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將在本章探討營養、休息與恢復等各個面向,這些面相對於傷害復健與提升身體韌性都相當重要。
營養
有一句話說:「不管訓練做得再好,沒有好的營養也是枉然。」所以在撰寫訓練相關的書籍時,我們絕對不能忽略營養這個重要的議題。大家的時間都很寶貴,我們希望你的努力能得到最多的回報。
除了休息和良好的睡眠品質以外,營養也是運動後恢復、預防受傷、傷後復健的關鍵因素。
討論營養的時候,我們必須考量兩個重點,第一個是營養的種類或品質,第二個是營養的分量。我們顯然應該多吃肉、魚、蛋、蔬菜、水果等天然的食物,因為攝取這些天然且未加工的食品時,身體可以輕鬆吸收其中的營養素,而且也比較容易消化。但是如果要討論訓練後恢復,以及降低慢性肌肉骨骼傷害所需的營養分量,就沒有那麼容易。一方面我們應該攝取足夠的食物,身體才不會缺乏必需的營養;但我們也不能吃太多,導致不必要的體重上升。幸好,如果我們攝取的都是天然食物,要讓體重增加太多其實很困難。就算是全世界最強壯的人(職業大力士選手)也必須強迫自己暴飲暴食,才能達到他們想要的身形。
天然食物的熱量通常不高,所以就算是非常大量的蔬菜,含有的熱量也無法和小份的垃圾食物相比。垃圾食物通常具有很高的「熱量密度」,所以如果吃垃圾食物吃到飽,代表你攝取了相當多的熱量,我們甚至不需要討論伴隨垃圾食物而來的汽水或果汁等等,這些食物和飲料都含有相當大量的糖和飽和脂肪。
我們現在已經知道,並不是所有的熱量來源都均等,我們必須重視熱量的來源,因為有些化學物質比較容易為身體利用與吸收,有些化學物質則容易直接儲存(通常是以脂肪的形式儲存)。
我們需要的食物分量取決於許多因素,包括年齡、身高、體重、肌肉量、訓練史、基因等等。本書只能提供一般準則,因為各位讀者的狀況都不一樣。
第一個準則是每天至少要吃三餐,並盡可能定時定量,不要常常不吃飯,也不要一次吃很少,下次突然吃很多。
第二個準則就是要確保每餐都攝取蛋白質。蛋白質是最能帶來飽足感的營養素,讓我們在飲食後更不容易感到飢餓。蛋白質同時也是肌肉、肌腱、韌帶等結締組織的組成要件,而這些組織在每次訓練與每天的活動都會受到壓力。適當的蛋白質攝取可以讓我們有效增肌,讓安靜代謝率提高,也就是即使身體在休息,也會需要提供細胞更多的養分,這樣代表我們更能夠控制體重,也代表我們必須攝取更多營養素,才能維持這些新長出來的肌肉。此外,健全的肌肉和結締組織也能讓關節得到更多保護,讓身體內部與外部的力量得到更多緩衝,因此身體的韌性也會更強。
第三個準則是確保每天攝取足夠的水分。我們的大腦可能會將長期缺水的狀況誤判為飢餓,這樣就很容易攝取過多不必要的熱量。肌肉、結締組織、關節都需要足夠的水分,以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並增加對傷害的抵抗能力。
另外,請盡量避免垃圾食物與加工食品,包括速食、含糖點心、顏色鮮豔的飲料,以及看起來不天然的任何食物,甚至是經過加工的糖與麵粉等精緻或高度加工的食品,都請盡量避免,因為這些食物對健康的效益都遠遠不如天然食品。
天然食物蘊含的營養素,就是修復身體的最佳解!下一頁看看從哪些原料開始為身體充電吧
生長與修復的基本營養
我們目前討論到的這些準則,就足以改善多數人的健康狀況。以下我們將討論特定營養素對於傷害預防與復健的效果。
蛋白質
人體基本上就是由蛋白質組成的,無論是控制細胞活動的酵素,或是肌肉與結締組織纖維,都必須有蛋白質,才能得到適當的修復與替換。本書的重點是透過提升身體韌性與肌力,來減少傷害的機率並促進復健的效率,因此蛋白質可說是最重要的營養素。
無論是動物性或植物性蛋白,我們攝取的蛋白質都由胺基酸組成。胺基酸為人體吸收以後,就會在體內重組,建構出全新的結構。這個過程可能發生在腳踝扭傷時韌帶膠原纖維的修復,也可能是人體內的肌肉量增加,以應付需要力量的職業或運動需求。從增加肌肉量或維持適當肌肉修復的角度來看,一般建議每日每公斤體重攝取兩公克的蛋白質。
鈣
強壯的骨骼對於維持骨骼力量與預防骨折等傷害非常重要。鈣是維持骨骼強壯的關鍵礦物質,可以強化骨骼內的蛋白質結構。人體唯有透過飲食才能攝取鈣,而我們可以透過許多食物來攝取鈣。
不管是否有乳糖不耐的症狀,許多人都開始戒除乳製品的攝取。不過即使如此,只要瞭解哪些食物中含有鈣,你還是會有辦法攝取足夠的鈣。含有鈣的食物包括牛奶、羽衣甘藍、沙丁魚、優格、綠花椰菜、西洋菜、起司,以及小白菜等等。
維生素D
維生素D與鈣的關係相當微妙且緊密,因為身體需要維生素D才能吸收鈣,進而提升骨骼健康。換句話說,就算你攝取全世界所有的牛奶,如果沒有攝取足夠的維生素D,身體還是無法吸收並利用所有的鈣。
許多食物都含有維生素D,而只要飲食均衡,應該就能攝取到足夠的量。身體在接觸日光時也會合成維生素D,而直接日曬的效果則會更好。目前的研究指出,大約每天曬太陽20分鐘就足夠。不過為了避免大量接觸有害的紫外線,還是建議防曬。如果可以依照本書建議的內容,每天在戶外訓練20分鐘,對於身體健康與韌性將會有很大的幫助。(編輯推薦:維他命D如何補充更好?江坤俊醫師解答:維生素D功效與最佳補充方法)
想修復身體,吃對維生素C與碳水化合物都超重要!下一頁看看專家推薦哪些選項吧
維生素C
很多人可能都聽過一個傳說,就是維生素C有助於治療感冒。不過,這種說法其實沒有證據支持。而許多人不知道的是,維生素C對於傷害預防與復健非常有幫助,原因包括:
- 維生素C可以幫助身體製造膠原蛋白,對於修復韌帶與肌腱等結締組織非常重要,在維持身體結構穩定扮演關鍵的角色。
- 維生素C可以讓人體從食物中吸收更多的鐵,可以輔助血紅蛋白的生成,有助於提升紅血球運送氧氣的能力。
- 維生素C屬於抗氧化物,可以降低自由基對細胞的傷害。
許多食物都含有維生素C,包括綠花椰菜、木瓜、甜椒、抱子甘藍、草莓、鳳梨、柳橙、奇異果、白花椰菜、葡萄柚、番茄等。
每天需要攝取多少維生素C仍沒有定論,不過一般建議男性攝取90毫克,女性則攝取75毫克,有些研究指出,每天攝取400 毫克對健康更有益。更有一份研究建議,受傷過後的短時間(大約五天)內,建議每天攝取1000至2000毫克的維生素C。不過維生素C屬於水溶性,無法儲存於人體內,因此過量的維生素C只會排出體外,並不會帶來任何益處。
在你衝去商店大量購買維生素C補充品以前,先聽聽我們的警告:過量攝取維生素C可能導致許多副作用,包括噁心、胃部痙攣、頭痛、疲勞,甚至腎結石。
碳水化合物的重要性
最近許多與健康、減重相關的報導,都讓人對碳水化合物避之唯恐不及。許多媒體都提倡「寧枉勿縱」的飲食方式,不分青紅皂白把碳水化合物排除在飲食計畫之外。不過,碳水化合物是相當重要的營養素,對於健康和運動表現非常重要。我們真正需要注意的,其實是碳水化合物的來源。
要討論這個議題,我們必須先區分含澱粉與不含澱粉的碳水化合物。不含澱粉碳水化合物也會提供身體所需的能量,但熱量與提升血糖的效果,都比含澱粉碳水化合物低很多。不含澱粉碳水化合物來源包括葉菜類、紅蘿蔔、白花椰菜、四季豆、甜玉米、番薯等等。
我們建議飲食中可以盡量攝取這些食物,而一份典型的飲食計畫可以包含烤雞胸肉、豌豆、綠花椰菜、紅蘿蔔、糙米。在這份飲食計畫中,雞胸肉提供了蛋白質和脂肪,其他蔬菜則提供不含澱粉碳水化合物,滿足所有身體所需的營養素。只要堅持類似的飲食計畫,相信很快就能達到健康、減重、健身,以及傷害預防等目標。
蛋糕、甜甜圈會影響身體修復,改吃哪些澱粉更好?下一頁連同補水方法一次公開!
而含澱粉碳水化合物則常見於麵包、義大利麵、馬鈴薯、米飯等食物。這些食物都很容易攝取過量,而且含有很高的熱量,攝取太多就會造成體重增加,如果再加上蛋糕、甜甜圈、冰淇淋、巧克力等加工食品,體重和體脂肪就更容易失控。因此,為了健康,建議盡量減少這些食物的攝取。當然還是可以吃米飯和馬鈴薯,但米飯建議選擇糙米,而馬鈴薯則不要吃太多。
真正對身體有害的是加工與精緻碳水化合物。它們不是天然的碳水化合物來源,卻也是從天然碳水化合物加工而成,而這正是問題所在。你可能常常看到有些食品的包裝上貼著「無添加糖」或「含天然糖」等標籤。糖固然是天然的物質,許多天然食物都含有糖,但我們必須注意自己攝取的是哪一種糖。有些經過加工的糖很難為身體吸收,所以不是直接轉換形式儲存於體內(導致體重增加),就是會增加肝臟的負荷(肝臟是人體代謝毒素的器官)。
在已開發國家中,代謝症候群、肥胖、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等症狀都越來越常見。這些病症不屬於本書的討論範圍,但你可以透過許多管道取得更多相關資訊。本書要強調的是,我們必須想辦法讓身體努力獲得熱量,而不要輕易讓大量的熱量進到我們的身體。
水分
人體大約60% 是由水分組成,因此水分是不可忽視的營養。許多人都有長期水分攝取不足的狀況,而現代人常常用飲料代替水分,使情況變得更糟。許多人會用咖啡、茶、含糖飲料、甚至酒等飲料作為水分的來源,這樣其實不太理想。
咖啡和茶都有咖啡因,具有利尿效果,因此會讓你流失水分;而含糖飲料雖然含有水分,但也有許多對身體有害的化學物質,包括各種精緻和加工糖。糖不僅是對身體修復毫無益處的「空白」熱量,也會干擾減重的效果。因此如果你平常有攝取含糖飲料的習慣,想要達到任何健康相關目標都可說是事倍功半。
許多人都不確定單位時間內應該攝取多少水分。值得注意的是,水分的攝取量會因為幾個原因而有所不同,包括氣候、身體狀況、體型、運動的多寡等。
本文摘自《徒手訓練解痛全書》/羅斯.克利福德(物理治療師)、艾許利.凱琳(訓練專家)/采實文化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