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健康

小心吃出虛胖、體臭!3種陰虛火旺的症狀,按對穴道調回來

早安健康王之義、鍾佩錦
2021-08-09 16:30:00
134,676
收藏
分享
炎炎夏日,有人不怕曬,有人走兩步就要找陰涼的地方避暑;有人吃冰品含糖冷飲什麼事都沒有,有人會為了高血糖而煩惱。再以藥物為例,有人吃了很有效、有人怎麼吃都不會好,這正是不同體質所產生的差異。

中醫認為明辨體質是治病與養生的第一步,唯有按照個人體質才能決定「需不需要」、「適不適合」、「份量多寡」與「調理方法」。

燥熱體質吃冰可以中和嗎?為什麼反而會上火?



請勿設定超過兩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三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五組超連結

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有需求書沒有需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超級連結!!!!!!!!!!!!!!!!!!!!!!!!!!!

測試資料請你複製URLhttps://media-sit.h2u.io/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吃冰的下去會有幾個影響,首先是鼻腔黏膜因此先受寒、血管收縮腫脹,造成鼻塞打噴涕等問題。接著是胃部有很多血管、自律神經,冰的東西會刺激這些地方,就會造成胃痛、消化不良,蠕動變差。

一旦吃了冰品或冰飲讓身體降溫,身體會自動調節回正常的溫度,但可能不小心調更高,這就是為何有人吃了冰會更上火、更口乾舌燥的原因!

此外吳健東醫師認為冰飲比冰品更不好,因為冰品還會在口中咀嚼融化降溫,但冰飲一口就灌進身體直達胃部,傷害其實更大!

若是一般體質或燥熱體質的人,吃冰更是會讓身體變得虛寒。吳建東醫師也引用《本草綱目》指出,如果將冰敷體表比較無所謂,但若是直接吃下去就對腸胃不好了。

宋徽宗很喜歡吃冰,但愈吃腸胃愈弱,就患上了「脾疾」,也就是脾胃有問題,吳建東醫師表示,很多醫師替他治療都沒有效,最後是有一個醫師用「溫裏」的藥,也就是大理中丸,就改善了他的問題。

吳建東醫師表示,如果想吃冰,可以少量一些、吃得慢一些,並搭配溫開水或常溫水食用。

有比吃冰更糟糕的東西嗎?



「那個東西叫做糖,」吳建東醫師認為,糖與冰都是差不多糟糕的東西,尤其是游離糖,也就使製造食品時另外添加的糖。若是天然的糖,像是蔬果、根莖類中的糖分,危害還不會那麼大,但另外精煉糖的危害就較大了。

精煉糖的危害

  • 蛀牙
  • 肥胖
  • 升高血壓血脂
  • 慢性病:如糖尿病
  • 慢性發炎

其中,吳建東醫師也提及,若有鼻咽問題的人,糖分吃多了喉嚨就更容易生痰、發炎,導致咳嗽。

而若是真的要使用精製糖,吳建東醫師建議,紅糖比白糖好,黑糖也是比較可以選擇的品項。

台灣男性最常見的體質有哪些?



古時候認為男性容易氣虛,吳建東醫師說明,可能是古時候飲食狀況沒有現代良好,又過於勞累,例如得下田工作等。而現代發覺,男性除了氣虛之外,還有陰火多,「簡單而言就是虛火旺。」

虛火旺的特色:易煩躁、易口渴流汗、疲倦

吳建東醫師表示,「虛」指的是能量不夠,所以會有容易疲倦、口乾舌燥、容易流汗等症狀。尤其是現代人久坐不動、熬夜、工作時間過長,加上飲食過多精緻澱粉、寒涼食物、甜食、烤炸辣等,就會變成虛加上熱的體質。

虛熱狀態若再夾濕,身體還容易出現異味。吳建東醫師指出,體型較壯碩或虛胖的男性,就常常會伴隨這樣的現象。

聽說醫師有位患者手部變成黃色?原因為何?

一位患者本身是濕熱體質,有天來問診,全身偏黃、手一伸出來也是黃色的,經吳醫師調理後還是沒有改善。吳醫師左思右想再深入調查,對方才說因為常看手機、3C用品,所以覺得要吃葉黃素來保養眼睛。但自以為多吃一點會更好、更有效,所以他竟吃了雙倍的量!後來調降保養品的正常用量,全身發黃的現象才恢復正常。

日常也能自我按摩簡單保健!下一頁看醫師推薦3個穴位,通氣血、緩頭痛、顧腸胃


穴位按摩的好處與使用方式?



穴位是中醫療法裡相當重要的一環,被列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針灸,至少被150個國家認可,是中醫裡最具療效的作法。

人體共有365個正穴,WHO於1993年正式將穴位賦予英文名稱,2008年更出版了《國際針灸標準穴位》一書,標出明確的穴位點。吳建東中醫師說,雖然針灸的效果最好,但一般人無法在家自行針灸,透過按摩穴道的方式也能有日常保健之功效。

按壓穴位可以用「按、放、按、放」的方式,中間大概間隔1~2秒,因為若按得過久,穴位會麻痺,氣血過不去效果就會比較差,反之若放開太久刺激則不足夠。若用手指不方便,可以考慮使用筆的尾端按壓,吳建東醫師提醒,不要使用太尖銳的工具,避免傷到皮膚。

合谷穴的對應體質與好處



合谷穴是很常用到的穴道,所以有人稱其為萬能穴,然而,吳建東醫師坦言,萬能穴是有點過譽了,因為並不是所有的症狀都能夠對應。

合谷的主治
  1. 清熱解表
  2. 名目聰耳
  3. 鎮靜止痛

吳建東醫師表示,合谷最主要是處理臉部的問題,比如說青春痘、牙齒痛、眼睛痠澀、頭痛等,並非萬能穴位,像是拉肚子、腹痛或其他偏虛性體質的症狀就比較不適合。

合谷穴比較適合應用於偏實熱症及表症的問題,前面提及的臉部及與嘴巴相關的疾病,都可以用合谷處理。

取穴位置:以右手來說,左手姆指往右手姆指與食指處交會合併,肌肉最突出的地方就是合谷。反之,就是左手的合谷穴。

醫師其他推薦的穴位?



百會穴

中醫認為,「頭是諸陽之會」,因此疏通頭部經絡,有助於緩解中風病患的病症。另外,頭頂有大量的血管、神經通過,隨時按摩百會穴四周,有助於恢復精力、化解身體疲勞沉重、預防頭暈、促進新陳代謝。

取穴位置:坐或站,頭擺正、下巴微縮、不低頭不仰頭,兩耳往頭部正中央的交會處。仔細摸會有個凹陷處,即是百會穴。

足三里穴

足三里是「胃經(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有調節免疫機能、增強抵抗力的作用,特別適合脾胃氣虛者。所謂「三里」指的是:膝下三寸、理腹之上中下、理三焦

取穴位置:採坐姿比較好找,在膝蓋兩旁外側有凹窩處,從此處以4根手指的寬度處,就是足三里穴的位置。4根手指的寬度約為3寸,每個人手指不一樣,請以自己的手指去推算。左右腳輪流按。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收藏
分享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