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骨科醫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Orthopaedic)資訊網站「OrthoInfo」指出,拇趾外翻(Bunion/Hallux valgus)也稱拇指滑液囊炎,是當前腳掌內側的蹠骨與腳大拇指的趾骨位置不正確時,造成蹠趾關節(腳大拇指第一關節)腫大、突出、紅腫發炎的症狀。
在某些病例中,腫大的蹠趾關節會導致周圍具有緩衝作用的滑囊(sac)發炎,稱為滑囊炎(bursitis)。此外,關節中的軟骨如果受損、導致關節無法正常活動,也會導致慢性疼痛與關節炎。
拇指外翻症狀
除了外觀上的趾節腫大,拇趾外翻也可能出現以下症狀:- 疼痛、觸痛
- 紅腫發炎
- 腳底皮膚變硬
- 腳趾突出部分出現老繭或雞眼
- 大腳趾僵硬、動作受限,可能導致患者行走困難
拇指外翻程度
拇趾外翻,是足部大拇趾往該腳小趾方向彎曲症狀的總稱。若大拇趾根部凸出的骨頭及腳掌側邊的連線延伸,和大拇趾間的角度大於15度,就是拇趾外翻。
度數 | 程度 |
小於15度 | 正常(無拇趾外翻) |
15~25度 | 輕度拇趾外翻 |
25~40度 | 中度拇趾外翻 |
大於40度 | 重度拇趾外翻 |
拇指外翻為什麼可怕?
拇趾外翻之所以可怕,不只有疼痛,而是容易導致身體的歪斜。就如堆積木般,下方積木若歪斜,堆上方積木時為了保持平衡,就必須跟著堆歪。腳掌是全身的基石,若拇趾外翻導致腳掌不安定,可能會造成全身骨骼、關節歪斜,出現O型腳、膝蓋痛、肩膀痠痛、腰痛、偏頭痛、自律神經失調等病症。
造成拇指外翻的原因
- 走路方式:穿鞋走路時,常不使用腳拇趾,而是使用腳趾根部區塊走路。這易使腳底肌肉不發達,造成腳大拇趾彎曲。笠原醫師指出,在印尼偏遠地區赤腳生活的人,幾乎沒人得拇趾外翻,因為他們的每隻腳趾都確實運用,支撐著身體
- 鞋子不適合:穿著較大易脫的鞋,在走路時,會不自覺抬起腳趾頭,或彎曲腳趾頭,增加腳大拇趾根部的負擔,且腳趾也沒確實踏地。此外,尖頭鞋、高跟鞋容易壓迫大拇趾往小趾的方向,造成大拇趾不易確實踩地,使肌肉弱化,拇趾外翻惡化,鞋頭較窄、較尖的鞋款,會迫使腳趾維持不自然的姿勢。
- 運動不足:如上所述,肌力是預防拇趾外翻的關鍵。因此走路步數減少,運動不足也會容易使拇趾外翻惡化
- 遺傳:由於先天的腳型、結構原因,有些人會更容易發生拇指外翻問題。
- 發炎疾病:已有類風濕性關節炎、神經肌肉疾病的患者,也容易發生拇指外翻。
拇指外翻怎麼辦?下一頁看改善拇指外翻的有效方法,還要教你有效幫助腳趾放鬆的腳趾體操!
拇指外翻怎麼辦?
美國克里夫蘭醫學中心(Cleveland Clinic)足科醫師 Dina Stock 指出,除非接受手術,否則拇指外翻會一直存在,但部分方法可以幫助患者舒緩症狀或延緩惡化,例如:
- 維持正常、健康的體重
- 使用防起水泡貼布等工具,保護拇指外翻的患處
- 使用鞋墊,讓腳在穿鞋時維持在正確的位置
- 夜間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使用夾板,讓腳趾保持伸直、減少不適
- 正確使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
- 泡溫水、冰敷,或找專業診所進行超音波、按摩等治療
- 選購合腳、鞋頭較寬的鞋子
改善拇指外翻的腳趾彎曲體操
日本名醫笠原嚴,有豐富的治療拇趾外翻經驗,他所發明的「腳趾彎曲體操」,是利用雙手幫助腳趾放鬆,增加腳拇趾的可動範圍。因此反覆進行,可使腳拇趾易活動且易使力,達到改善拇趾外翻的效果。
步驟:

1.用右手的中指、食指、小指,從左腳大拇趾和食趾的縫穿過,抓住左腳大拇趾,左手壓住左腳背,固定腳踝。

2.右手大拇指放在左腳拇趾根部上。

3.以手輔助,左腳拇趾從最上方的關節開始向下彎曲。

4.左手繼續壓住左腳背,用右手3根手指將腳大拇趾往外拉,左右移動。
5.另一邊動作相同。
◎每天單腳進行5分鐘。
◎手要深握住腳的大拇趾,若沒有深握,只抓住大拇趾上半部,會使效果減半。
參考資料:
- https://orthoinfo.aaos.org/en/diseases--conditions/bunions/
- https://health.clevelandclinic.org/7-ways-to-ease-your-bunions-without-surgery/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