食習慣生酸程度較高的女性,罹患乳癌風險也相對較高。
該研究利用問卷,針對43570名女性的飲食習慣,進行為期7.6年的追蹤調查。結果發現,飲食生酸程度的指標「腎臟酸負荷量PRAL」最高的族群,乳癌風險比起最低的族群提高了21%。其中又以「※1雌激素受體陰性(ER-)乳癌」和「※2三陰性乳癌(TNBC)」的風險提升更加顯著,風險上升幅度分別高達67%、118%。
而這個PRAL指數會隨著蛋白質、磷的攝取量提高而增加;也會隨著攝取鉀、鈣、鎂攝取量提高而減少。換句話說,吃肉多可能會提高乳癌風險,吃菜多則可能會減少。
下一頁一張表教你看懂食物生酸指標PRAL,沒想到這東西生酸數值超高!
食物生酸指標PRAL(potential renal acid load,腎臟酸負荷量)看這邊
※正值越高表示生酸越多,負值越高表示生鹼越多。
食物種類 | 數值 |
乳酪 | 8.7~34.2 |
肉類 | 6.7~11.6 |
魚類 | 6.8~10.0 |
穀物類 | 3.3~8.2 |
蛋類 | 1.1~8.2 |
油脂類 | -0.5~0.6 |
蔬菜類 | -0.4~-5.2 |
水果類 | -1.0~-6.5 |
附註
※1雌激素受體陰性乳癌(ER-)
小太陽藥局藥師黃泰卿曾在文章中指出,雌激素受體 (estrogen receptor, ER)是分布在細胞上的受體,主要存在於子宮、乳房細胞中,會和血液中的雌激素結合,並傳遞細胞生長訊息給細胞核,使細胞分裂、增生。而乳癌細胞也有ER存在,乳癌治療方法中的「荷爾蒙治療」,就是藉由阻斷雌激素受體訊息,或是抑制雌激素量來治療乳癌。不過,未表現出雌激素受體反應的乳癌患者(ER-)中,僅有約5~10%對這種治療有反應,因此這種治療並不適用於所有的乳癌患者。
※2三陰性乳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
三陰性乳癌是指除了雌激素受體(ER)以外,黃體素受體(PR)、人類上皮生長受體第二對(HER2)也呈現陰性。臺北醫學大學臺北癌症中心副院長暨附設醫院乳房醫學中心主任杜世興曾在文章中指出,這種乳癌由於沒有ER、PR、HER2受體,許多藥物都對症狀沒有幫助,是一種治療手段更少、被醫界認為較為難治的乳癌。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