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退化性關節炎的疑惑
「每個人上了年紀都會得退化性關節炎嗎?」
眾所皆知,退化性關節炎是50歲以後常見疾病,事實上男性年齡大於45歲,女性年齡大於55歲者,都是退化性關節炎的好發年齡。
人們將受損的膝蓋軟骨稱為「退化性關節炎」早已行之有年。
「退化性關節炎」是一種軟骨受損至逐漸消失,且膝關節出現退化跡象的疾病。關節軟骨退化是初期病徵,隨著病情推進,會出現骨頭僵硬、關節周邊贅生骨增生及關節變形等各種症狀。過去把「骨關節炎」稱為「退化性關節炎」的最大理由,是認為其主要成因是老化,外加中年與老年族群是其主要得病族群。
因為長期蜷坐,造成膝關節負擔大的韓國文化,人們沒有習慣善待膝蓋,所以在韓國退化性關節炎的患者人數特別多。如同要證明此事一樣,韓國65歲以上膝關節炎患者高達7至8成,屬於其常見疾病。
美國以45歲到65歲人士調查取樣,其中退化性關節炎患者不過30%,而韓國以55歲以上人士為取樣的研究中,卻發現約8成取樣對象罹患了退化性關節炎,比美國多得多。尤其韓國幾乎所有75歲取樣對象皆為退化性關節炎患者,因此退化性關節炎成為韓國老年生活品質低落,明顯妨害老年人生活的主因。
因老化引起的退化性關節炎,除了好發於膝關節之外,也常發生在過度負重的髖關節與脊椎,或是使用頻率高的指關節,因此得病年齡逐年下降。
位於關節面最底端的軟骨因重複行動而受損變薄,進而引發軟骨週邊骨頭產生退行性變化。
「為什麼很難早期發現退化性膝關節炎?」
退化性關節炎並不是一夕之間突然發生的疾病,多半是因為「軟骨」內的神經細胞消失造成損傷所致。起先痛感不明顯,病況不知不覺間緩慢發展,演變成癱軟無力的狀態,患者才意識到得病事實。
因此我們需要定期檢查以預防退化性關節炎,可是在膝蓋沒問題的時候,會去作定期檢查的人少之又少。
年輕人也可能膝蓋老化,哪些因素讓膝蓋比你老得快?下一頁繼續了解
儘管退化性關節炎的主因是老化,但是我們必須清楚了解肥胖、關節外傷、週邊骨頭疾病、肌肉惡化、關節神經損傷等各種原因,也可能加速年輕人膝蓋老化。
不管從人體構造或位置上來看,膝蓋都是最容易受傷的關節部位。
即便治療能令退化性關節炎有一定程度的好轉,復發率仍舊居高不下。
尤其肥胖是威脅膝關節的主因,體重每增加5公斤,膝蓋負重就會增加3倍,即承重15公斤,因此持續管理體重是減緩退化性關節炎病情惡化速度的方法之一。若是患者有嚴重肥胖或是關節受傷,可以透過醫院檢查確認是否有退化性關節炎,早期預防。
「我常聽人說退化性關節炎分成三個階段,分別有什麼症狀呢?」
退化性關節炎的初期症狀晨起時膝蓋緊繃僵硬感,這種現象會持續個4到5分鐘,然而其他大部分白天行動如常,因此退化性關節炎的早期症狀不明顯易被忽視,等到關節使用頻率增加,疼痛感愈來愈嚴重,關節附近愈來愈腫脹時才會發現得病。
從基本的放射線(X-ray)檢查可以看出正常膝關節的內外側關節間距是一致的。倘若得到退化性關節炎,內側關節間距會變窄,骨頭增生突起(骨刺),骨頭變得僵硬。
退化性關節炎的中期症狀是內側關節間距完全變窄,腿會歪向內側。等到關節炎末期時,內側膝關節嚴重受損,腳不僅歪向內側,甚至走路疼痛強度也會增加。
從確診為退化性關節炎患者的放射影像(X-ray)可看出,軟骨遭到破壞,骨與骨之間間距變窄,軟骨下面的骨頭因承受壓力而變硬。中期時軟骨磨損面變得殘破不堪或骨頭末端變得尖銳。
末期主要症狀是關節面會產生骨囊腫,囊腫附近會出現骨硬化症。
為了能正確診斷退化性關節炎的情況,醫生會針對患者看診時最常哭訴的膝蓋痛程度、膝蓋痛了多久,以及病情惡化原因等,提出相關問題,專心傾聽病史。
關於感染性關節炎 vs 外傷性關節炎的疑惑
- 感染性關節炎:是一種因細菌侵入關節腔—關節部位骨與骨之間形成的空間,感染內部血液造成的關節炎。細菌侵入造成關節發炎,並且破壞關節部位,有可能擴散到其他地方,所以需要緊急處理措施。這時為求徹底消滅細菌,主要會使用抗生素。
- 外傷性關節炎:是一種因為運動或意外事故等外傷事件而引起關節腔發炎反應及疼痛現象的關節炎。外傷性關節炎的發炎反應讓原本只有6 公釐的組織厚度變厚,同時炎症細胞分泌出的酵素破壞了關節,造成劇痛。此類炎症嚴重時會惡化成關節炎。
女性患者是男性3倍!為什麼退化性膝關節炎更容易找上女性?下一頁權威醫師解答
為什麼退化性膝關節炎的患者大多是女性?
據了解,其女性患者人數是男性患者的3倍。退化性膝關節炎更常發生在女性身上的原因,是因為女性要做家務,勞動到膝蓋的機會較多,施力在膝蓋上的動作也偏多。
其中,加速退化性膝關節炎的女性代表性生活習慣如下:
- 坐著手洗衣物。
- 跪在地上擦地板。
- 坐著收拾蔬菜或做菜。
- 逛市場提重物。
- 長時間維持相同姿勢。
尤其是更年期後的女性(男性是65歲之後)要格外留意以下動作:
- 坐了一段時間後起立時。
- 站了一段時間後走路時。
- 上樓梯或下樓梯時。
- 盤腿蜷坐時。
如果近日晚上或睡前覺得痛,並且症狀愈來愈嚴重,持續2周以上,有必要懷疑自己是不是得了退化性膝關節炎,盡早就醫。稍有不慎延誤就醫時機,造成疼痛加劇,關節面變形,有可能會變成內八字腿。
「在關節已經受損的情況下,有沒有任何根本療法?」
退化性膝關節炎的治療目標和其他關節炎無異,都是希望減輕或消除患者痛苦。在軟骨輕微損傷初期,使用運動療法或藥物治療都能有助病情好轉,但是進入中期之後,物理治療和藥物治療等各種療程必須雙管齊下。
在退化性關節炎初中期,安全的「幹細胞」治療可以成為復原損傷軟骨的根本療法。然而,末期患者除了接受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外,別無選擇。把原生關節置換成人工關節的手術,是退化性關節炎患者治療的最後選擇。
所以說在膝關節疾病中,早期發現與治療同等重要。萬一動了人工關節手術,隨著人工關節壽命增加,必須持續進行緩解疼痛與快速復原的復健療程。
一般而言,60歲以上的患者如果出現腳抖,或走路姿勢不自然,或出現骨頭碰撞聲,就得考慮進行人工關節手術。如果迫不得已得動手術,就要先了解人工關節手術的危險性和可能的併發症。另外,得考慮到人工關節不能永久使用,壽命約是15到20年,之後需要再次手術。
本文摘自《一輩子不疼痛的膝關節》/高湧坤(國際關節與軟骨再生醫學權威)/高寶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沒善待膝蓋,關節炎容易找上門!權威醫師:5動作加速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