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腳掌只占全身不到1%的面積,卻有辦法承載全身重量,腳底拱型的弧線「足弓」功不可沒。被我們踩在腳下,看似不起眼的足弓,事實上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它就好像避震器,緩解腳部壓力,避免雙腳直接與地面碰撞。
若是內側足弓塌陷,就是我們常聽到的「扁平足」,無法吸收身體重量及地面的反作用力,因此就會增加運動時對關節產生的衝擊。
足踝專科醫師朱家宏就指出,扁平足不僅容易腳痛,更會連帶影響膝蓋、髖關節,甚至背部等處,因此扁平足不單只是腳的問題,全身皆會受影響!
若是內側足弓塌陷,就是我們常聽到的「扁平足」,無法吸收身體重量及地面的反作用力,因此就會增加運動時對關節產生的衝擊。
足踝專科醫師朱家宏就指出,扁平足不僅容易腳痛,更會連帶影響膝蓋、髖關節,甚至背部等處,因此扁平足不單只是腳的問題,全身皆會受影響!
請勿設定超過兩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三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五組超連結
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有需求書沒有需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超級連結!!!!!!!!!!!!!!!!!!!!!!!!!!!
測試資料請你複製URLhttps://media-sit.h2u.io/
先天性扁平足與後天性扁平足的差異?
腳掌是由「橫弓」、「外側縱弓」、「內側縱弓」,與「後脛骨肌腱」組合,沒有內側縱弓的人就稱作扁平足。
很多人會疑惑扁平足究竟是先天還是後天造成的?朱家宏醫師回應,其實扁平足是先天因素加上後天習慣「混合而成」的。他以近視舉例說明,近視會遺傳但若後天生活習慣不良同樣會加重近視程度,扁平足也是如此,通常是先天就有一些扁平足的傾向,但因為沒有察覺或不在意,隨著時間惡化導致。
- 先天性扁平足:關節太軟、肌肉無力等引發,通常兒時就會出現。
- 後天性扁平足:隨著年齡增長及一些危險因子加重足弓塌陷導致。
後天性扁平足的成因?
肥胖
朱家宏醫師指出,肥胖是使扁平足惡化的主要原因,因為重量不斷壓迫。
老化
韌帶肌肉隨著年齡老化,支撐力下降導致足弓塌陷。
久站、久走
現代化的路面多半是又硬又平的水泥、柏油路,其實不利於足弓收縮運動,肌腱機能就會慢慢衰退。而工作、生活型態長期久站、久走的族群,就因此更容易加重足弓塌陷的程度。
受傷
腳掌內側的肌肉韌帶有可能因扭傷、過度使用等原因「被拉壞了」,導致足弓鬆弛崩塌。
先天性扁平足
有先天性扁平足取向的人,若再加上肥胖、老化等上述原因,同樣會變成後天性扁平足。
後天性扁平足引發膝蓋、髖關節疼痛發炎
朱家宏醫師說明,走路踏地時,扁平足的人因內側足弓會向下塌陷,腳掌因此跟著朝外旋轉,本該是腳趾頭朝前的步態,變成「腳掌內側」朝前。
如此一來就連帶導致小腿外旋,這股力量同樣會向上轉移到膝蓋、髖關節,過度的旋轉導致肌肉緊縮、發炎。「所以,後天性扁平足引發的不只是腳痛,也有可能導致膝蓋、髖關節,甚至連背部都開始痛。」
後天性扁平足的高危險群
如同前面提及,若先天就有扁平足的傾向,再加上後天生活習慣的影響,就容易導致後天扁平足。朱家宏醫師,小時候有扁平足或「X型腿」的問題,後天性扁平足就會變得更厲害。
而X型腿同樣在年輕時體重較重的人身上較易發生,因為長期重壓產生後天性扁平足,進而導致膝蓋外翻,使雙腿呈現X的形狀。
朱家宏醫師提醒,有些因肥胖導致扁平足、X型腿的族群,腿部容易痠痛、不舒服,因此愈來愈不喜歡動,生活就會日趨文靜,「因為坐著腳就不會痛。」
但他強調,坐著雖然腳不痛了,但若不從源頭開始改善,同樣是治標不治本,因為身體還是會有其他問題出現,例如腰痠背痛、甚至糖尿病、高血壓、心臟問題,甚至癌症的機率也上升,「所以還是希望大家多活動。」
有多久沒有活動你的腳掌了呢?下一頁醫師教你1動作,強化足底肌肉、防足弓塌陷退化
後天性扁平足如何避免?
- 減肥:雖然扁平足沒辦法逆轉,但朱家宏醫師表示,體重減輕扁平足的症狀就能改善不少。
- 輔具:例如使用鞋墊,可以支持內側足弓,強迫走路推進的方向變得較正確,同時改善壓力分布。
- 腳部運動:除了全身性運動很重要外,也可以加強腳部、足弓的鍛鍊。
- 物理治療:透過電療、熱療或超音波等方式,也都可以改善後天性扁平足的症狀,延緩退化、惡化速度。
- 手術:朱家宏醫師表示,若上述方式都沒辦法改善扁平足症狀,甚至韌帶、關節、肌腱或骨骼關節已經出現一定程度以上的退化,則可以考慮手術治療,改善腳部結構,踩下去才比較不會痛。
用1個硬幣強化足弓!醫師推縮足運動這樣做
朱家宏醫師說,我們的腳掌並不是「一塊鐵板」,是由肌肉、韌帶、關節骨頭等組合而成,因此它應該要是「能動的」,現在就一起來喚醒你的腳掌吧!
縮足運動
功效:強化腳底內在肌。
步驟:
- 準備一枚10塊錢硬幣,將它置於腳拇趾球下方。
- 踩住硬幣,利用足弓肌腱前後移動硬幣。
- 不是單純動腳趾頭,而是要讓足弓反覆縮短、伸長,同時注意腳跟要維持在同樣位置。
朱家宏醫師表示,一開始可能「叫不醒」足底肌肉,所以可以先練習「大拇趾內抓」及「腳趾頭分別點地」的動作,做習慣後再進階練習縮足運動。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