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健康

幾歲可以給孩子手機?心理師:3種能力比年紀重要,駕馭手機也駕馭人生

蘇琮祺諮商心理師
2024-11-15
17,532
收藏
分享
常有人問我:孩子幾歲的時候可以給他屬於自己的手機呢?我常在演講時舉下面這個例子,試著回答這個問題。

請問:在滿足哪些條件之下,你會買一台機車或汽車給孩子呢?請先試著寫下你的答案,再參考一下我的看法。我的答案是依序且充分滿足下列條件之後,我的孩子才能擁有他的車:
  1. 學會騎/開車,不會撞牆暴衝
  2. 懂交通規則,不會害人害己
  3. 年滿18,能通過駕照考試

不過,不是要先年滿18,才能開始騎/開車嗎?我怎麼會把年滿18放最後呢?!

我認為孩子在擁有自己的車子之前,他要先學會如何「駕馭」車子,並遵守這個社會對騎/開車所設下的交通規則,等年滿18再參加必要的考試,取得駕照開車上路,而不是年紀一到就用雞腿換駕照,然後胡亂上路害人又害己。

請試著回憶一下,當初去考駕照的你,是考完駕照才會騎/開車,還是先學會騎/開車才去考照的呢?

我想,應該有很多人跟我一樣,是先學會騎/開車,再把學科考題給背好,然後才到監理站或在駕訓班參加考試的吧!等到考完駕照後,再慢慢地在實際上路的過程中,藉由遵守各式交通規則與累積駕駛經驗,培養更熟練的騎/開車技巧,直到現在。

年滿18對我而言,是最後一個必須被滿足的法定條件,年紀不過就是被法律所規定的數字,不代表駕馭車子的能力高低。

我發現臺灣有好多人都是先想辦法拿到駕照,然後既不遵守交通規則,又不會好好騎/開車,就算他的年紀已經是18的好幾倍。所以,能不能騎車的關鍵從來就不是「年紀」,而是孩子有沒有擁有足夠的「能力」駕馭車子!

幾歲可以給孩子手機?心理師:大人先分清楚「所有權」與「使用權」



再問你另一個問題:孩子在擁有「屬於自己」的手機之前,必須滿足哪些條件呢?
我的建議答案是:
  1. 年滿18歲
  2. 會安排生活
  3. 有多元興趣
  4. 會分享心情

看到(1)我想你應該會說:這怎麼可能?!我當然知道不可能!不過你還記得嗎?在你幫孩子申辦手機的時候,手機門號的申請人跟所有人是誰呢?

是你,你才是手機的擁有者,未成年人是不能申辦手機的,而你這個成年人在孩子成年之前握有「權力」決定是否要把手機交給孩子使用。(手機是種權力議題,不是教養問題,有些問題不是只用愛或信任就能解決的,以後有機會再細談。)

當大人沒有先把手機的「所有權」跟「使用權」給搞清楚,就很容易輕易地把手機過早地交給孩子(手機是種工具,沒有好壞,端看如何使用對所有權跟使用權的解釋),常見的現象就是孩子失控父母抓狂,最後讓親子關係緊張又撞牆。

而且就算你現在不給孩子手機,等到他年滿十八之後,你也拿他沒轍了,再講直接一點:「他根本就不鳥你了!誰還管你給不給啊!」

怎麼判斷「該不該給孩子手機」?下一頁心理師公開3個原則,駕馭手機也能駕馭人生!


培養3種能力比年紀更重要!心理師:能否駕馭手機才是重點



請各位成年人在還能掌握手機的「所有權」之前,趕快培養起孩子的下列三種能力吧:

(一)會安排生活

孩子是否擁有符合其年齡的生活安排能力。想像一下,一個無法做到規律作息的孩子,在擁有屬於自己的手機之後,他的生活會變成什麼樣子?

對大人而言,手機是一個很棒的工具,協助我們解決了許多生活上的問題,但在孩子的世界裡,它卻經常變成一個好玩有趣的玩具,吸走了時間和注意力,也讓孩子喪失了與真實世界連結的能力。在孩子還無法妥善安排自己的生活及學習規律之前,手機就必須在成年人的管控之下使用。

(二)有多元興趣

孩子是否擁有除了網路以外的嗜好或興趣。越來越多的證據告訴我們,當孩子在真實生活的互動連結與成就感越少,他會「逃」進虛擬世界的可能性就越高。

所以,在把手機交給孩子之前,你應該先看看孩子是否已經培養出多元的休閒選項和嗜好興趣,讓孩子除了手機之外,還有其他讓自己和他人產生連結的方法及工具。

(三)會分享心情

孩子能否適當面對自己或他人的情緒感受,並做出相符的回應。很多時候,手機是大人們用來逃避生活壓力與自我感受的工具。

當孩子還沒有發展出與年齡相符的情緒覺察和情緒表達能力之前,過早地開始使用手機,可能導致孩子的情緒調節能力出現問題,甚至讓手機成為孩子逃避現實生活壓力和自身情緒感受的避難所。其實,幾歲給手機根本不是重點,有沒有能力駕馭才是關鍵。

很多事情都相通,只是你還沒有想通~~~減肥瘦身和投資理財的觀念相同,親子教養跟園藝種花的概念類似,網路規則就和交通規則一樣,人生真的沒有很難,就跟遊戲打怪升等升級很像。

安全地騎車或開車,必須具備良好的開車技術、正確的駕駛習慣再加上適當的道路設計,讓所有駕駛者跟行人都獲得最高的安全保障跟便利性,駕照只是法律上的形式規定。

你會讓孩子未成年就擁有自己的車子嗎?

我不會,但我會先讓他學會如何駕馭車子,遵守交通的規定,因為在他18歲的時候,不管我給或不給,他都會想辦法得到自己想要的車子。

手機和網路的使用,則需要奠基於適度的自我管控、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足夠的心理韌性,讓手機真正成為便利生活的好工具,而不是製造衝突和破壞關係的兇器,年紀不過就是參考的數字而已。

你會讓孩子擁有自己的手機嗎?

在手機的申辦人是我之前,我不會把手機的「所有權」交給孩子,但我會培養他基本的生活規律性,教導他正確的網路素養,提升他駕馭網路手機的能力,因為等他年紀一到,不管我給或不給,他都會想辦法拿到這些東西。給不給手機網路從來就不是個問題,怎麼使用他們才是!

本文獲得蘇琮祺諮商心理師授權刊載 蘇琮祺諮商心理師粉絲專頁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