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方說,你有弄清楚「免稅額220萬」的定義嗎?或是你曾想過未來有天,可以用提領現金的方式分批匯錢給子女嗎?這些狀況都要小心啦!本文用幾個案例,幫助大家釐清贈與稅制中不能踩到的地雷,來完成合法正當的節稅!
[贈與稅小百科]
台灣目前依照「贈與總額」,扣除「免稅額」(每年累計220萬),再扣掉「扣除額」(土地增值稅、契約、公共設施保留地等)後,區分成10%、15%、20%稅率。贈與稅優點是,有每年220萬的免稅額,有節稅的作用;也可幫助子女提早買房或者創業。(編輯推薦:財產給小孩,贈與會比繼承好嗎?節稅、避免糾紛…律師一表幫你評估8項優缺點)
1.以為善用「免稅額」將錢贈與給孩子,還被課近18萬元贈與稅!
一位吳媽媽想提前規劃財產轉移,聽說贈與稅有免稅額220萬,只要在這個額度內的話就不用把錢送給國庫了,因此她贈予兩位女兒各200萬元的財產,盤算著這金額還低於一年220萬元的贈與免稅額,這樣應該是妥妥的。沒想到,還是要被國稅局課高達18萬元贈與稅,到底是哪個環節出錯了呢?你看出來了嗎?
原來,依遺產及贈與稅法第22條規定,贈與稅納稅義務人每年可自贈與總額中減除免稅額220萬元,這裡的每年220萬元的贈與免稅額度,是以贈與人送出去的總額來計算,而不是每一位受贈人拿到的錢!也就是說,這位媽媽一年能贈與的金額上限就是220萬,送兩位女兒的錢不能大於免稅額,否則一旦超過,就得在完成贈與後30天內申報贈與稅。
由此可見,案例中贈與2位女兒每人各200萬元,早已經遠遠超過了,她贈與總額合計400萬元,減除免稅額220萬元,淨額180萬元,按稅率10%申報繳納贈與稅額為18萬元,都得上繳給國稅局。
如何避免贈與超出免稅額度,反被追繳課稅?分次提領現金再轉存有效嗎?下一頁公開答案
解法:善用每人
每年220萬元免稅額
最簡單的解套方式,還是善用每人每年220萬元的免稅額,比如不要全部由媽媽贈與,可以改成爸爸媽媽各自贈與給兩姊妹,因為各有額度能用,這樣就能成功把200萬元送給兩個孩子而不必申報及繳納贈與稅。
如果想要轉移更大的金額,有些專家則會建議利用保險來規劃,例如將220萬元的贈與免稅額轉贈給子女,並直接拿去買保險,當保險契約成立時,因保額大於保費,就能達到放大資產移轉金額的效果。
2.小心忽略轉帳地雷!50萬元是門檻
還有位林爸爸前幾年賣了房子4、5千萬,這一大筆錢想要分給自己的2名子女,作為孩子的買房基金,但他不想付贈與稅,於是打算分多次提領現金,再分批存入小孩的帳戶。(編輯推薦:轉帳不小心匯錯帳戶怎麼辦?律師教2招,要回屬於你的錢!)
一開始他先將賣房的錢分別存到不同銀行,想說夠分散就不會被注意到,花了半年終於把5000萬搬運完成。沒想到,林爸爸竟會收到國稅局公文,要求說明這段期間內的轉帳情況。
這時候就讓他感到很疑惑了,明明是分次提領現金,而且每次的金額也不到220萬,為何還是出問題?原來,這也是贈與財產的一大地雷,因為民眾常誤以為提領「現金」再轉存子女銀行帳戶就沒問題,反正沒有匯款紀錄,殊不知只要是大額提存50萬元以上,就會留下紀錄,國稅局也就可以順藤摸瓜釐清是否有逃漏稅的嫌疑。
所以如果每次都領個5、60萬現金,再陸續存入孩子帳戶,還是有贈與稅的問題,一樣可能要補稅。
少於50萬元的提存,就萬無一失嗎?下一頁了解更多眉角,錯了小心「連補帶罰」被追千萬元
3.
避贈與稅,
花半年小額匯款給子女卻被盯上!連補帶罰竟高達1千萬
有了這樣的經驗,另一位鍾爸爸在同樣的情況下,決定每個月領20萬元現金存入孩子戶頭,反正也沒有超過50萬元,不會被追問。於是他就這樣小額提領、把錢存到孩子銀行,花半年才把巨款分批匯完,結果還是被國稅局盯上!
原來,銀行除了對單筆50萬元以上的大金額轉帳會註記留意,50萬元以下的金額若是交易次數過於頻繁,也一樣會被特別關注。正因他頻繁領錢、短期內提領現金次數破百,超出一般個人帳戶的使用情況,就算他解釋說這個錢是先借給孩子購屋,未來會歸還,非贈與而是借貸,但國稅局並不買帳,因為實際上孩子沒有買房的行為,過程中也沒有任何還款給父親的紀錄,難以信服,因此仍會被認定逃漏贈與稅,連補帶罰可能高達1000萬元。
主張「我是借錢給孩子」,就不用付贈與稅?
對於主張是借錢給孩子買房的父母來說,在被國稅局發文調查以前,有沒有已部分還款的紀錄很重要,建議使用轉帳或匯款等容易查到紀錄的方式,若一筆還款紀錄都沒看到,實在難以證明這是借錢而不是送錢,若已經開始被調查,再趕緊來開始有還款行為,恐怕也來不及了。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