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健康

打完疫苗體質改變!中醫師:3種特徵是腸胃內臟脂肪有「濕熱」

黃獻銘中醫師
2021-11-15
55,627
收藏
分享
【早安健康/黃獻銘中醫師】前些日子在限時動態看到有位美麗的姐姐在打完疫苗後,提到接種疫苗後感受到的種種不適,卻也同時寫下了一句讓我很感動的話:「打完疫苗真是太難受了!更可以想像得了新冠肺炎一定更難受,請大家一定要記得去打疫苗。」

上周在TVBS錄影的健康2.0中,有談到打完疫苗後的不適和體質改變等相關話題,提到了疫苗可能讓我們的體質有些改變;不過因為節目的時間有限,未必不一定能講解更詳盡,因此寫一篇文章提供更多資訊量給大家參考。


雖然今天我想分享的內容,乍看和鼓勵打疫苗可能有些相沖;但事實上,我依然要先提醒大家,在你的身體適合的狀態下,依然建議要接種疫苗,讓自己讓自己具備保護力。

門診中,在治療新冠後遺症的患者時,確實發現他們雖然過了鬼門關,但後面諸多症狀依然難纏,無論是掉髮、無止盡的疲勞、喘促、腎臟功能下降等等。

在這三、四個月中的門診觀察到,接種過疫苗的患者,出現以下四種狀況的比例增加:
  1. 煩躁心慌。
  2. 失眠。
  3. 皮膚癢,濕疹。
  4. 關節痛,尤其是舊傷處。

尤其在已經多年找我診治、症狀穩定,但有打過疫苗的患者身上,由於我已有較長時間的觀察,因此更容易比較發現打疫苗前後的異同。

透過望聞問切四診方式發現,

許多患者的體質多了些「濕熱」,特別會藏在賁門附近

;這與我在打完疫苗後感覺「胃酸上漲」類似,也與網路上有些人分享自己「打完疫苗會很餓」的狀態可能有關。

也有些人的症狀表現,是胸悶煩躁或莫名失眠,常常以為是自律神經失調,但此時用的自律神經失調的相關處方並不一定適合,反而是用來處理疫苗後不適感的處方較有幫助。


有些原本不礙事的結構問題,如舊傷,在接種疫苗後,可能會突然疼痛起來,甚至紅腫;但測試筋膜的可動性時,也不見有明顯錯位,像是無明火;而以往秋冬不曾有皮膚癢症狀的幾位患者,也突然發現有濕疹的狀態。

經詢問,這些症狀可能在接種疫苗後兩周到一個月發生。當然,這中間可能有其他影響因素,而疫苗只是其中一種可能的因素,所以不可一味怪罪疫苗,仍需與醫師辨病症而論治。

打疫苗讓體質偏濕熱,又逢冬令進補該怎麼做?下一頁中醫師給出更多保養提醒


透過和西醫的朋友們討論,他們亦推論是疫苗引發免疫反應引起的,估計多半是短期的;家醫科朋友也回饋門診最近也發現類似狀況的患者變多。

即便有這些現象,推估是打完疫苗後的免疫較為活躍的現象,一般可能是會自己消失的自限性疾病,或在中西醫藥的協助下可以獲得改善。


值得民眾注意的是,假設這個濕熱存在時,身體較以往更容易上火,此時又恰逢冬令進補時節,若你有出現上述四種症狀時,要注意「降階進補」,溫補的頻率要較往年下修,或溫補改平補,平補改涼潤補;補身的方式,可以參考過往影片(進補吃錯更傷身?你補對了嗎?

至於民眾關心的處理辦法,雖然體質偏濕熱,但每個人弱點不同,濕熱會轉變的位置也因人而異,是故建議不要使用像清冠一號這種固定式處方,而是有所彈性運用;一些治療經驗我會分享在中醫師的專業社團中,希望有機會也和同業一起切磋討論。

我個人常用於治療濕熱的三仁湯,杏仁、白蔻仁、薏仁等等,針對解緩剛打完疫苗後緩解不適也好用。

第二是大柴胡湯加減。新冠與疫苗的濕熱喜歡藏在腸胃道的內臟脂肪細胞上,特色是坐姿腹診時右上腹壓痛,右上腹肌有緊繃張力,且上半身右傾或右旋時,其腹肌張力會下降。

我分享這些觀察,並不是要製造無謂的恐懼,相反地,假設您有類似的體驗請不要慌張,或許是過渡期或自然現象。我與一些中、西醫師門診的觀察,雖然沒有經過嚴謹研究過程,但希望透過觀察、整合針對症狀找到方法,處理未知的體質問題,幫助更多患者減緩打完疫苗後的不適,進而鼓勵更多人接受疫苗,為自己的健康買保險。

作者簡介:黃獻銘中醫師,《鍼還中醫診所》院長。「鍼」是針字最原本的寫法,黃院長行醫最大的願望是希望透過「鍼」灸治療讓患者的身體「還」原到最原初的狀態。曾任明悅中醫診所院長、台中榮民總醫院醫師、高雄市立中醫醫院醫師、嘉義基督教醫院醫師,醫師國考榜首,中醫西醫雙執照醫師。FB:中西醫師黃獻銘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