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刷牙刷不掉的口臭,到底是哪裡生病了?專業牙醫師帶你破解口臭可能隱含的5大疾病!台灣人高達99%的成人有牙周病的問題,放著不管恐怕糖尿病、中風甚至失智上身,但是只要做好5件事,有機會打趴細菌大軍,一輩子守住穩固牙齒!
明明每天都有刷牙,為什麼還是有口臭?我們的口腔是咽喉的入口,接著再往下則是咽喉、呼吸道、消化道,牙醫師黃斌洋形容,口腔就像垃圾間的一個大煙囪,是身體所有管道的出口,如此一來便不難想像為什麼口腔可能有些很複雜的味道,而且從各種氣味通常可以歸納出以下幾種病兆:
從口臭聞出5種病兆!口臭的自我檢測法
明明每天都有刷牙,為什麼還是有口臭?我們的口腔是咽喉的入口,接著再往下則是咽喉、呼吸道、消化道,牙醫師黃斌洋形容,口腔就像垃圾間的一個大煙囪,是身體所有管道的出口,如此一來便不難想像為什麼口腔可能有些很複雜的味道,而且從各種氣味通常可以歸納出以下幾種病兆:
請勿設定超過兩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三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五組超連結
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有需求書沒有需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超級連結!!!!!!!!!!!!!!!!!!!!!!!!!!!
測試資料請你複製URLhttps://media-sit.h2u.io/
- 腐臭味:口腔中有很多細菌,牙縫處若清潔不當,髒東西堆積太多、也等於加速細菌繁殖,因此若有蛀牙、牙周病問題,可能散發出特殊腐臭味。同時,口臭可以看成是細菌的堆積,當牙周問題沒有解決、牙肉萎縮、細菌持續深入,口臭越嚴重、細菌和髒東西反而越刷不到,惡性循環結果更會導致牙齒動搖。
- 腐臭起司味:因感染造成鼻腔蓄膿、鼻竇發炎,此時可能會聞到酸酸發臭的起司味。
- 水果甜酸味:嚴重糖尿病患者由於形成「酮體」,可能使口中呼吸帶有某種酸臭甜味、水果味,與腐爛蘋果相近。
- 阿摩尼亞味:慢性腎衰竭患者、也就是俗稱的尿毒症,口腔容易有阿摩尼亞味或口腔發炎。
- 廚餘味:消化系統比較差的人,口臭聞起來可能像廚餘、過期食物的味道
由此可見,口腔就像一個小宇宙,能夠觀察到全身上下的可能警報,但口臭不一定能自我察覺,醫師分享一個方式自我檢測有無口臭問題:「其實很簡單,你戴了一天口罩之後,晚上睡覺前把戴過的口罩包在塑膠袋裡面,一段時間過後再打開來狠狠吸一大口氣!此時聞到的氣味,大概就是別人會聞到的口腔味道了!」或者,平常用牙線清潔之後,試著聞聞看使用過的牙線是什麼味道,也有助自我判斷口腔異味是否有問題。
口臭也可能是癌症病變嗎?黃斌洋牙醫師坦言,確實有些侵蝕性強的腫瘤,會造成骨頭、牙肉壞死,此時會聞到的是相當明顯的腐肉味、腐爛味,當腫瘤發生在口腔,就是所謂的口腔癌病變,可能伴隨肉眼能見的警訊,比如黏膜上白斑、黏膜纖維化、不規則牙肉增生、嘴巴張不開等、甚至是下顎骨病變導致的臉型不對稱,此時就需要轉診詳細檢查、積極治療。
牙周細菌會「隨波逐流」直奔心臟?糖尿病、失智也與它有關
若口臭屬於較為特殊且強烈的異味,多半會讓人提高警覺,反而是因爲牙周病造成的口臭,常常令人不當一回事。統計指出99%的成人都有牙周病,且研究發現,牙周病細菌還與中風、心血管疾病相關,台灣人不得不正視口腔問題。
黃斌洋牙醫師表示,確實有研究針對亞急性心內膜炎患者做細菌採樣,發現與牙周病細菌相同,推測出是因為牙周病造成牙齦腫脹流血,此時當微血管擴張、有傷口,細菌便順著這個傷口進入血液循環跑到心臟,例如有心臟病變、心內膜炎、置入人工瓣膜者,本身管壁比較粗糙,細菌就容易附著「定居」。
也就是說,牙周病細菌明明就在口腔,卻也有可能乘著血液流動、進到我們的心臟,甚至跟失智、糖尿病風險有關。
黃斌洋牙醫師解釋,當牙周病嚴重、牙齦萎縮,除了會觀察到牙齒長短不一,最嚴重還會讓牙齒鬆動、甚至脫落,「牙齒掉代表咀嚼力變差,但是咀嚼本身可以活化大腦運作、刺激記憶體中樞『海馬迴』,所以長輩牙齒好、咀嚼功能好,腦部刺激良好之下,才比較不容易失智!」反之,缺牙造成咀嚼功能喪失,不但腦部刺激弱、同時營養消化也差,若此時為了好吞嚥改吃稀飯、蛋糕,變成糖尿病,等於全身器官泡糖水,連帶造成免疫力下降、加重了牙周病的嚴重性!
牙醫師真心話,5個方法擊退牙周病,請繼續看下一頁
牙醫師真心話,5個方法擊退牙周病
牙周病影響的是營養消化、全身健康、還有大腦功能、以及代謝症候群,通通串連在一起,因此,如何預防牙周病,是每一個人一生必修的課題。對此,黃斌洋醫師提醒5招遠離牙周病,做好牙齒的「水土保持」。
1.正確清潔
口腔清潔是預防牙周病最有效的處方。正確刷牙步驟為「從上往下刷→牙肉、牙齒之間,45度輕微將髒污挑出→牙齒咬合面凹槽以旋轉清潔→使用牙線,一顆一顆牙齒清潔牙縫。」要小心的是,年紀越大,刷牙動作變得不靈巧,清潔的細緻度也變差。此時牙垢深耕牙間隙,牙縫一直變大,食物又容易卡牙縫、清潔更困難,陷入惡性循環。
2.多喝水
臨床發現,口乾、口水分泌不足的族群,產生牙周病與蛀牙的機率特別高。多喝水就像「清潔地板用水沖」的概念,可以把菜渣、細菌沖掉,因此多喝水有助於降低口腔細菌量、預防牙垢堆積;再加上牙垢與細菌作用下產生酸性物質,也會侵蝕牙齒、牙齦,此時多喝水也可以降低口中酸性,維持口腔健康。
3.大人咬過的食物不要給孩子吃
牙周病是有機率會傳染的,牙周病追根究底就是細菌造成,而牙周細菌也可能透過唾液傳染給家人。如果大人習慣將自己咀嚼過的食物餵給幼童吃,就是給潛藏的病毒一個交互傳染的好機會,不建議這麼做!
4.遠離缺鈣骨質疏鬆,補鈣食物能幫忙?
首先想像,土質鬆軟的時候,牙周病細菌有機會「軟土深掘」,自然提高了牙周病危險。
牙周的結構首先是牙肉,底下則是齒槽骨,而骨頭和牙齒健康都需要鈣質,「缺鈣的人,或許牙周病相關抵抗力會比較弱,臨床上的確也看到很多牙周不好、照X光看出有點骨頭疏鬆!」黃斌洋醫師表示,以這個邏輯來看,補鈣存骨本對牙齒和牙周護理有正向幫助,至於補鈣飲食則包含乳製品、黑芝麻、小魚乾、深綠色蔬菜、豆乾等。
黃斌洋醫師補充,雖然補鈣食物也不能保證一定補到牙齒、齒槽骨,至少有利加強骨密度、把全身底子打好,還是有益處,但相對來說,正確清潔仍是最重要的預防原則。
5.定期檢查、必要時洗牙
好好刷牙、定期檢查,爭取成為那沒有牙周病的1%。黃斌洋牙醫師提醒,有時即便很認真刷牙,一旦牙肉腫、或牙骨萎縮,出現較深的溝槽,是牙周細菌最喜歡的厭氧環境,偏偏一般人刷牙卻清不到這麼深的隙縫,此時每半年定期找牙醫師洗牙,用超音波震除細菌、髒東西,就是個有效的方式,如果等到牙齒出問題才去找醫師,可能因為拖延太久導致治療難度升高,自己也會更不舒服。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