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健康

失智症 阿茲海默症不一樣?瞭解類型與病程!應從日常保養做起

早安健康企劃
2024-09-12 06:00:00
52,193
收藏
分享
失智症、阿茲海默症其實不一樣,失智症是各方面功能退化而產生認知障礙的疾病,阿茲海默症只是失智症比例最高的類型。

台灣已邁入高齡社會,失智人口逐年增加。據統計,台灣在2022年失智人口已超過30萬人,未來20年失智人口更會快速成長。

因此,民眾應透過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三高、不菸不酒)、飲食(補充完整營養素或綜合維他命)、運動等方式,來預防並延遲失智症。

請勿設定超過兩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三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五組超連結

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有需求書沒有需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超級連結!!!!!!!!!!!!!!!!!!!!!!!!!!!

測試資料請你複製URLhttps://media-sit.h2u.io/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失智症與老化不一樣!要留意性格的改變


許多老人常出現行為與情緒的劇烈改變,家屬一開始會以為長輩在無理取鬧,但其實他們是生病了。

失智症不是正常老化症狀,而是一種疾病。不只記憶力衰退,也會影響認知、注意力、語言能力。以下列表為大家簡單解析兩者的差異:

失智症與老化差別
失智症
  • 短期記憶減退,全盤性忘記原本熟悉的人事物,即使經過提醒也不記得。
  • 缺乏病識感(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生病),對於認知與日常生活起居有障礙。
老化
  • 遺忘的範圍只有某一部分,經過提醒會再想起。
  • 有病識感,智能與認知表現正常,生活起居無礙。

失智症≠阿茲海默症:失智症的類型辨別與成因


失智症≠阿茲海默症,阿茲海默症是失智症的其中一種類型。

廣義來說,失智症大致可以分為三類,最常見的是「退化性失智症」,像是阿茲海默症、額顳葉失智症、路易體失智症。而第二種是腦中風、血管堵塞等原因造成的「血管性失智症」。第三種則是因為營養失調、新陳代謝異常等原因引起的失智症。

失智症類型一:退化性失智症(阿茲海默症、額顳葉失智症、路易體失智症)
1. 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AD)
  • 說明:阿茲海默症是大腦神經退化所造成,會影響患者的記憶、認知功能和日常活動能力,使大腦細胞受損,逐漸喪失功能。
  • 症狀:輕微的阿茲海默症患者會有記憶障礙,嚴重的患者則會出現精神、認知退化。目前無法根治,僅能從一些治療方法改善。

2. 額顳葉失智症(Frontotemporal disorders, FTD)
  • 說明:額顳葉失智症是由於遺傳,及額顳葉神經元退化導致的神經性疾病。
  • 症狀:因為很少出現記憶性損傷,很難在一開始發現。但認知行為與性格會大幅度改變,比如出現人格變化、表達困難、語言障礙,或喪失行為控制力,因此會逃避社交。

3.路易體失智症(Dementia with Lewy bodies, DLB)
  • 說明:路易體失智症是一種神經退化性疾病。
  • 症狀:多種症狀與認知功能退化,產生明顯的精神症狀。像是幻覺與妄想而影響記憶、精神狀況,與日常生活能力。患者通常會行動遲緩,並伴隨著運動功能異常。

失智症類型二:血管性失智症(Vascular dementia)

  • 說明:血管性失智症是由腦中風、血管堵塞等腦血管疾病引起,因腦細胞死亡造成智力減退。
  • 症狀:會造成記憶障礙和認知功能退化,日常功能也會出現明顯的障礙。此外,也可能出現較大的情緒波動與精神症狀,對日常生活造成嚴重影響。治療方式會透過控制三高改變症狀。

失智症類型三:其它原因造成的失智症
失智症也可能是因為營養長期失調與特定的病理性因素造成,如神經組織發炎、內分泌失調、新陳代謝異常等,而其他像是:
  • 營養素缺乏:缺乏維生素B1、B2、B6、B12、葉酸等營養素。
  • 新陳代謝異常:甲狀腺功能異常、電解質不平衡。
  • 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神經組織發炎(梅毒、愛滋病)。
  • 顱內病灶:腦部創傷、常壓性水腦症、腦部腫瘤
   都可能是造成失智症的原因。

表格幫讀者統整退化性失智症與血管性失智症的常見症狀,民眾可藉由這些症狀簡單判斷。
▲表格幫讀者統整退化性失智症與血管性失智症的常見症狀,民眾可藉由這些症狀簡單判斷。

失智症病程三階段:瞭解初、中、晚期症狀


失智症是一種不可逆的漸進式病程,分為初、中、晚期,以下逐一說明。

失智症是不可逆的漸進式病程,分成初、中、晚期。
▲失智症是不可逆的漸進式病程,分成初、中、晚期。

失智症初期:尚有認知能力,輕微遺忘症狀
  • 失智症初期症狀:失智症初期在症狀、功能表現上還保有一些認知能力,主要退化的症狀會有輕微錯置與遺忘,容易產生記憶衰退,情緒起伏也較大,表達能力出現困難。
  • 照顧方式:隨時顧慮患者安全問題,制定長期護理與治療計畫。
  • 治療方式:藥物治療、調整生活環境。

失智症中期:出現認知退化、精神狀況改變
  • 失智症中期症狀:中度失智症患者在症狀上會出現功能與認知退化,變得更加健忘,會忘記日常例行事項,甚至是家中親人與地址。因睡眠困難,精神狀態改變,溝通可能出現障礙,行為也可能有攻擊性。
  • 照顧方式:此時期的患者會失去一些獨立生活能力,需要協助他們的日常生活。
  • 治療方式:除了藥物治療之外,更需加強認知訓練。

失智症晚期:記憶力大幅衰退、失去行為能力
  • 失智症晚期症狀:重度失智症患者的功能與認知大幅退化,記憶力產生惡化,會忘記自己是誰,失去自理能力,嚴重者甚至臥病不起,失去行為能力。
  • 照顧方式:此階段活動力低,照顧者需大量協助生活起居。
  • 治療方式:定期翻身移位,加強飲食細節與調整。

照顧失智者,補充適當營養素是重要的環節。對於失智症的飲食建議,可以多攝取豐富維生素與礦物質,減緩認知退化,也有助於控制失智症狀惡化。

失智症預防指南,從年輕時就開始保養!


失智症可能會因遺傳或頭部受傷而在青少年時就出現病徵。失智症不是絕症,但也不能透過疫苗預防,因此要盡量從日常與飲食做起,從年輕時就為自己的腦神經打底,避免營養失調、減緩退化速度。

預防失智症從年輕時就應開始保養,均衡飲食、補充重要營養素、規律的作息與運動等,都是預防失智症的好選擇!
▲ 預防失智症從年輕時就應開始保養,均衡飲食、補充重要營養素、規律的作息與運動等,都是預防失智症的好選擇!

預防失智症作法1:飲食均衡,攝取完整營養素

國民健康署建議攝取多樣化的蔬果,均勻攝取六大類食物。也有國外研究顯示地中海飲食可降低罹患失智症與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像是以橄欖油烹調,適量攝取乳製品,多吃富含omega-3的深海魚類,並適時補充含有維生素A、C、E、β-胡蘿蔔素等具抗氧化作用的食物。

而現代人生活忙碌,若無法透過均衡飲食吃到充足的營養素,也可以透過補充綜合維他命來輔助。美國研究顯示,每天吃綜合維他命能減緩認知退化與記憶衰退,維生素與礦物質能透過各種機制延緩阿茲海默症,尤其是對於罹患心血管疾病的人群來說,更有顯著的效果。
不過也要留意綜合維他命應該選擇成分有 20 種以上的營養素,並從知名大廠入手,成分經認證也較有保障,才能充分發揮保養的目的唷~

預防失智症作法2:維持健康的體重
研究顯示過胖或過瘦都會提升罹患失智症、阿茲海默症的風險。中年時期BMI≧30的肥胖者,阿茲海默症發生的風險相對提升三倍,老年BMI<18的失智風險也會提高。

預防失智症作法3:多動腦並保持愉悅心情
從事可刺激大腦的心智與創造活動,像是閱讀、繪畫、園藝、學習新知、旅遊與社交,能降低罹患失智症、阿茲海默症的風險。

預防失智症作法4:規律的作息與運動
透過規律、高強度活動量,可降低認知退化風險,忙碌者也可以從每次10分鐘的零散時間累積身體活動量。

預防失智症作法5:預防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不菸不酒
三高患者、抽菸、飲酒的人,罹患失智症的比例也相對較高。研究發現,糖尿病患者、65歲以上抽菸的老人,罹患失智症的機會更高。因此從生活習慣做改善,能遠離失智症威脅。

失智症與阿茲海默症雖有相似之處,但其實是不同疾病。預防失智症與阿茲海默症需從良好的生活習慣入手,如攝取完整營養素、預防三高和菸酒,適當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並維持規律的運動習慣、保持健康體重、多動腦及多與人群互動,可延緩認知退化並改善記憶力,是預防失智症與阿茲海默症的不二法門。

資料來源:
1.COSMOS-Mind Study https://alzjournal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lz.12767
2.Neurology期刊文章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 PMC6448450/

PM-TW-CNT-23-00276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收藏
分享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